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当代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主要从隐喻,语用和主观化三个不同的认知角度对语法化特征、机制等进行进行综合阐述,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法化体现了人的认知及语言的共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以英语人体词"head"和汉语人体词"头"为例,分析英汉人体名词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反语是语用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旨在探究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并用它们来分析反语的产生的动因.反语的语法化是一种很难具体化的语法化现象,它更不能像常规语法化那样固化为一定的表现形式.因为反语语法化受很多动态变量的制约,这里有语言变量,也有非语言变量.这一切都是人类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表达过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语法化研究语法形式来源和固化的问题,是语言学家长期关心的问题。认知语言学对语法化研究非常重视。词缀作为词汇扩展演化的重要工具,反映了人类语言词汇的重要特征,从语言认知加工的角度来看.词缀有利于语言的使用者以较小的认知能量获取较大的认知效益。  相似文献   

5.
语法化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考查语言形式与结构的历时演化采源和共时表现理据,揭示了语言形式与认知、语用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因而对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介绍语法化的研究内容着手,探寻语言形式与结构的认知语用来由,对语法化与外语教学的接口进行尝试性的讨论,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与英语and的语法化过程都可以归纳为:动词→介词→连词。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比分析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原因和理据,发现不同的人类语言的结构类型,在语法化的演变途径上具有一些共性,其机制是人类对语言的相同认知。同时认为,“和”与and的语法化过程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研究者在语法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外语学者刘正光关于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研究是语言学领域一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学术成就,为认知语言学作出了很大贡献。语言非范畴化不只是语法化的非范畴化,而是范畴化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知识类型以及知识概念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界普遍从修辞角度出发,将现代汉语的动词化及形容词化现象界定为词类活用现象。以语法隐喻理论为视角重新研究发现:“词类活用”现象尤其是“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概念语法隐喻认知机制的产物,该机制旨在使语句具有原一致式无法比拟的语言效果,将名词化隐喻中“级转移”现象范围扩大至动词化以及形容词化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研究应从聚焦英语名词化的范围扩充至各种动词化和形容词化。  相似文献   

9.
Lakoff的体验哲学为当代认知语言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历时描写是体验哲学关注的重要课题,而语法化现象是历时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法化现象的研究理应归于体验哲学的范畴。本文以体验哲学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深入探讨语法化的内部动因及其运行机制的认知体验基础,从历时的角度佐证语言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语用和认知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认为:1、语用是语法化的动因,认知是语法化的途径,另外语法化还需要重复机制来固化;2、主观化是促使发生语法化的重要语用因素,不是语法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刘宁  李小华 《考试周刊》2007,1(36):32-34
单向性假说是语法化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是语法化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演变现象存在的基础。然而,就目前而言,尽管大多数学者都坚持单向性的有效性,但基于认知角度的研究却明显不足。因此,本文旨在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理对语法化单向性的理据展开诠释与分析,从而在本质上对这一语言演变现象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2.
张恒 《华章》2011,(36)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个重要概念,体现词汇和语法之间的转换.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实现手段,反映人们对经验世界的不同认知方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存在一个概念重构过程以此来理解输入的语言信息.本文以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力图探讨名词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尤其是在语言输入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语法化和词汇化现象是自然语言发展的结果.这两种倾向同样体现在基本的也是典型的语言结构单位——成语中.成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既体现了语法化倾向,也显露了词汇化趋势.成语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或经验,它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科技英语中抽象名词和被动语态都比较多。抽象名词词组作为一个句子成分,称为名词化;被动语态与之对应,可以称为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形容词化都是语法隐喻。本文讨论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语篇特征和语法隐喻现象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知隐喻推理机制贯穿于现代汉语新词串的整个形成过程,并在新词串词语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构式的形成是人脑认知以始源域理解目的域的隐喻化的结果;构式中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关联建构是认知主体主观化的结果;构式的形成过程是词语模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词汇化与语法化是历史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词汇化与语法化理论及其运用》一书在此背景下应时而出.该著作在术语内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上,从本质出发,大有"净化"学界滥用术语现象之效;内容上对当前国内外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重大课题进行了系统化论述和评价,从而确立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研究体系,并进一步指出了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整本著作具有极大的普通语言学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名词化现象是语言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名词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从语言分类学上说,动词和名词的区分是人类语言的非限制性共性,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的转化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试图用兰盖克认知语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论来对动词的名词化过程中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以期探寻动词名词化过程内在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8.
名词化或名物化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棘手问题,直接影响汉语中名词和动词的划界.从认知语法角度观察,名词化是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概念物化作用的结果,光杆动词,动词短语、小句都可以发生名词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和”类虚词的语法化研究是个热点.文章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解释了“跟”语法化的动因:“跟”的句法条件和语义特征为其语法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诱发“跟”发生语法化的动因是一个概念实体邻近另一个概念实体而产生的语义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人类的认知工具——转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朴正林 《现代语文》2016,(4):155-158
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语法化,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法化也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为例,对比分析汉韩人体名词"头"从基本义到功能扩展及产生的特征与机制。希望能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汉韩翻译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