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清已知条件是解题的重要一环陕西省第二建筑公司子校梁彦奇无论解那一类数学问题,总要紧扣已知条件,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因此,能否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是关系到能否成功解题的重要环节.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大体分为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明显条件是指清楚地写在题目中的...  相似文献   

2.
正解答数学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大的数学题,这类题目形式新颖、知识点众多。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变被动解题为灵活多样的解题,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与解题水平。一、依据已知条件,形成解题思路任何一道数学题肯定要告诉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学会通过题目中已知条件与题目中所要求得到的结论,来探讨本题的解题思路,进  相似文献   

3.
数学解题活动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在于能否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及与方法的有效结合.对题设条件的分析利用是沟通已知与结论、获得以及实施解题方法的重要途径,因而如何对条件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是解题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条件的属性分析条件的属性分析是对题...  相似文献   

4.
在某些数学命题的题设中,有时不明确地给出已知条件,而是将其隐蔽在题设中.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往往取决于同学们对隐含条件的挖掘程度.如果忽视某些隐含条件,就会造成解题错误或者解题过程繁琐,甚至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而束手无策.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来挖掘题目里的隐含条件?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也就是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获取解题信息,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这就是中学生解题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审题.l审情已知条件数学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大体分为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明显条件不言而喻.隐含条件是指没有在题目中明确表述的题设或假设,在题目中较为隐蔽,不易发现,因而常常造成解题失误.因此在解题时,既要弄清题中的明显条件,还必须挖掘出隐含条件,即全面把握好“审清已知条件”这一点,为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l)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明显条件例1已知圆柱…  相似文献   

6.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解题信息.解题信息,可以是语言信息、符号信息,也可以是图形信息,它蕴含在题目的条件、结论及图形中,有的轻易即可获取,有的复杂隐蔽不易察觉.要想获得全面的信息,关键在于认真审题.除了要搞清已知、结论、题目的性质、所属类型外,特别要对关键的词、特殊的形式、特定的关系、直观的图形等,仔细观察,认真推敲,不可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因为这往往是某些重要信息的来源.获取了解题信息后,  相似文献   

7.
中考数学压轴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要题型.它的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不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要想解答这类题型是困难的.因此,同学们在中考总复习中,要加强解中考压轴题的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中考压轴题的思想方法,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回.要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主要是分析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弄清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已知和未知的内在联系如何,明确所涉及到的概念的定义和图形的性质等,即通过审题要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从已知到未知或从条件到结论,还需要探索和…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每道数学命题都可以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条件是命题的已知事项,结论是从命题所提出的条件经过推理而得出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多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较明确的;也有的命题会直接告知,已知什么,求证(求)什么,但是,有些命题则不然,它不明确地点明已知是什么,它的条件是含而不露的,这种隐蔽在题设中的条件,是为隐含条件,设制隐含条件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题目的深度,因此,能否挖掘和利用好题目的隐含条件,是解题中的一个关键,挖掘和利用得好,必然会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正>解题过程是一个转变"未知"为"已知"的过程,而这里所指的转变就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关键。构造法简单来讲主要指的是能够以题目结论、题干条件及题目自身性质特点,构造与之相符的数学模型。在数学解题中运用构造法主要是为了将题目的未知条件转变为已知量,以便更好地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俊 《中学理科》2007,(3):40-41
审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是巧妙地隐蔽在题设的背后,不易被发现.挖掘隐含条件,实质上就是要使题设条件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以便明确解题方向,寻求解题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解答数学题需要选择一个容易攻克的突破口,并以此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由点及面,逐步解决所有问题.这需要在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寻找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特征之间的隐含关系式作为解题的一个切入点,成为成功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所有数学题目的求解都是从条件到结论的正确、有效的转化过程,可是很多题目的条件却不明确给出,称之为隐含条件.具体地说,隐含条件就是题目未明确给出,却可根据题意推出的有用条件,或者是已知的公式,定理等等客观存在的事实[1].能否在解题中快速找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快而准的完成解题,它能够在高考中体现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本文探究命题中隐含条件的常见隐含方式及怎样挖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华安 《中学教研》2006,(11):15-17
解答数学题需要选择一个容易攻克的突破口,并以此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由点及面,逐步解决所有问题.这需要在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寻找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特征之间的隐含关系式作为解题的一个切入点,成为成功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由上面的正确解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往往蕴含着重要的信息,甚至是能否求解的关键.所以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以便使问题得到顺利而简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坐标系中的图像问题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是化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为载体,进行表达的题目,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它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思维品质,所以是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的一类问题.能否从图像中找出已知条件,分析出化学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会看图是解题的关键.笔者认为看图时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朱述钧 《考试周刊》2011,(56):177-178
审题过程是做物理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在审题时也能做到准确梳理已知条件,由已知条件找到突破口,深入解题。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题目,即使已知条件梳理得很准确.物理过程也分析得很清晰,运用的解题公式也没有问题.但入手去解题时,会发现解题过程很复杂、很繁琐,甚至走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17.
引条件增设 搭解题脚手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面对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时,常常感到题目的条件好象不足,似乎还缺点什么?此时如果给题目添上一点“已知、假设”,那么题目就容易入手,解题者也会“如虎添翼”,求解则变得比较顺利.这种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增设一点条件使问题更便于求解的策略,就是“条件增设”的策略.在解题中,我们要适时引入条件增设,为解题搭置脚手架。  相似文献   

18.
当题目已知条件中出现“中点”,或“三角形中线”时,就可依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构造出中位线,架起结论与条件的桥梁,解题事半功倍.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数学题目中的条件与所要求解的问题之间必然存在某种直接明显或间接隐含的信息联系.所以在解题时只有对已知条件及待求结论的特性、结构、及依存方式等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多角度思考,从中管窥到它们之间的独特的隐含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归转化,常可以获得巧妙成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有些根式问题除已给出的条件外,还有一些条件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题者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理解概念,利用已知条件挖掘出题中隐含条件,才能完善解答.根式运算易出错,其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因此,找出隐含条件是解题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如何寻找隐含条件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