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美国高校教育行政人员的创新风险由第三部门的各种创新风险治理组织进行治理,其治理机制具有网络形外部治理结构和金字塔形内部治理结构,部门之间是一种决策和执行式的关系,并以一种共同协商的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2.
李国年  肖昊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3):42-51,123,124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以及独立学院自身微观制度建设的缺陷,导致目前独立学院管理机制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董事会运作不规范、权力运行失衡、教师激励不足、内部监督约束缺失等问题。治理理论是基于公共事务管理机制的一种创新。法人治理结构是解决组织内部各治理主体契约关系安排的一种具体组织结构形式和控制机制。借鉴治理及法人治理结构理论成果,建立"两权"分离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权力制衡机制、教师激励机制、管理问责机制,是完善独立学院管理机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是三种主要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按照特定的机制运行。私立学校大多属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有"无所有者"和"非分配约束"两个突出特性。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结构分别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管理者对于雇员的信任为基础。依靠这种信任机制,非营利组织可以从外部获得资源,在内部开展复杂程度高的专业性工作。根据私立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应该将民办学校区分为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引导民办学校朝非营利组织方向发展,在非营利组织框架内,设计其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介于企业和社团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法人,是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管理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有效组织形式.由于方新未艾,其治理结构普遍不够完善,运行机制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偏差与失效,从而导致合作社的互补效应和规模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困境需要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两个层面入手加以解决,需要激励、监督和决策机制的建立健全,以及产权制度、市场环境和人才队伍的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体制下,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包括,政治、行政、学术和民主四种权利,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确保组织机构与权利运行和谐顺畅,是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剖析高职院校章程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关系,探究以章程的制定和建设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网络治理是以网络架构为治理形式与结构基础的一种适用于现代复杂社会的有效治理模式。在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下,我国警务运行机制存在官僚制技术控制组织困境,警务运行网络结构配置困境以及公民参与供给不足等制度困境,应从警务网络建构、网络维护及网络监控诸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有限合伙起源于康曼达契约,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可以完善企业的责任形式;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其形式上是风险投资企业的一种组织方式,但实质上是企业治理制度的创新,是完善风险投资企业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我国立法虽然规定了有限合伙企业形式,但在具体立法模式、合伙人的数量、有限合伙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是三种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按照其特定的机制运行。在教育领域,也有相对应的三种学校形式。允许营利教育机构存在的国家对于营利性教育机构和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有着严格的区分。从数量上看,多数私立学校属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有“无所有者”和“非分配约束”两个突出特性。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结构分别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管理者对于雇员的信任为基础。依靠这种信任机制,非营利组织可以从外部获得资源,在内部开展复杂的专业性工作。根据私立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应该将民办学校区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不同形式的学校,引导多数民办学校朝着非营利组织的方向发展,在非营利组织框架内,设计其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完善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既体现为企业各参与方的一种契约关系,又体现为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同时,它还体现为企业内部各种权力包括(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经营者选择权等)约束和制衡机制,其内涵是丰富和深刻的。而财务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必须从财务治理入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新型主体,是我国实现农业管理专业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与公司法人一样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治理结构上既有形似点,也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本文就此做进一步研究,以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问题,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作为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其内部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以及主体结构对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产业集群组织结构要在保证集群网络较强环境适应能力即柔性化的同时,提高集群网络的生产效率;而选择治理结构的前提在于理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以及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由此对企业间的权力进行合理分配,进而保证集群网络的稳定性;合理的主体结构则要求企业、政府、协会、中介结构、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三种结构的合理配置是保证产业集群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得到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反对学校组织中的垂直型、等级型的权力结构,它致力于把学校组织和课堂生活构筑成为一个民主的治理空间。使教师与学生均成为学校组织的治理主体和权利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管理活动,形成一种共享型的权力结构。共享型权力结构的建构,需要学校组织对学生的“赋权”,即让学生真正享有学校组织的管理权、决策权、知情权、表达权以及监督权等,从而实现学校组织权力的民主化与均衡化.促进学校组织的公共性内涵的发展,最终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13.
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前治理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有:组织治理、治理与发展的关系、公共治理的质量、治理如何被组织起来。治理的组织方式是当前许多领域研究的重点。基于国际治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网络状公共治理的假说。网络状公共治理由多层治理和伙伴关系治理两种模式组成。以欧洲地方治理的实践为例,阐述网络状公共治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模式演变轨迹的考察,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以企业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为核心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面向专业能力提升的新颖人才培养方式,它通过对专业能力的“解构”与“有机重组”来实现人才能力结构的优化、创新以及功能提升.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与模块化课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模块化的教材体系以及建立模块化教学的制度保障体系以完善模块化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性的科层化教学组织结构形式,建立一种以“模块集成组织”为核心的复合化、平行化的教学组织结构.同时,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模块组织的关系风险、系统运行的绩效风险以及模块的嵌入性风险,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旅行社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类型。本文基于组织治理结构理论,从组织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旅行社组织内部作为委托方的组织与作为代理人的导游之间的问题,旅行社应该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创新,走品牌竞争之路,才能有效改善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于自治组织行政化的讨论,大多集中于任务的数量以及行政属性。以剩余控制权为视角阐述对科层制、政社合作、自治与多中心治理这三种模式的特征以及任务过程,尝试更为整体地理解不同社区治理模式,之后再以“任务专业化—任务数量”的分析框架,将自治组织结构分为四种,分别为科层组织、购买服务、津贴补助和居民自治,并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呈现和分析不同的组织架构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完成专业化的任务会使得自治组织依赖外部资源,同时内部体系科层化趋势明显。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任务下,自治组织科层化成为一种合理选择。“科层”和“自治”只是自治组织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运行方式与属性,行政化并非是政府单纯下派行政任务而导致的结果,“科层化”也不应当被看作是必须要去除的负面现象。科层化组织架构在本质上更有效率,尤其是面对专业化的多任务的治理情境。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大学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存在"治理结构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两种不同的认识。以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作为"结构系统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的知识论基础,并比较了两种知识论所指向的治理秩序、组织模型、组织特征与治理活动重点。大学作为"理性结构系统",需要建立适切的治理结构满足效率需要;大学作为"文化政治系统",在学术秩序演化过程中,各种"政治逻辑"代替"知识逻辑",使组织信任成为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治理环境的变化使治理形式发生改变,相应地,治理机制也在发生变动。正如市场的治理机制是价格、科层的治理机制是权威控制一样,集群武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的核心是信任机制。作为信任机制的两种类型,制度化信任和人际关系的信任之间是相互加强而非相互排斥的。无论是基于人际关系的信任还是基于制度的信任,都是嵌入到一定结构下的,并且都有其作用的极限。在现实的组织运行中,价格机制、权威控制和信任机制的交叉并行往往是一种常态。彼此的交互作用,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集群的整体运作效率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村域治理是一项囊括诸多治理主体和资源的综合系统工程,集合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公权力所构成的多元权力架构。如何破解村域治理主体权力运行难题,形成权力结构明晰且运行畅通的治理体系,是深化乡村治理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此,需要运用程序法治的规制功能,完善村域治理权力运行程序,健全村域治理权力运行衔接机制,强化村域治理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