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从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现象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危害,查找大学生沉溺网络的现状、特点及对大学生造成影响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的主要表现,提出了防范和应对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建议性对策,有效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广州大学城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了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情况、大学生网络知识与技能状况、大学生网络应用状况、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以及大学生对校园网的使用情况,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大学生成才形成了强势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陷入了“三观”困境、道德困境、学习困境、人际交往困境和身心健康困境。网络自身具有诱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是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走出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观念冲击,对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出现了偏差,社会及高校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平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和自律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志国 《时代教育》2009,(9):9-9,11
网络政治参与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它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增强了大学生的民主参政意识.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政治参与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它易使大学生被信息误导而造成思想混乱、易使大学生政治参与失范、易使大学生的现实政治参与能力弱化.为此,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完善网络立法、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实现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双刃剑”作用日渐突出,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与干预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指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显著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信仰危机、网络成瘾、网络低俗、网络犯罪等网络素养问题。文章在对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大学生网络素养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从高校、家庭、外界不良因素、监督管理、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因素,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学生是网络世界中一大群体,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对网络道德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阐述了网络道德素质的相关概念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意义,论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缺失的表现、危害,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交往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一些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产生了网络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心理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全面考察了网络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网络的兴起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网络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东西.文章针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提出了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两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及其破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成才形成了强势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陷入了"三观"困境、道德困境、学习困境、人际交往困境和身心健康困境.网络自身具有诱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是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走出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叶华  桂守才 《文教资料》2007,(27):180-181,131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其中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本文首先探究网络成瘾的含义,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生心理特点、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猛发展的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速的信息服务,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对他们的人文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对知识和学习和对真理的探索;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使部分大学生道德观与价值观发生扭曲;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导致一些大学生丧失现实社会责任感;网络文化的低俗性阻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粹的汲取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等问题的思索。教育者应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一方面要采取适当措施消除网络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重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探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包含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个维度的大学生不道德网络行为测量量表,并应用量表对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现状进行了实际测量。数据分析发现:编制的大学生不道德网络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量表对大学生的实际测量显示,目前大学生参与“网络抄袭”和“网络盗版”这两类不道德网络行为的情况较为普遍,亟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育。  相似文献   

15.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增长知识、信息交流、情感发泄、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但由于受家庭环境、自身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况参差不齐。基于对8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别以网龄和年级为分组变量,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网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在年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尤其表现为在网络道德积极情感和网络道德消极情感方面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为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应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升不同网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注重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发展,抓好关键期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高速递增,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价值判断、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网络视野下大学生“触网”情况作了了解,分析了大学生“触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巍  张琳  王颖  王鸿军 《时代教育》2012,(7):104+106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由于网络的特殊属性和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的主观因素,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网络道德失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乃至校园和社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潜意识,了解大学生网络思想潜意识对网络参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百色某医学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潜意识调查量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休闲意识、虚幻意识、自律意识对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网络交流、网络写作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进而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潜意识:休闲意识、虚幻意识、自律意识,对大学生行为影响最大的是虚幻意识,因此大学里要通过相关的网络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从而树立良好的网络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创业正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的热门选择之一。文章概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大学生网络创业进行了优势、劣势和机会与威胁的分析,进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提供良好的网络创业环境;高校加强网络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模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就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力、辨识度还处于薄弱阶段,容易受到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关系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社会的安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应客观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剖析大学生网络法制,道德素养的缺失,从大学生自身,学校,政府三方面出发确立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