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来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将面临种种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知识型”“书生型”的人才,已不再适应未来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了。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能适应社会迅速变化、适应未来的人。因此,造就创造型人材.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并,在教学中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也应当如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有些语文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侧重于…  相似文献   

2.
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我们教育部门培养大批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材。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基础,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面向世界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社会需要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只有既懂法律、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知识广博、能力全面和个性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需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自身创造力的开发愈来愈突现出来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未来人应掌握三张“通行证”,在解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时指出“对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可见,未来社会每个人要生存与发展,必须适应变化,学会创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创  相似文献   

5.
<正>交往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交往,则反映了个体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未来社会已面向现代幼儿提出了更明确的交往和活动的能力要求。幼儿交往能力不仅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幼儿将来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纲要》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幼儿交往主动性是指幼儿不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自觉与同伴或成人交往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决定了学校的教育必须适应未来,面向21世纪,各项教育改革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青浦县城北小学以课程教材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的办学主导思想,努力探索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的办学主导思想,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为适应教育形式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提出的,它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教育战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改革。如何运用素质教育这种新的教育体系,并将其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首先,要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一是由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尤其要加强对大面积基础较差学生现状的研究,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提高工作。二是由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职校学生有一技之长没有错,但仅仅有一技之长,就缺少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三是由适应现在转向适应未来。随着知识与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未来发展对人们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应从传统的培养学生“适应现在”转向“适应未来”,重点培养学生适应…  相似文献   

9.
教育在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同时,会受到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巨大挑战,这就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上海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从时代的适应性、社会的需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可能性着眼,进行了小学“参与教育”的研究,提出了“参与教学法”的原理思考、“参与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自身创造力的开发愈来愈突现出来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未来人应掌握三张“通行证”,在解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时指出“对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①可见,未来社会每个人要…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号召。在这三个面向中,“面向现代化”是核心,而“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分别是前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拓。然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远的不说,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就是当前的未来,只有在现阶段做到面向未来,才能保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做到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本身也许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这一概念的提出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思考可以说在教育界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当基础教育跨入素质教育时代,我们的教育不仅应面向21世纪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还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的身心全面发展以及精神世界的完美:这应该是这场革命及其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大争鸣中应取得的共识。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是教育的天然使命。素质教育的提出明确了这一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一致的观点。“从哲学上来讲,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扬弃人的异化,也就是消除由人创造…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材呼唤富有创新性的语课堂教学,同时根据语学科本身的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精神,通过课内外衔接,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提高学生健全素质的语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院校教育要“适应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是新时期部队院校的办学思想。海军的研究生分配由面向院校、科研单位和大机关向面向基层部队转变,就是贯彻“两个适应”的具体举措。如何培养适应基层部队需要,既掌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须的科学知识,又具有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精神风貌的又红又专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思维灵敏、判断准确、机智巧妙的智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长大才会成为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促进时代发展的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智能的人。“学历社会”必将转为“能力社会”,“高分低能”的人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学生是未来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材呼唤富有创新性的语文课堂教学 ,同时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通过课内外衔接 ,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 ,提高学生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  相似文献   

17.
所谓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基础教育。就教育目标而言,素质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发展人的素质、提高人的能力为目的,实施立足长远的长期教育  相似文献   

18.
鲨鱼型未来社会中个人需要团队,团队也需要个人,二者互相需要。工作上最重要的莫过于“和睦”。自己感觉好就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和行为,其结果只能导致自己离群孤立。古董型市场如同一个巨大的机器带动着社会的每一个零部件。这就要求每一个参与者具备现代意识,主动去适应变化着的信息时代。机器型发个指令,掀动按钮才会动一动的“机器型”人很难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喇叭型“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同那些少说多做的实干家相比,在竞争中更容易失去机会。狐狸型未来社会需要真正的实干家而非阴谋家。迟缓型在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这种经过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会生活”。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链接.要求教育活动既要关注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