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十八世纪末,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中两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北美独立战争是美洲历史的里程碑。通过这次革命,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不仅摆脱了英国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共和国,也削除了内部的封建残余势力,促进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同时,这次革命的胜利大大地推动了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下的中南美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推动了欧洲的革命。关于北美独立战争,马克思曾写道:这次战争“为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高涨时代”,“为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36页叙述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从这段文字表述看来,在七年战争之前,法国已经占有整个加拿大。在第37页的《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这两幅图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事实上法国并没有占有全部加拿大,而只占有现在加拿大的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因此,课文中的表述用“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和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比较妥当。法国丧失的是加拿大的“殖民地”$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方道林  相似文献   

3.
欧燕飞 《考试周刊》2011,(31):216-218
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13个殖民地获得解放与独立,在整个独立战争过程中,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战争中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胜负上,鲜有人注意到北美的原始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处境。北美大陆本来是他们的家园,在战争过程印第安人是如何对待战争双方?北美外来殖民地人民用战争手段从英国人手中赢得了独立,但是,北美原始土著的印第安人又赢得了什么?本文对美国独立战争对印第安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36页:“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课本第37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有三块:加拿大西部、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那。英法七年战争之后,法国虽然丧失了加拿大和新法兰西,但仍拥有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直到1803年拿破仑时期,才将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怎能说七年战争期间(1756~1763),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势力“荡然无存”呢?“荡然无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5.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今一百八十多年前,北美大陆发生了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北美独立战争”。这次战争是新兴的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斗争的结果,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从而打碎了英国束缚北美十三州发展的枷锁,并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因此,列宁认为它是“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独立战争是英国的压迫所引起的。英国为了把北美殖民地变为英国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历史,一般都是从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开始。经历了殖民地年代,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争中,靠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暴发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一、殖民地年代144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为探索通往亚洲的海道,横渡大西洋,偶然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从此,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主义者,陆续来到北美。英国人在16世纪向北美洲的东南部开始“探险”活动,但对北美的大批的殖民侵略是在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即独立战争前夕,英国在北美已占有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东达整个大西洋沿岸,西抵密西西比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37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图与第85页《美国的领土扩张》图所示使人无所适从。从前图可见,佛罗里达半岛是英国“夺自西班牙”,而后者的文字又说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于“1810~1819年取自西班牙”。既然佛罗里达早已为英国所夺得,美国又何能“取自西班牙”?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在美洲疯狂殖民侵略,在1565年占领佛罗里达半岛。17世纪英国和法国加入殖民者行列,并相互产生尖锐矛盾。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后,西班牙同英国签订协定,以佛罗里达半岛换取哈瓦那。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西班牙对英作战,1783年,英西两国签约,西班牙夺…  相似文献   

8.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著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北美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争夺政治独立的运动,更是一场北美人民扩大利益的战争。北美独立运动既不是英国的"暴政"所致,也不是某些政客刻意鼓动的结果,而是北美殖民地内部因素特别是经济因素发展的结果。北美独立运动不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由于英国的"高压政策"而被迫进行的被动反抗,而是经济实力蓄积的北美人民为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对英国殖民主义管辖的积极主动突破。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北美独立运动的起因,人们通常认为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构成“殖民压迫”,殖民地居民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受到母国的“掠夺”;甚至将独立战争视为“民族解放”,暗指英国对北美的统治构成“民族压迫”。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学大多不再从这个角度解释美国革命的起源,而更加注重殖民地的内部变动和北美居民的态度、想法和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一战后,随着英国实力的衰落以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英国适时调整了对自治领的政策,使其与自治领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政治上,自治领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英帝国逐渐转变成英联邦;经济上,英国与自治领共同建立了帝国特惠制,但其影响力日渐减小;外交和防务方面,虽然自治领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对英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均势和孤立主义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一贯立场,但二战的后果使这一传统政策在战后初期发生了转变。英国不但企图拉住欧洲,缔造“世界第三力量”,而且第一次在和平时期主动与欧洲国家结盟。这是英国欧洲外交在观念和实践上的真正变化。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政策调整促成了“三环”外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化”是木刻艺术中一个经久不衰的核心问题。抗战日期中国新兴木刻的“民族化”在内容上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在形式上则采用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并批判地继承外国木刻艺术的优良成分,逐步形成了民族化与世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重要的战略地位,英国意欲将其纳入英国的作战系统,以达到分担盟国西线战场的压力和增加英国本土国防安全系数的目的。取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实力最强的瑞典的合作,是英国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因素。之前英国做过种种谋求瑞典合作的计划都未曾如愿。挪威战争爆发后,英国再度劝说瑞典对德参战,但由于多种复杂原因仍旧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次发生在东亚地域以朝鲜为圆心的战争。中国两次都是以援助朝鲜的战略方式卷入战争,并成为战争中一方的主力,其对手主要是以日本为基地的日军或美军。甲午战争,中国以强敌弱而惨败沉沦;抗美援朝,中国以至弱对至强而能克敌复兴。强败弱胜的不同结局,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朝鲜、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其相互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期,发生了一场欧洲范围的巨大冲突,引发了欧洲北部至中近东的广大地域的战事。人们比较熟悉克里木战争,但是几乎不了解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实际上,1854年的波罗的海战争也是这一场大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地表明:法英两国为了谋求欧洲的优势,曾以军事力量直逼俄罗斯帝国的心脏。无疑,波罗的海战争严重地打击了这个帝国的军事威望与国际声誉。因此,必须加强对于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的研究,才能深刻认识当时欧洲列强法英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冲突的实际状况与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孙子兵法》流传到国外,并受到了重视。《孙子兵法》在中国唐朝时期传入日本,此后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相对于日本来说,《孙子兵法》传入欧美的时间相对比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有英文译本问世。如今,《孙子兵法》在欧美已备受军、政、财、商等各界人士的关注和信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叶“亚洲的觉醒”革命风暴作为现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序曲 ,对亚欧之间殖民地 (附庸国 )与宗主国的依附关系形成强有力冲击。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对亚欧关系的演变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对其亚洲殖民地的控制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成为欧洲殖民体系崩溃、亚洲民族新生的历史催化剂 ,使亚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此外二战期间亚欧大陆两端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同仇敌忾、互助合作 ,则成为该时期亚欧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