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就业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相当多的地矿类专业毕业生选择到效益相对好的石油行业或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地矿单位引进优秀毕业生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地矿行业存在的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因素以及毕业生存在的就业误区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地矿行业转变人才观念、与学校进一步强化合作以及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会对地矿人才的就业流向趋于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创业,今年,我省将选聘64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相似文献   

3.
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要。专科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主要以从教、从商为主,在基层就业的人数较少,在城市临时就业的人数较多。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观念滞后,基层就业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差。树立多行业就业及和谐的就业观、增加基层就业岗位的设置、提高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基层就业的软环境以及树立基层就业服务意识,对促进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高校发展的宏观体系建设、办学体制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创新、引导大学到基层就业、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市场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高校发展的宏观体系建设、办学体制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创新、引导大学到基层就业、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市场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仅可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政策的出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途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参加选调生等更加地丰富,毕业生的切身待遇也相应的得到了保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我国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由1999年的100多万人,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338万人,2006年预计将达到400万人。就业难不仅现在是一个热点问题,将来仍然是一个热点问题。而现实是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需要大批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建功立业。一、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原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层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但到基层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数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  相似文献   

8.
曲显昊 《成才之路》2009,(24):I0010-I0010
第五届高校毕业生公益性人才招聘会目前在哈尔滨中高级人才市场举行。记者从招聘现场了解到。面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基层或生产一线岗位就业,但却经常遭到拒绝。对此,一些企业的招聘人员表示。一些大学生求职基层岗位失败,是因为他们常常把到基层工作当成权宜之计,而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优先考虑经济利益和国家干部身份 ;向往中心城镇或沿海发达地区 ,不愿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形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 :经济形势严峻和就业岗位不足 ;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 ,政策法规不配套 ;就业环境不理想和门槛过高 ;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差异。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可以借鉴外国经验 ,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机制 ;健全公平竞争的就业和用人机制 ;拓宽就业渠道 ;要苦练“内功” ,增强竞争力 ;抓住机遇 ,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来看,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来要低于全国高校的平均水平,特别是面向基层就业的比例小,到基层就业还远未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近3年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左右,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把就业地点选择在沿海发达城市、中部省会城市及地市级城市.  相似文献   

11.
开展基层意识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引导与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创业,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基层意识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基层就业创业、基层发展成才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优先考虑经济利益和国家干部身份;向往中心城镇或沿海发达地区,不愿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形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经济形势严峻和就业岗位不足;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政策法规不配套;就业环境不理想和门槛过高;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差异。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机制;健全公平竞争的就业和用人机制;拓宽就业渠道;要苦练“内功”,增强竞争力;抓住机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二三线城市对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以扬州市为例,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分析影响二三线城市毕业生就地就业意愿情况,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为就业工作的“需求侧”,在基本需求、期望需求、个性需求三方面分析,深度挖掘影响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政府是城市人才引进的主导者,高校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者,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动参与者,三者共同组成为就业工作的“供给侧”。提出促进二三线城市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的对策,为二三线城市人才引进工作、高校就业创业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朱军 《教育评论》2023,(8):53-6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要素。对高校毕业生到浙江省26个山区县就业现状调研访谈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均、稳定性不高等问题。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受个体意识、培养契合度、产业吸引力、环境支撑等影响,采取注重价值引领、深化校地合作、细化人才培养、强化政策保障等对策,能有效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基层卫生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取向偏差的矛盾,分析了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制约因素及二者矛盾的实质,分别从政府,农村卫生事业,医科类院校及毕业生个人四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医学生到基层就业,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吕冰 《河南教育》2009,(3):16-1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即社会高层次专门人才总量供给不足与部分专业人才相对过剩、基层及农村贫困地区人才不足与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企业急需实用人才短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并存.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我省有36.8万名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致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广大基层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就业还受到就业观念、就业条件以及高校专业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政府、基层以及毕业生四个方面都要积极转变,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连年攀升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既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是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匮乏的有效路径。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过程中存在政府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高校引导力度不够、毕业生主观就业意愿不强等问题。在对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政府、高校、毕业生和基层组织四个层面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推动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引导高校毕业生走出就业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重要工作。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中小企业,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创业,不仅需要高校加大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力度,更需要政府的干预,政策的支持,全社会的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20.
潘涛 《河南教育》2011,(2):47-48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医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基层医院,导致大量医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基层、社区医疗的政策倾斜,而且体现了对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医学毕业生要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转变就业观念,学校也要转变培养模式,多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