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容易与教师产生信任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六年级师生之间信任关系的现状,分析师生之间信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以师生信任作为基础的,其主要模式为发轫于中国的伦理型师生信任与发轫于西方的契约型师生信任。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导致师生信任模式从伦理型向契约型转变,其不可避免遭遇到“现代性的后果”,体现为信任基础的薄弱、信任对象的割裂、信任情感驱力的缺失以及信任文化的失落。摆脱师生信任的现代性困境,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窠臼,实现伦理信任和契约信任的融通;二是彰显教师的道德身份,奠定师生信任的情感根基;三是构筑师生信任的长效机制,形成师生信任的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出"信任青年"和"赢得青年信任"的问题。信任可以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增进人际协作,提升工作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任的培育、呵护与强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信任指向存在着多重维度,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减心理抗拒、改善中间连接、产生自己人效应等。信任改善的教育机制体现为引导师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尊重师生的现实利益等;信任改善的社会机制体现为培育与发展"社会公信"、培育和提升交往个人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工作难就难在师生沟通不够,或互不信任,或互相提防,有的甚至形成了相当深的隔阂。因此,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珍爱的新型关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它是一种依赖关系,是一种社会现象。留意一下我们的社会生活,信任关系无处不在。可惜的是,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我们,对于周边的人和事的信任却在逐渐减退。师生信任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双方于评判基础上形成的,对对方能够履行责任及被托付义务的一种保障感。或许从一个社会人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仅是表现出自己的诚信;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完全可以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在有形的课堂内,与学生建立起无界的信任。  相似文献   

6.
师生互信的内涵和作用没有一定的信任,人类就不可能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信任是合作的媒介,是合作的润滑剂。人与人之间先有信任,然后才开始了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事业问题的严重性估计得很不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之中,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师生互信的内涵所谓师生互信,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不怀疑、敢于有所托付的心理状态。师生互信是双方对彼此言行的认同和信赖,是双方的满意不断强化的结果。一般说来,师生互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知信任…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的师生信任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师生信任的特点,导致师生不信任的原因.塑造师生信任的途径几个方面对高校师生信任问题进行剖析,对解决高校师生信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中的师生对话,以双方的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并不是判断师生对话的标准,对话的关键因素取决于音乐教师的教育意向和教育过程互动的实质。1.对话的前提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恭、相信他人的基础上,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等的关系。如果缺少爱,缺少谦恭,不相信人就不会产生信任。如果没有信任,也就失去了对话的条件。信任会使对话双方更加感到在讨论世界的问题中他们是同伴”。师生双方作为整体的、独特的个人而相遇,教师要以自己真实的、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问题村”为分析对象,从村干部与村民间的信任、乡土社会普通村民间的信任两个层面深入考察了乡土社会中的信任现状,并简要分析了乡土信任与村民自治间的关系。旨在探讨“问题村”秩序恢复的前景及乡土社会权威与秩序重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曲军 《河南教育》2005,(10):10-10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不少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意志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师生信任关系是指师生在学校的教学生活中,在互相了解和交往的基础上,对彼此的信任形成的相互关系。师生信任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存在的源泉,是我国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能力、可靠性、善意等是影响师生相互信任的重要因素。构建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教师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建设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和老师的情感,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2.
学校中的信任之于治理共同体的诞生以及学校治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因为研究者的忽视以及信任本身的复杂,学校中的信任很少被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探索,有关信任的定位、基础、形式、功能等基本问题也经常陷入"概念沼泽".学校中的信任作为一种"社会事实",产生于学校场域中社会关系的互动;作为一种关系性的社会现象,信任渗透于学校的不同层面.信任关系主要发生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是学校中的一种角色期望.这种期望可能来源于"先赋",也可能是情境"获致".学校限定了期望形成的情境,也决定了其与众不同的信任形式,即在学校相互依赖的角色关系中建立特殊的"关系信任".信任作为一种社会机制,在调整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中,在创立和维护学校团结以及整合多种力量等方面,发挥了其作为"粘合剂"和"润滑剂"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思考,设计并编制师生信任评价指标,来探究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信任指向。主要从评价角度分析大学生信任体育教师的基本层面: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行为、学习效果、民主管理等,同时学生对教师信任也包含着非正常教学中的"风险"特性,最后提出教学干预方式,以增进师生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对象关系和意义关系剖析师生关系的含义,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观等角度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内涵,进而提出尊重信任、民主参与、欣赏激励等构建现代师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师生的日常交往中,师生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双方合作学习的基础,但这种信任关系往往由于无形而容易被教师忽略。当儿童对教师缺乏信任时,不仅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而且也会给儿童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据此,通过对访谈文本的现象学分析,可以发现儿童不信任教师是一种免受教师恶意、不公平对待、成绩失败的自我保护机制。教师要正确理解儿童不信任行为背后的含义,适当满足儿童不信任行为背后的自我保护需要,引导儿童采用积极方式满足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张翔 《教学研究(河北)》2011,34(2):30-32,60
信任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类的一切交往活动之中。信任也是教育场域中最基本的关系,存在于一切教育互动中,从信任中显现出来的是以关系为本的教育世界。建构师生相互信任的教育场域,特别作为一种实践智慧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有着深刻的教学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简化课堂教学复杂性、促进教学创新、完善教学秩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教育中,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学生自身因素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滞后、道德意识淡薄、专业修养不足,导致师生问的信任度低。要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应注意提高认识,尊重信任学生,增强信任投入、信任平衡和教师与学生的信任互换。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秩序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探讨“社会秩序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上,信任进入了社会学家的视线。社会资本在本质上讲是社会关系网络,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人际关系;而社会学视野下的信任是根植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一种社会关系,信任关系的建立普遍以人与己之间的“关系”为前提来做出的关系判断和行为选择。“关系”是信任和社会资本的结合点,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信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切合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德育方式,真正有效地把德育引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亟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感情育人,创造和谐的气氛,增强德育实效性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心灵接触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教育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创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增进理解和信任,是对学生应采取什么样态度的根本问题。只有爱护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拥有学生。教师要坦然真诚,实事求是,敢于同学生进行思想交锋,不回避难点、…  相似文献   

20.
信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类的一切交往活动之中.信任也是教育场域中最基本的关系,存在于一切教育互动中,从信任中显现出来的是以关系为本的教育世界.建构师生相互信任的教育场域,有着深刻的教学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简化教学复杂性、促进教学创新、完善教学秩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