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探讨教师标准的制定开始,侧重分析教师评价的功能和意义,进而对教师标准的关键要素构成进行诠释;教师角色公共性、慈善性、公正性的分析旨在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关系进行说明,以展现教师行为基准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和意义.继而,为解决教师评价中所存在的过于重视成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的实际问题和困境,依据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特点,重点分析了纳入同行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等多元模式.建构整合多样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制度是促进教师评价改革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标准本位教师教育及其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不同的理论,人们对教师教育持不同的理念.在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先后兴起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反思实践、标准本位等教师教育模式.标准本位教师教育的主要理念包括教师专业化、公平正义、绩效责任和终身学习等层面.标准本位教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优质教师,它充分考虑标准导向、政策保障、各方参与、评价测量的作用,以实现教师教育目标,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教师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评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我国现行教师评价目标功利、内容片面、主体单一、标准僵化,长期以来都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和热情,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文章试图从教师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四方面着手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现行的教师评价体制对教师、学生和社会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改变这种功利化的评价体制,需要完善学校的计分标准,从学校的观念层面提升教师的精神层次,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英两国卓越教师计划演进和评价标准的分析发现,我国侧重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以及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英国秉持着以"教师知识、教师合作、教学实践"为本的理念;本研究进而从专业标准体系、社会实践要求、合作能力等三个方面建构我国的卓越教师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教师的自我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称为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确立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充分发展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它所遵循的依据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有助于教师改进工作,并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教师评价常见的主体形式有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在教师评价中,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都属于评价中的“他评”,  相似文献   

7.
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国外相关专题文献梳理,分析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教师评价素养标准和评价工具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脉络,其中:评价标准包括美国1990年标准、美国InTASC标准和欧洲AEA标准;评价工具包括TALQ和ALI等客观知识测试工具、API和CoA等自我诊断工具及ACAI等评价工具。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框架下,深入挖掘教师评价素养内涵,加强教师评价素养标准建设,注重开发原创性评价工具,尽快转变教师评价素养研究薄弱状况。  相似文献   

8.
评价,就是对单位或个人的工作 业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具 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对教育工作的评价一般包括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在这样一个阶梯式评价体系中,社会评价占主导地位,其他级别的评价服从于社会评价。 一、社会对教育的评价 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受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影响。人才观、价值观随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标准虽然不一定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但却能对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毕竟教…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质量评价主要来自政府的专业标准与质量评估、社会的质量排行及院校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质量评价缺乏专业发展意义上的独立体系.专业标准与评价实施相分离,注重统一的数量化外部评价而忽视特色和专业发展的个性化评价,社会评价专业度低、指标设置不合理,专业化实践的质量评价低效等问题普遍存在.构建特色多元、专业实践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有效教学的评价、理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追求教学的效益.对有效教学的评价,其标准是教师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难以满足现实要求,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教师评定也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制订专业等级标准。制定专业标准可为职前教育、教师准入、在职进修和教师评价提供依据。标准应侧重英语教师特定的知识和能力,而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不仅包括英语语言和课堂教学知识和能力,还包括语言学习过程、课程、测试、教育技术和认知思维、社会文化等知识;英语教师评价不仅包括纸笔测试,还包括课堂观察和教师发展记录。另外,标准实施时,首先应该培训培训者,其重点在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阅读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是考试。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成的评估团对教师上课及考试情况进行评估,没有教师自身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说了算,没有学生的自主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的标准上,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单一化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是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组织是否得当、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评价是指按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师工作的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只有满足社会、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评价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评价。经过调查研究,实然的教师评价距离应然的需要相差甚远。应采取各项措施使实然向应然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4.
师德可分为社会性师德和个体性师德两个维度.这一区分表明,师德是一个完整的互动性结构系统.没有前者,教师个体行为就缺失了道德指令;没有后者,社会道德要求就缺失了实践载体.师德建设必须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将社会的职业规范内化为教师德性、外化为教师善行.师德两个维度对师德评价的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形成全面的评价视域和突显发展的评价功能,将满足社会对教师的价值期待与促进教师个体的道德发展相统一,从而提高师德评价效益和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任务,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内容标准,对教师个体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师的教学评价应当切实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质量评价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质量评价中存在着人才培养权重偏小,科学研究过度量化,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地位尚不明确等问题,主要是由教学评价的难以测定性、科研评价的可操作性、社会服务评价标准的模糊性所致。在实践中,实行"突出特色,分类评价与指导"的评价方法,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师评价标准体系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妥善处理科研评价中质与量的关系,明确高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成为解决高等学校质量评价中现存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国际比较的视角(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制定与实施,已成为许多国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举措。文章讨论了教师专业标准研究与开发的国内外背景、重要意义、基本内涵、主要类型及国际趋势,指出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专业化的今天.许多国家将推动教师专业化作为重要课题.在积极研制和实施教师专业标准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而言,借鉴其他国家一些有益的做法,构建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的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   总被引:182,自引:0,他引:182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既有一般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 ,也有其职业特殊性。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有 :生理 -心理症状、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行为问题和职业倦怠等。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我们应在诊断和评价的基础上 ,从社会体制、社区、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上来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反思现行教师评价,存在评价标准简单量化的缺陷,导致教师职业行为功利化、教育的社会功能弱化.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必须从现行教师评价中存在的四大矛盾入手,构建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