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醉"是尼采美学的核心语词。醉非酒精之醉,亦非色欲之醉,而是"音乐"之醉。醉不仅相关于音乐的发生,更相关于音乐的本性,这里所指的音乐不仅包含作为具体学科门类的音乐,而且是"泛音乐化"。同时"醉"与"灵感"、"灵见"、"天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杨亚蒙 《现代语文》2015,(2):129-130
现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大量新兴网络语不断涌现并迅速传播。本文以网络流行语"X也是醉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醉"的用法与含义,并结合现今网络中"X也是醉了"产生的背景,重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语义的演变及语用的发展趋势。"X也是醉了"作为网络流行语;在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琦芃  徐安华 《新作文》2008,(12):27-27
我听说人会醉(zuì),动物也会醉,可你听说过硬币会醉吗?今天,我还真亲眼目睹了硬币的"醉"。首先,我拿着硬币让它们排好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陶渊明的"醉"其实并不昏醉,王瑶所说的"并没有完全放弃了对于延年益寿的追求"也并不是其不昏醉的"更重要"原因.其不昏醉的真正原因应该从陶渊明的人生观念、身体状况、生活条件去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冬秀 《现代语文》2016,(4):135-137
作为流行语,"醉了"具有3种语义:一是借酒醉后精神恍惚的状态,宣泄不满情绪;二是对超出常规的思想或行为,表达无奈的态度;三是对相关人、事传达一种轻蔑与鄙视。从语言学理论分析,在结构功能上,流行语"醉了"是"醉"与"了"词汇化的结果,其结构形式凝固化,句法功能相对明确。在语义上,"醉了"有虚化倾向,侧重于传达某种心情、感觉或态度、语气。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9,(5):89-93
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句式广为流传,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X也是醉了"构式,在结构上、语法上、语用上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语言构式的角度看,可以将"X也是醉了"结构拆开分析各部分结构特点,再组合起来把整个句式带入宏观语境。对其具体语境产生的具体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可对"X也是醉了"这个构式的产生方式,语法、语义、语用等几方面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8.
"醉香醉美醉自然"是绍兴著名景区--大香林的广告语.每年金秋时节,千年桂花林花雨飘洒,暗香浮动,自然而生"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意境.花木葱茏中,心自然醉;沉在花香里,身自然醉;无雕琢之痕,清新闲逸,气自然也醉.每每沉醉其间,心旷神怡,流连而忘返!  相似文献   

9.
那年桂花开     
依旧是这棵桂花树。我站在它面前,手里捧着三个加菲猫模型,痴痴地看着。浓浓的花香使我醉了,醉了……"嗨,你好!"不知是谁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与酒     
<正>酒与诗,有一定的"姻缘"。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诗仙"李白相似,酷爱饮酒,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名篇佳句。白居易的诗风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他的善饮,在笔记《胜饮录》中有记载:"乐天历仕,皆以醉为号,为河南尹曰‘醉尹’,谪江州司马曰‘醉司马’,及为太傅曰‘醉傅’,而总曰‘醉吟先生’,‘有我家粟里之高情,无竹林诗人之狂态’。"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2014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在于表达对人或事物的无奈、不满或轻蔑。从模因论角度出发来研究其出处及复制、传播方式具有现实意义。"我也是醉了"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既离不开本身的简洁形象、委婉含蓄,又离不开外界多种因素的助推。以"我也是醉了"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利弊兼备,需要相关规划和政策的有效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正《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词,辛弃疾将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定格下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家五口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这幅图画触动了作者的内心,他沉醉于这种悠闲宁静、美好和谐的情境之中。一个"醉"字浓缩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新生代名师温涛和特级教师魏星同课异构,围绕"醉"字建构课堂,温涛老师精雕细琢,读中品"醉",魏星老师去尽繁华,议中品"醉",  相似文献   

13.
<正>题玉泉溪湘驿女子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题玉泉溪》是唐代一位被称为"湘驿女子"的女诗人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首句"红叶醉秋色"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练,以少总多。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下)第24课《诗词五首》中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笔者对其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醉"字产生了兴趣。教材对"醉"无解释。教学参考是这样写的:"怎样理解词中的  相似文献   

15.
俗语曰:酒后吐真言.所以,不醉,怎能尽倾心中波涛?不醉,何以尽吐胸中块垒?因此,<将进酒>开篇就为"醉"做好了准备. 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词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前者就江水无尽的来,以反衬诗人年华短暂之叹;后者就江水一去不返,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诚如孔子之"逝者如斯"的感慨.  相似文献   

16.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表达了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大病初愈后惊衰叹老的感伤和宏业难成的忧愁,虽"断云依水、红莲相倚"令人"浑如醉",但仍无法化解词人心中的苦闷,以至于"定自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  相似文献   

17.
陈抟是宋代蜀学美学草创阶段的重要人物,对蜀学以及蜀学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拉开了蜀学美学的理论架构。首先,他的美学本体论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但与后来的苏氏蜀学美学一样以"道"为本。其次,在道器、道技关系上,陈抟调和了它们间的对立关系,为器、技留下了生存空间,彰显出蜀学美学的包容精神。这正是蜀学美学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再次,陈抟既以"醉"为消除欲望、进入自由的工夫,又以"醉"为消除欲望、进入自由后的境界,为"醉"在苏氏蜀学美学中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品不出酒的妙处,入不了酒的佳境,难以人酒合一,水乳交融。太醉,胡话连篇,丑态百出,失言失礼,伤人伤己,令人生厌。正所谓"不可不醉酒中鬼才,不可太醉饮中君子"!不可不饱,不可太饱。不饱对不住美食,太饱对不住身体。不能因害怕肥胖超重,从而盲目减肥瘦身,一日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也是醉了"也不例外,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大社交网络及日常生活中。本文从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语言主观性及主观化角度对"也是醉了"的用法及成因进行语用探析,旨在为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提供一种新角度。  相似文献   

20.
<正>诗人笔下常见"卧"字的身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意味深长。"卧"出视死如归的勇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君莫笑,我们不是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吗?这是席间的劝酒之词,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