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爸爸是个很听妈妈话的人,所以我们叫他“棉花糖”。这个“棉花糖”可好了!爸爸这个“棉花糖”可是名不虚传的,每次妈妈叫他去收衣服、洗碗、拖地等事情,他总是不会拒绝,还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事。不过,这个“棉花糖”可大有来头,他是机关里的干部,工作总是很忙很辛苦,所以妈妈也只是偶尔“支使“”棉花糖”做些小事。这个“棉花糖”对我可好了,每当我考试考砸了也不会骂我,还会安慰我、鼓励我;每当我有事请求“棉花糖”帮我,他总是义不容辞。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买几本书“,棉花糖”就带我到新华书店买,乔司没有,他就带我到临平去买。临平总算…  相似文献   

2.
点滴     
我高中班里有个男生,名字叫何难。因为这个特别的名字,老师常常叫他回答问题,反正对他来说,这有何难! 我对他名字的来源很感兴趣,就去问老爸,什么情况下可能取这个名字。老爸告诉我,可能是因为他爸爸很想有个儿子,如愿以偿后就很得意,这有何难! “如果他妈妈再生一个儿子呢?”我问爸爸。爸爸说:“就叫何必。你想想,一个就够麻烦了。再生一个,这又何必?”“那如果他妈妈又生了一个呢?”爸爸叹了口气:“那只有叫何苦了。”  相似文献   

3.
讲台上的树     
很早就听说那家伙要出本《讲台下的花》,那时候我是他讲台下的一朵花,而且还是一朵不怎么听话的花,老是在不该开放的时辰开放,然后发出不一样的花香。我大概也是个教人头痛的学生,他看到我总是一副很沧桑的样子,感觉像一棵老树。可能是受了那棵树的影响,后来我的网名干脆叫“一棵开花的树”,很多陌生的网络游魂会过来搭讪:“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我会告诉他们,不是的,我不喜欢席慕蓉。外婆家的深井也有一棵树,关于那棵树的名字,让我好奇了整个不更事的岁月,然而至今仍然不…  相似文献   

4.
情人节玫瑰     
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她喜欢红玫瑰,她的名字也叫玫瑰。每一年丈夫都送她玫瑰,带着美丽的蝴蝶结。那一年他在风中逝去,而那束情人节玫瑰却如约在她门前,在那卡片上写着“:我的情人节礼物,”就像那些飘逝的日子。丈夫每年送给她最爱的玫瑰,上面会附着,“我对你的爱越来越浓,一直持续到世界的尽头。”“无论岁月流逝,我对你的爱却依然递增。”她知道这是最后的玫瑰,她也知道,她亲爱的丈夫订购了玫瑰。她最爱的丈夫不知道有一天他将离她而去。他总是喜欢未雨绸缪。只要他在身边,每件事都会很完美。她剪下了茎,放在一个特别的花瓶里。这时,在…  相似文献   

5.
流星之雨     
街上,我和木听着弓讲他新编的故事。“……当那两个相爱的人在星光下许愿的时候,天空中有两颗星星落到了他们的眼中。”弓结束了他的故事,我和木没有说话。三个人的脚步都放得很慢,我开始望着星空沉思。木和弓是我的后桌,我们三个一直都很要好。木总是摸着我的头发,眼里藏着笑意:“梅,女孩子不应该乱着头发。”每当这时,我就夸张地把头发弄得更乱,龇牙咧嘴地回过头去吓他俩一下。木就哈哈地大笑,弓也会跟着笑,眼里扫尽了  相似文献   

6.
花开的声音     
从前,我很失败,在大大小小的“战场”上,我总是一败涂地,溃不成军,但我不愿意自己是个蹩脚的女孩,总是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从那时候起,我告诉自己:“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我要歌唱,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靠执着与努力,我成功了。我拿到学校最高的奖学金300元。故事也就因此而开  相似文献   

7.
劝架三步曲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称其为“劝架三步曲”。那一天我在教室里埋头改作业,突然有同学来告:“卢老师,陆俊和张田打架了。”我一听,笑着对他说:“你去劝劝他们吧!”没想到第二拨马上又报:“卢老师,他们打得很凶啊,我们劝不住!”我走出教室,果然,两个同学就像两头小牛顶在一块,正撕杀得起劲。劝架的同学刚把他们拉开,又使劲往回冲。尤其是陆俊,气得嘴巴都歪到了耳根下,他手被同学拉住了,心一急就用脚去揣,真有不揍扁对方誓不为人的架式。我忙叫了声“陆俊……”不料,我的话还没说,他吼得比我还凶:“我知道你又要说我不对,你总是批评我,你一点也不公平。”  相似文献   

8.
不能误了学生曹雪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说这话的时候,他总是望着我们,把最后那一个“的”字重重地拉长,以致于今天,我耳旁仿佛还响着他的声音。他是我们的地理老师,叫乔国民。进人高三以后,他就总是用这句话勉励我们。那时候我们要迎接高考...  相似文献   

9.
“那时候,爸爸总是陪我一起走路上学去,那时候,妈妈总是怕我淋到雨。有时我希望回到过去,握着他的手很温馨。每天,我在远方担心他的白发,我想回家。为什么一定要长大,为什么世界变得好复杂,我不想独自面对眼泪流下,我只想紧紧抱着他……我不想别人看穿我的倔强,我真的好想要回家。”——卓文萱《想家》  相似文献   

10.
早晨,我不想起床,我对妈妈说:“我想编一篇童话叫《皮皮的故事》。”“好啊,那你就起来写吧。”我说:“等我长大一点再写。”妈妈说:“等你长大就没有想像力了。”于是,我躺在床上,就编了起来:“皮皮是个小男孩,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天,他想去爸爸妈妈那儿,于是,他告别了奶奶,出发了。”“那他是怎么去的呢?”妈妈很感兴趣地问。“他走啊,走啊,在途中他碰到一个魔法师。魔法师教皮皮说:‘你只要说声卡拉卡奇,你就可以去你想要去的地方。’皮皮照着魔法师说的去做。他的话音刚落,眼前出现了一张美丽的飞毯。皮皮立刻坐上了飞毯,去了爸爸妈…  相似文献   

11.
(一) 周五上午第一节课后,我步入办公室刚坐下,C同学过来告状,说:“Z同学一直乱动我的东西。”我追问道:“为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我想了想,说:“那你去把他给我叫过来。”C同学转身去叫。我望着他的背影,  相似文献   

12.
那时候,就是在白天我也不怎么出去玩,经常在破旧的家里着迷地捧着一本本厚书。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李自成》,大多是在那小小的抗震棚里看过的。尽管一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给我起绰号,叫我“小书呆子”,可我才不在乎呢!随他叫去好了,一百单八将,三国争天下,可比跳皮筋、抱娃娃有趣得多了。  相似文献   

13.
爸爸是一位中学老师,但我对他并不怎么敬佩。一是他说话老不算数,好多次,我和弟弟叫他带我们去看海,他总是说:“我很忙,等我忙过这一阵子,一定带你们去。”可是,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去成。时间长了,我们也就不再对他的承诺抱什么希望。第二,他还很笨,比如:叫他给炉子添块煤,  相似文献   

14.
改名     
高云 《早期教育》2001,(7):10-10
缪估是幼儿园有名的“调皮大王”。一天早晨。我提着重重的一箱橡皮泥刚进幼儿园大门,就见佶哭哭啼啼地扯着妈妈的衣服不肯放手。他的妈妈则露出了一脸的无奈。见佶不肯跟我走,我说:“缪佶,你今天为什么不肯进幼儿园?”他冲着我大叫:“你不要叫我缪佶啦!”还不停地摇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帮我去改名。”我觉得很奇怪,便问:“你不叫缪佶,那叫什么?”他说:“我要叫沈天益。”我有点儿莫名其妙。佶妈妈苦笑着告诉我:“佶多次闹着要我帮他到老师那儿去改名,说在家叫佶,在幼儿园叫沈天益好。因为老师天天表扬沈天益,说沈天益聪明、听话。如果他也叫沈天益,老师也就会天天表扬他了。”  相似文献   

15.
“班长——”一个很清晰的声音在我耳旁响起。“楼月。”依然是那个人叫我。我转过身,万分诧异地盯着站在我身旁的这个年轻男子。他个子很高,长得很结实,目光里有孩童般的纯真。你是?是我啊,我是海军,赵海军。一声“班长”,一个“海军”,我像突然被推进了时光隧道,要去的站台上写着“楼月,1987,小学四年级”……小学的时候很风光。四年级的时候,我从大队委升成了大队长。那是全校最大的“三道杠”。也是那所小学有史以来第一次让不是六年级的小孩当了大队长。那时候应该算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合唱团、舞蹈队、给英模献花……哪里都有我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老万可算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风云人物。他身体不很强壮,可脑子转得特别快。你不要认为他上了点年纪就老了,他可是很“狡猾”的哟!文言文虽不是我爱上的课,不过有本参考答案在手,情况可就不一样啦!老万总是喜欢叫我们读文言文,我算看透了他的想法和所用的办法,不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呗!嘿,你别说,他让我们读文言文的方法可多哩,比如男女生分别读呀,分角色读呀,全班齐读呀,个人带表情读呀等等。不过读完后他总叫我们自我评价一下,我不知道他那葫芦里卖的是啥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答案来。每次,我们的回答都是“好”、“…  相似文献   

17.
上班前,他突然问我:“你上班好玩吗?”我想也没想就回答:“怎么会好玩?很辛苦的!”他说:“很辛苦,那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说:“那怎么行?不上班怎么能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呢?”想了一会儿,他说:“那我去上班吧,我去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那时候,我11岁,在得克萨斯州的威奇他福尔斯市的一所小学上六年级。那天,我从学校带回家一张粘着花生油的请帖。“妈妈,我可不打算去。”我不屑地说,“她是我们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叫鲁思。伯尼斯和帕特他们也不打算去。她还邀请了我们全班36个同学呢!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上午,我们中(2)班全体小朋友坐在教室里,静静地收听常州人民广播电台“童心天地”的广播节目.“我叫顾晓林,今年6岁.我讲的故事的名字叫……”当童稚、甜美的嗓音从电台里传出时,我深感欣慰,激动不已.坚持了一年之久的家园联系教育活动,终于结出了硕果。晓林原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他每天说话不多,上课一发言,小脸就涨得通红.但他很喜欢听故事,每当教师给大家讲故事或看图讲述时,他那专注的目光特别惹人注意.我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告诉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东北人,小时候家家炕上有个大卧柜,我们管它叫“炕琴”。炕琴是用来放衣服、被子的,可我家那炕琴里故事就多了,你听我慢慢说。爸爸原来有很多书,可是等我学会认字看书时,这些书全不见了。那时候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外国的书、古代的书全不让看,学校也不上课,整天就是玩。这天玩的是捉迷藏。以前我总是让人家抓住,这回一急,钻进了谁都不注意的炕琴。我家的炕琴很破,只有一条光线从缝子里射进来。干等着也没人来捉我,正没趣时,感觉手指尖碰着了许多书。拿来对光一看,《普希金童话诗》,再拿一本又是好书,另拿一本还是好书。我兴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