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避讳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社会使用现象,从避讳的内容上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敬的神灵、人物的名字不许随便用,二是对己不利的或受鄙视的人、物的名字也不能随便用。从形式上来说,它也包括两方面:一是语音避讳,二是汉字形体避讳。我们现在说的避讳多数是指语音避讳。语音避讳  相似文献   

2.
郑永福  于淼 《寻根》2013,(6):64-71
我到京城游览,友人推荐,历代帝王庙是个好地方,值得一去,理由有二:一是北京历代帝王庙有它的唯一性。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名臣的场所,原本南京、北京各有一处,如今仅留下可供人参观的也就北京这一处了。二是历代帝王庙听起来是座“庙”,但这座庙身价可与众不同,其与明清皇帝祭祀自己直系祖先的太庙以及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庙齐肩,并列为明清北京城三大皇家庙宇。  相似文献   

3.
熄了灯,睡下.我听见虫子在鸣叫,离我不远,就在我窗下的草丛里,是蟋蟀,声音如金属摩擦,"吱哩、吱哩、吱哩……"此时已是子夜时分,是蟋蟀和另一些虫子出来活动的时候.夜里的乡下,猪睡了,其实这家伙本来就贪睡,它没有闲功夫用它的长嘴去拱蟋蟀的窝;鸡也睡了,它也没有精神去用爪子搜虫子来填肚子;人更是睡了,犯不着半夜三更去和几只小小的虫子过不去.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它的服饰历史同样绚丽多姿、源远流长.俄罗斯民族服饰虽然发生过一些变化,但其基本特色却一直保持不变并保留下来,成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俄罗斯民间服饰.俄罗斯的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宽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和俄罗斯民族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它也体现出俄罗斯人豪迈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精神的力量     
精神的力量○薛保勤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它不仅是科学的方法论,同时,也准确的反曜了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的典型特征。人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这大约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人并不是单纯依赖于物质生存的动物,那只算作...  相似文献   

6.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保护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绚丽多姿、丰富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巴蜀人生命记忆的根,是巴蜀文化之根,也是“中国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它更具有活态流变、口传心授的特色.它体现了巴蜀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活动,集中表现为巴蜀人浪漫奇特、梦幻迷离、不循故辙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韶华 《寻根》2022,(1):112-117
元朝时期,火葬颇为流行.由于版图广袤、族群众多,元代的火葬风俗具有多元化色彩.这其中,有两个比较特别的现象:一是道士使用火葬;二是畏兀儿人效仿汉人,将骨灰包裹成人的模样.前者关乎火葬行用的人群,后者涉及死者骨灰的处理方式.两者在纷繁复杂的元代火葬风俗体系里处于边角的位置,但其存在也反映了元代火葬流行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暴雨之后的山中,还是有雨,这雨不是从天上下来的,而是树枝树叶上残留的水滴,随风一吹,又下来了,即使是雨后艳阳,也有满树的雨水.小的时候,我们常说:"又出太阳又下雨,青蛙出来讲道理."说的就是这事.其实,不只是青蛙了,雨后的山村,所有的牲畜和虫子都出来了,牛出来了,今天因为下雨,主人没有让它下田干活,它有时间出来溜达遛达,它刚刚在牛棚里睡了一觉,感觉很美,现在是农忙,很少有时间休息的,外面空气很好,雨后的空中没有尘埃,它慢慢地散步,遇到了马,马在下雨的时候没有牛那么清闲,它帮主人拉碾子磨了一筐面,主人喂了它一些干草和蚕豆,脱了笼头,它也出来走走.它喜欢雨天,这倒不是它害怕干活,马一向是勤劳的,凭空怀疑它是对它不公,它喜欢下雨,其实就是喜欢雨天没有苍蝇,晴天在它干活的时候,苍蝇会不友好地叮它,叮得它痒痒的,叮多了还会长疮溃烂.马看见牛过来,没有和它答话,它们是邻居,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干活,此时朋友之间的默契就是无言.  相似文献   

9.
引言 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适应体系,它涉及人类的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心理上的关系.丧葬礼仪作为每个民族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即文化的一部分,它也是伴随着人类对生活的适应而产生的,是每个民族独具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小龙 《大理文化》2001,(6):38-39
我的家乡凤羽,只要来过的人就称它是"世外桃源".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它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游览观光胜地之一,它的最大的特点是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于一身,尤其以民族风情的奇异独特见长,是白州迄今为止民族风情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白族聚居之地.  相似文献   

11.
情系映山红     
清明回老家祭祖扫墓,恰逢如火似血的映山红热烈相迎,妻女和同行朋友欢呼雀跃、欣喜若狂,纷纷奔走采摘.我自然也被这久违了的热烈色彩给深深地震撼折服了.映山红就是映山红,像它的名字一样石破天惊铮铮作响,耀眼山坳,响遍山头. 映山红属大树杜鹃类,老家人习惯把它称为马缨花.年少时有幸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后,我甚是惊讶和不解.惊讶的是,想不到老家山上那种灿如红霞、艳若火焰的野花竟上了电影,且还有个十分动听的名字--映山红;不解的是,老家人何以固执地把"映山红"称作"马缨花".自那以后,我一直认为把"映山红"称为"马缨花"不仅费解,而就从花的色彩、花开的气势上看都是极不确切的.我喜欢"映山红"这一称谓,因为它不但逼真贴切,而且充满了诗意,令人遐想.  相似文献   

12.
风度翩翩的西班牙斗牛士,以其灵巧、机智、勇敢和险象迭生的场面,使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斗牛活动扬名于世.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古代中国人的斗虎呢?可以想像,斗虎的惊险决不亚于斗牛,搏斗的技艺也可能积累了不少.可惜由于斗虎习俗的长期失传,致使这一东方奇观连中国人自己也几乎没有人知道了.子.尽心下》也有一则“再作冯妇”的故事:晋国人冯妇,善于搏击猛虎,后来成为善良之士.一次他驱车到野外,看到一群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停在一个角落里,没有人敢上前碰它.冯妇高挽衣袖,走下车来,众人高兴得欢呼起来.有知识有教养的士大夫却笑话冯妇旧瘾复发.孟子的评价真是奇怪得很,自己没本事打虎,别人有这种本事,而且“众皆悦之”,这有什么值得“士者”之流笑话的  相似文献   

13.
旧故乡     
小城漾濞的底晕是旧的.不说别的,单凭它以集镇的形式存在六百多年的历史,已足够滋养出一种淡定、温婉的旧来. 那段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历史,更多地凭依于一条古道、一湾江流.古道是西南丝绸古道,它包括漾濞在内的滇西南境内的长长一段,又被称为博南古道.据说,这西南丝绸古道发端于两千多年前,在时间上,早于西汉张骞的西北丝绸之路.最初作为古道上的人马驿站的小镇漾濞,是被古道的风尘和赶马人的汗水滋养出来的一个小小埠头.那一湾江流是漾濞江,它恒久地流过小镇的脚下,在这里打了一个柔和的弯,之后,往远处去了.史书上没有说,这同样名为漾濞的小镇和江流,到底是镇因江而得名,还是江因镇而流传.  相似文献   

14.
苦樱桃     
一直不愿去回忆那棵树,它的花朵是那么的美丽,果实却是那么的苦涩,叫人觉得难以接受.对它的感情也就越发地矛盾起来,不知道是爱它多一些,还是惧怕多一些呢?……  相似文献   

15.
赵敏 《大理文化》2005,(5):9-11
自古以来,街市是商业的特有产物.街市让人联想到更多的是喧嚣,生存,争斗,铜臭之类的概念.如果将商业做成一种文化,做到一种与人的心灵息息相关的境界,许多人都会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但现实中的大理确确实实地有着这样的一条街,它被国内外游客亲昵地称之为古城大理洋人街.  相似文献   

16.
是百灵就要唱出最美的歌调,是文明人就要讲究礼貌;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的容貌也被人耻笑。这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有名的两句谚语。它生动地反映了蒙古民族讲究礼貌和崇尚  相似文献   

17.
滇西的峡谷     
作为一个滇西人,我们每一个人对山的记忆,大都恐怕与峡谷有关.是一条又一条峡谷,把无数的大山和我们联结在一起的. 峡谷是山与山之间长长的缝隙,但它又绝不是山峰与山峰之间的箐或涧.它比箐长得多,比涧也要阔得多,准确一点地说,它是两列山脉之间的一条长长的通道.  相似文献   

18.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也许不如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的名气大,但是大多数人至少还记得《独立宣言》是他起草的这件事情。《独立宣言》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阐明了十三个美洲英属殖民地必须摆脱英国人统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正>与文学相比,音乐更具多义性、特殊性和偶然性。列车的车轮摩擦铁轨,除了谁都能听出的“咣当,咣当”单调而粗暴的声音之外,还有一般人不易察觉的声音。音乐家坂本龙一说,他能听出至少几十种不同的声音。德彪西的音乐,很多法国人也是不能理解的,这就像很多日本人不能理解自己国家的能乐一样。我们总是观念性地认为,音乐是要发声发音的,这个声那个音,既是它的存在也是它的非存在。所以勃拉姆斯总是善用法国号,  相似文献   

20.
陈垣与顾颉刚自20世纪20年代初相识,多次共事,交往比较密切。1930年前后二人在燕京大学共事,这是他们交谊的顶点,随后因工作上的分歧产生龃龉。陈垣离开燕京大学后,二人关系归于平淡,但始终保持友谊,直到1971年陈垣去世。他们一起培养了翁独健、牟润孙、史念海等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与顾颉刚的研究风格表面上看差异较大,但二者在研究中都有意无意地趋近对方所提倡的理念。二人治学的内在精神实际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也是科学的历史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