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从主题嬗变的角度探讨了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发展规律。认为女性小说的主题大致经历了传统爱情主题———社会参与主题———寻找“本我”主题的衍进过程。本文分别阐述了三大主题涵盖下的女性小说各自的产生原因、各自的特点和缺点以及各自的历史和现实的任务 ,并试图以此来探索女性小说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丁璞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7-2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3.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4.
吕雅清 《华章》2007,(12):244-244
自开始小说创作以来,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与女性问题密切相关的婚姻、爱情、家庭这个中介,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其所特别关注的写作主题--关注女性问题、表现女性命运、反思女性群体的特定存在.本文重在阐述作家早中期小说创作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不同的形态展现了作家所特别关注的这一写作主题,流露出了作家鲜明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这部小说自面世以来就广受大众的追捧和推崇。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关于该作品的学术文章寥寥无几。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氛围描写及主题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契诃夫19世纪90年代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主题。这一时期,他对女性问题的研究由女性物质生存状态逐步深入到她们的精神领域。她们以觉醒者的姿态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寻找着各自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小说《紫色》是一部以"黑人女性主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自1982年问世以来受到许多文学家、批评家的高度评价。立足女性主义观点,在小说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小说的成长主题,解读小说《紫色》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揭示男权统治对黑人女性和自然的压迫,提倡人与人的和谐共存,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乔叶的小说倾注了作者对女性命运、女性成长、女性间的情谊等的思考,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妥协与抗争的角力中展现了一系列城市普通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主要论述了乔叶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女性对于自我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她的小说善于描写女性心理的这一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明代小说出现了大量女性形象,且描写的多是中下层妇女?为什么这些妇女形象“都比男子形象聪明、能干?”就是说明代小说女性主题拓展的原因何在?这是近年有关专家多次提出并切望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妇女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尺度之一。小说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女性主题的拓展,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民俗学乃至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本文拟从明代社会经济、意识形态和时代风尚三个方面,对明代小说女性主题的拓展原因作一历史学的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叙述流浪女性这一现代小说主题的叙述策略进行细致分析,拟从"确立女性自我话语的快感和痛感叙述"、"对流浪女性的写意化叙述"、"对流浪女性的物化与伦理化叙述"三个角度,探讨现代小说对女性流浪这一主题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小说创作是他阐述女性思想的重要方面.他笔下的人物丰富多样.尤为突出的是对女性个性、思想的描写。其对女性形象刻画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农村妇女形象,一是知识女性形象。鲁迅揭示出女性在旧中国中的悲剧命运,探求女性未来生活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等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论.从而概括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所特有的三个基本思想主题:首先.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其次.死亡——生命无辜的毁灭;再次,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这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魂的绝望抗争。三个基本思想主题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了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13.
瘫痪是《都柏林人》的主题,而其中女性的生存状况更是难以忍受。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所受的压抑,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自由只能是一种幻想。结合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文还探讨了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两部小说的的作者入手,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不同政治主张对小说主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就作者的创作思想、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及创作风格做了细致的对比,并指出了它们在英国游记小说史上承先启后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著名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中女性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主题,分析了门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小说中的象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露赛妲和伊丽莎白是哈代的长篇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着力塑造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远离家乡来到卡斯特桥,各自为自己的追求而努力.通过对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孤独人生进行分析,试图提醒人们关注哈代小说中的孤独主题,并借此呼吁人们关注女性的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严歌苓将女性追寻个体自由与主体性解放的人生意义这一主题通过其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表现出来。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类型学方法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色分析方法,通过梳理严歌苓小说中"意象群"中各个系列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推导出严歌苓追求(建构)文化身份的演变进程,以阐明严歌苓作为女性作家和新移民作家重构文化身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题是曼斯菲尔德小说的一大特色。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阶层女性生活的描写,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所受到的屈辱和苦难,批判了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本质,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批精神流浪者形象,然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一直没有成为文学叙事的主流形象。她们的流浪比起男性的流浪来,更富有人生痛苦的深沉内涵,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潜在主题。本文梳理归纳现代小说中流浪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阐释女性流浪主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上升到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更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创作的<理智与情感>通过描写达什伍德姐妹的各自的感情经历体现了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必要性的这一主题.小说虽然对其中的男性角色着墨较淡,但对他们的描写仍对作品的主题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