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对—些具体作品中之所写,例如,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莲,清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写病梅,高尔基在《海燕》中写海燕等海鸟,郭沫若在《凤凰涅槃》中写凤凰等群鸟,等等,所采用的究竟是象征手法,还是比喻?很遗憾的是,在我们日常  相似文献   

2.
《病梅馆记》是龚自珍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题目又名《疗梅说》。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包括《五人墓碑记》《狱中杂记》《梅花岭记》《病梅馆记》嵘谭嗣同》嵘与妻书》  相似文献   

4.
《病梅馆记》是一篇文艺性杂文。文章在立意和笔法上颇具特色,堪称上乘之作. 首先,文章在立意上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古人借梅寓意之作多不胜数,大凡离不开对梅的赞美和称颂,都是通过对梅斗霜冒雪的赞扬来表达对人的高尚气节和顽强精神的歌颂。而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却断非步人后尘,拾人涕唾,他独运匠心,“道人心中所无”,通过描绘梅树被束缚、被摧残的受害者形象来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反动的专制统治,表达作者坚持改革时政、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和思想主张。显然,《病梅馆记》在立意上是别出心裁、不入窠臼的。它不是立足于对梅的赞美和欣赏,而是着意于对梅的同情和疗救.因  相似文献   

5.
《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文。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从教育观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我们能看到现行教育中的"病梅"现象。本文分析了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它在教学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文。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从教育观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我们能看到现行教育中的"病梅"现象。本文分析了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它在教学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华 《现代语文》2006,(1):77-77
《病梅馆记》一改正面歌颂梅花的先例,以“病梅”为题,借梅喻人,托梅议政,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人才的专制淫威,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改革时政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史。该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全面地阐述了梅的病况和致病原因,含蓄地揭露了清代统治者束缚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本文通过从教育规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浅谈新课改视域下的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旨在致力于拉近教学实践活动中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晚清杰出思想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文章借梅喻人,借梅议政,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表达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0.
新病梅馆记     
梁勇斌 《福建教育》2005,(9A):34-35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的讽世名篇《病梅馆记》里,大量因人的偏好而被塑造成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病梅触目惊心地展示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11.
《病梅馆记》一改正面歌颂梅花的先例,以“病梅”为题,借梅喻人,托梅议政,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人才的专制淫威,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改革时政的迫切愿望。首先,看到题目《病梅馆记》,就不由人不产生疑问:梅何病之有?此病从何而来?能否救之、疗之?作者开篇并不急于解疑,却先说江浙盛产梅,为下文广贮病梅以疗之作下伏笔。接着作者指出,对于梅花,“文人画士”有其欣赏标准:以曲、欹、疏为美,否则就认为无姿、无景、无态。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借此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刚正不阿、有骨气、生机蓬勃的人才遭到忌恨、摧残、杀戮;…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咏梅之诗、吟梅之词浩如瀚海,赞梅之文汗牛充栋,但运用曲笔以梅喻人,以小见大,震彻古今文坛的应首推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相似文献   

13.
《病梅馆记》算得上是一篇托物言志、耐人寻味的“政治小论文”。不足三百字的“短章”,其气充沛,其情强烈,其味浓厚,其意深远,无“不过如此”之感,有常读常新之美。一、关于作者“态度”学习《病梅馆记》,一种惯性的理解似乎左右着我们的思维,那就是:本文既是借梅议政,作者对“病梅”之现象深恶痛之,并决心“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  相似文献   

14.
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教学饱受诟病,写作水平的提升成为师生的心头之痛。偶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病梅馆记》放到一起品读,竟有意外惊喜——这两篇古文名作恰好从正、反两方面针砭作文教学的病症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病梅馆记》中鬻梅者因文人画士之好"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而"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  相似文献   

16.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所承栽的是相似、相同的寓意,都是中国文人感物喻志的最常见的象征。那么龚自珍用“梅”托志是否有着他独特的意义呢?如果用兰、竹、菊是否也可以?这是一位学生在周末随笔中提出的问题。笔者试着作出这样的解读:《病梅馆记》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应该具有典型性。那么,《病梅馆记》为什么用“梅”托志,它的典型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不妨从文化、史学、审美等多个角度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7.
《病梅馆记》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年)于1839年写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这篇散文,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者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反对传统思想的压迫和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精神和强烈愿望。在文章中,作者记叙了江浙一带的梅树遭受人的摧残迫害而皆病的情况。本来,傲霜斗雪、迎风怒放的梅花是大家都喜爱的。人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具有不畏严寒的品  相似文献   

18.
《病梅馆记》(高中语文第二册)是清代进步思想家和杰出文学家龚自珍的一篇托梅议政的散文。作者在文中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禁锢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作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字字句句明梅暗人,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和龚自珍虽所处年代不一样,但都属于政治改革家,且他们的改革思想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较《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的相同点,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和龚自珍虽所处年代不一样,但都属于政治改革家,且他们的改革思想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较《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的相同点,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