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有人说,报纸是总编辑的命根子,这话并不过份。总编辑离不开报纸,报纸也离不开总编辑,二者是“自由恋爱”,有不解之缘。总编辑应该有一个强烈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报纸观念”。总编辑头脑里应该装着“报纸”二字,想报纸,说报纸,干报纸,象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报纸。所谓总编辑的“报纸观念”,是否可以归纳成这样三个方面。热爱报纸。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这一  相似文献   

2.
匠才与将才     
《今传媒》1997,(6)
匠才与将才文/湖北·张赫玲新闻这行当,许多人都很羡慕。一张报纸的总编辑,更是一个惹人注目的人物。总编辑是个什么角色?有人说他是首席记者,也有人称他为新闻官。大凡在新闻单位干久了的人,别人常常喜欢叫他一声记者。即使是总编辑,听到这样的称呼也心安理得习以...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28日是解放日报创刊十周年。27日下午,报社全体同志举行了庆祝大会。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和解放日报总编辑魏克明讲了话。石西民在谈了报纸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时候说,报纸的主要问题是提高质量,首先,好东西要多起来。问题很多,经验很多,报纸要根据市委意圖起宣传、组织者的作用;要发现问题,用鲜明的对比,吸引人注意。文章要写得生动,富于理论色彩;社论要虚实结合。他  相似文献   

4.
提起丁希凌同志,河南的同行或许并不陌生。50年代,他曾担任过河南日报的总编辑,不少同志同他共过事。后来他调到中南局宣传部。先后当过羊城晚报社社长、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广播事业局革委会副主任、南方日报总编辑和社长。1986年退居二线后,被选为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广东省记协主席、中国记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5.
“嘿嘿嘿!我这个小报的小小总编,有什么好写的!”在地区报界中广受称道的湖北《孝感报》总编辑张仲彩,一听说我要采访他,连忙幽默打趣,不愿多谈他自己。正面出击未成,只好先来个“迂回战”了。我来到《孝感报》编辑部。年轻的同行们坦诚相待,高兴地向我夸奖自己的总编辑张仲彩。这个说:“老张领会政策精神快,点子多。”那个说:“他甘当‘摆渡人’,带兵有方,使我们年轻人进步快。”有的还说他当了总编,仍然“笔不离手”,每年都写出大小报道、文章几百篇。在与地区报纸总编交往中,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感叹,工作中有“两难”:报纸要办得上下都满意难;现在编辑、记者队伍的业务素质较差,要尽快提  相似文献   

6.
丁锡满,即萧丁,解放日报总编辑,又是知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他在新闻摄影方面有何建树,人们也许不太清楚。其实,他在这方面也是行家。1993年3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1992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会上,他荣膺“慧眼奖”。“慧眼奖”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为“重视新闻摄影在宣传报道中的作用,重视培养、使用摄影记者”的报纸总编辑设置的最高荣誉奖。每届评选一位。自从1984年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荣膺这项殊荣以来,历届“慧眼奖”的获得者均为中央报纸或是北方省(市)报纸的总编辑,象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北京日报总编辑刘虎山,黑龙江日报总编辑贾士祥等,从无南方报纸的总编辑问鼎。故而在报纸刊用新闻照片方面,一向有“先进的北方、落后的南方”之说。解放同报总编辑丁锡满因以“让照片在版面上发挥更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几家报纸的总编辑为自己的报纸连续写了若干篇新闻和通讯报道。报社领导写新闻,是新风,也是老传统,有助于鼓舞士气,带好新闻队伍。新闻单位有个好传统,当新闻“官”的不是光靠指挥,还得自己动手写稿编稿;对报社的领  相似文献   

8.
王满新 《编辑之友》2011,(5):121-123
提起张根水,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一位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采、写、编、校、管理、发行样样在行的"全能报人",是一位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优秀报刊编辑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先后在许多家报社供过职,担任过校对、新闻编辑、副刊编辑、通讯员、记者、特约撰稿人、总编辑等职务,还亲自出资创办过报纸——《南京人报》。在所有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于的最长久的是主编副刊。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9.
徐铸成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自1927年步入新闻界到1957年被迫搁笔,在30年的时间里,曾任过大公报记者、编辑、编辑主任,主持过大公报的笔政、担任过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认为,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新闻线索也很多,记者首先要掂掂这些新闻线索的份量,看那些是事关大局、最有代表性、最有典型意义、读者最为关心的,然后再深入去采访,这样才能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新闻。为了作到这一点,他平时通过出访、会客、参加会议、阅读来信、阅读报纸等各种形式,了解研究社会上各种现象,密切注  相似文献   

10.
总编辑应是第一编辑韩克顺对于报社的总编辑,有人主张要当评论主笔,有人提出应做首席记者,这些都是属于写的范围。笔者认为,总编辑也是编辑,他应当是报社的第一编辑。总编辑是报社的总策划、总导演、总设计师,从报道计划的制定、重大报道的组织,到美术摄影、版面安...  相似文献   

11.
尹维祖的新闻改革三部曲方言,冯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当好一个报纸的总编辑?在全国省级党报众多的总编辑中陕西日报总编辑尹维祖又有什么特点呢?报社的同志告诉我们,如果要写他,还是写他的“新闻改革三部曲”。抓转换机制解放新闻生大力让我们...  相似文献   

12.
童兵 《新闻记者》2001,(10):6-8
一位称职的中国报纸的总编辑该怎样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撰文提出 :请还给总编辑一个形神完一的性格。那是从新闻伦理的角度 ,呼吁总编在对党委负责和对群众负责两方面坚持同一性 ,社会为这种同一性的实现提供必要的舆论环境。在九十年代还写过一篇题为《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总编辑”》的文章 ,认为作为一社之长 ,总编辑应在德、识、才各方面成为全社的表率 ,并表示赞同恩格斯对马克思在《新莱茵报》编辑部实行“总编独裁”的评价。但报纸总编辑究竟如何“操持” ,现在《海口晚报》总编蔡旭现身说法 ,为我们提供了若干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或许有人看了文章的题目会感到奇怪:报纸当然是编辑办的了,记者写稿,编辑编稿,然后印出来,就是报纸。怎么可能是报纸来“办”编辑呢? 话是一点也不错的。从报纸的“生产流程”来说,报纸是“我”生产的。但是,无论是7年多的记者生涯,还是7年多副总编辑的工作中,却常常有一种被新闻赶着走、被报纸赶着走的感觉。比如说,当记者时,确实常常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发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事物、有感人  相似文献   

14.
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向来不愿出书”,却应新闻界同行的要求,于今年初出版了一本《总编辑手记》。写值班手记是《人民日报》的传统,凡值班的老总和总编室负责人都要认真写值班手记。范敬宜于1993年秋到任接过这本手记后,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很多内容。一是增加了对当天报纸内容和版面的评点,有表扬有批评;二是借题发挥,阐述对新闻宣传业务的意见、主张;三是对前一阶段的宣传报道作一些小结,对下一阶段的直传作出部署、安排。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基本上每天坚持写这本值班手记,不知不觉写了三四十万字。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总编辑的水平也就是这家报纸的水平,足见一个总编辑(副总编辑)对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之大。而总编辑的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往往取决于如何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在一次新闻业务的座谈会上认为:总编辑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关,二是策划。这无疑道出了总编辑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在访问辽宁日报总编辑赵阜同志的时候,请他谈谈他作为总编辑怎样抓头版头条的问题。赵阜同志说:“我到辽宁日报工作三年多了。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四条:一是抓报纸的头版头条;二是抓重要言论;三是抓重要理论文章;四是抓文艺。但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抓头版头条上。因为头版是要闻版,头版头条是体现报纸宣传意图的橱窗,也可以说是报纸的‘广告’。报纸的党性原则,报纸的指导性,都集中地体现在头版头条上。报纸是否能引人看,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条新闻的吸引力。一张报纸办得好不好,头条新闻起着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曾先后发表了我的《也谈记者的苦恼》和《再谈记者的苦恼》(简称《苦恼》)。事情过去了多年,但还不对有人问我是怎样写《苦恼》的。为回答同志们对一个记者的关切,我就说一说。群众流泪我也流泪《苦恼》披露的是原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党委书记王福顺。平时,他吃饭不下楼(通讯员端饭),理发不下楼(理发员到办公室),看病不下楼(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企业管理搞得一塌糊涂。使人不能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总编辑是报纸的总设计师、总指挥员、首席记者,意在强调总编辑在办好一张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实,文如其人,报如总编。有什么样的总编,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安岗说得好:“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总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报纸的方向;报纸办得有无特色,有多大影响、多大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总编辑的素质状况。我们这里所说的总编辑,包括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新闻杂志的台长、社长、主编、编辑部主任等及其副职。就这些人相同、相似、相近的工作性质、任务来说,都应该属于总编辑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我长期在林区工作,是个写稿已40年的老通讯员。近几年来,在我们通讯员中给报纸、刊物、电台写稿的人越来越少了。最近我对本地和外地的一些通讯员做了调查,发现不少人很苦恼。苦恼什么呢? 比较普遍的是感到写的稿子常常不被新闻单位重视。满腔热情地写了一篇又一篇稿子,寄出去大多石沉大海,很少有回音。有位通讯员一连给一家报纸写了10多篇稿子,每次都附上一封信,请编辑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稿子一篇未发,“老师”也一字不回。后来他想出个办法,投稿时除再三恳求编辑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诗曰:“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经验之谈。回想我刚学写稿时,什么也不懂,见报刊上登什么,就写什么,结果两年下来也未能有一字见报,我感到苦恼。一次上街,我远远看见一人拿着报纸叫卖,不少人蜂拥而上,报纸报快销售一空。出于好奇,我走近一个正捧着报看的人顺着他的眼光往报上一瞅,原来那上面登载了省招生办公布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的消息。我心中不由一动:这人不简单,他在叫卖中抓住了人们最关心的事,所以吸引了读者。我想自己写稿时从未想过读者需要,难怪文章没“销路”。我觉悟了:写稿的关键不仅在技巧,还在于是否合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