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一年的辛勤笔耕,我被县报《武昌报》评为94年度“优秀通讯员”,同时还被县委宣传部授予“优秀新闻通讯员”称号.报社不仅给我发了奖金和证书,而且还给我赠订了一份指导新闻写作的刊物《新闻前哨》.  相似文献   

2.
“盘点”去年刊稿的数量,令自己也惊讶:在省、市以上新闻单位刊稿138篇,其中中央级新闻单位21篇。分别被《人民铁道》评为百佳通讯员,被《中国企业报》、《经济早报》聘为特约通讯员,被江苏《党的生活》杂志聘为特约评刊员。你要我对投稿“招数”实话实说,那就是要树立通讯员投稿的“负责观”。对事实负责。这是对通讯员最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写的稿件被新闻单位采用的日渐增多,并连续被《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工人报》等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因而,有的同行间我:你是凭“关系”还是凭“功夫”?  相似文献   

4.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5.
2001年我荣获开封日报社通讯员好新闻奖,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惊喜之余,体会到通讯员要脚踏实地写新闻。学习求“细”。各类报刊我都爱不释手,如痴如醉。自名“珍珠集”的小本子成了我的“随手宝”,里面记有“好标题”、“好导语”等,还粘贴了很多“好新闻”报纸剪样。现在,已存放近30本。我连续三年自费参加了开封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不断地学、细致地钻、不停地写。心诚则灵,仅2001年,在《开封日报》等刊发稿件就40余篇。采访求“实”。《王庄村的民情夜谈会》被开封日报社评为通讯员好新闻,采访时颇费周折。…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在人生之路上若能得到一位良师益友,则其人生将充满乐趣。今天我诚心感谢在新闻之路上给我以关心和支持的良师益友——《新闻爱好者》。我在文学和新闻写作这块百花园地中辛勤耕耘已有好几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先后被《通讯员报》、《我们这一代报》、湖南《青春报》、省中学生记者团、以及《青年导报》等聘请为特约通讯员或特约记  相似文献   

7.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专职通讯干事。八年来,我单位坚持每年为每个通讯员订阅一份《新闻知识》杂志。每一期刊物来后,我都仔细的阅读,我特别喜欢“通讯员之友”、“新闻业务讲座”、“新闻写作研究”、“视听天地”等栏目.对指导我们写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我单位订阅贵刊从过去的三五份,增加到今天的35份,基层通讯员入手一册。有时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也把这本刊物作为教材,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正是由于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通讯员近几年来在《陕西日报》、《中国黄金报》、《陕西工人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稿40…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甘肃嘉峪关市酒钢原料处宣传部王鹏:《新闻与写作》,使“半路出家”的我由“外行”变成了“内行”。自一九九0年至今,我已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两次被《甘肃工人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与写作》确实是一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这个刊物。我认为它的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对业余通讯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现场短新闻漫谈”等栏目我最喜欢读,受益非浅。即有好稿评介,又有教训之谈。我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副教授在《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对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真正的良师益友。每期《新闻爱好者》一到手,我就认真地学习它,阅读它。我最喜欢看的是“通讯员园地”、“文学欣赏”、“写作知识”、“飞花拾零”、“读者评刊”和“采写体会”等。这些文章生动而且短小精悍。我本是业余通讯员,过去光写本单位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我搞业余通讯报道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向各级新闻单位投稿158篇,被采用102篇。有业余通讯员问我有什么诀窍?我的窍门儿有三: 一熟悉报刊,选准栏目。每家报刊根据宣传的需要,常常开辟一些固定或临时性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读者来信”;《新闻与写作》的“当好通讯员浅谈”;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论坛”等。各种栏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选稿标准。通讯员,如果善于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写稿件,要比“天女散花”投稿件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3.
我是北京市崇文区粮食局的一名兼职通讯干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写稿,三年来,我写的稿件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采用一百三十多篇.去年,我被崇文区评为“优秀通讯员”. 我在写稿中的体会是,做为通讯员只有加强理论和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  相似文献   

14.
我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写稿,到1994年底已37个春秋了。37年来,我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参考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全国158家新闻单位刊稿5600余篇。连续13年被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12年被兵团党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还被十多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15.
在基层,和一些通讯员朋友交谈,常常听到基层单位“塘小水浅没鱼抓”的叹息声。其实,这只是片面性看法。我以为:“有价值的新闻多发生在基层”,这就看通讯员会不会“找”。 ①写自己最清楚的事情。我从事新闻工作至今,觉得“写自己最清楚的事情”至关重要。基层通讯员工作、生活在基层,对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相对来说比报社记者来采访要容易得多。报社记者来采访有时也会遇到困难,诸如某种专业不懂等。而基层通讯员却不同,最起码对身旁的同志一些专业知道一点。这关键在于,通讯员对“知道最清楚的事情”判断是否是新闻的准确性,这也就给通讯员提出一个问题,加强新闻敏感性。去年元月份,我回家到马嵬坡火车站,到养路工区好朋友陈团团和黄恩惠那去了一趟,这两人我较熟,一个自学无线电、一个自学中医学,且都有成绩,于是顺势我采写了《养路工区的“小字辈”》一稿,被《中原铁道》3月10日采用,《西铁信息》也采用了我拍摄的图片。  相似文献   

16.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7.
我叫梁宝海,今年19岁,是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乡的新闻干事。我能成为省级报刊的通讯员,登上“模范通讯员”的领奖台,第一个要感激的,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新闻知识》。我是从1986年开始写稿的。当时,由于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回家务农。白天,我拚命地干活;晚上,伏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一月下来投稿二、三十篇,谁知却不见采用一个字。为此,我消极、沉闷了。就在我悲伤、绝望的时候,县电台的范立勋老师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当即被其中《得奖新闻采写谈》、《新作评介》、《通讯员与成才》等栏目吸引住了,于是自费订了《新闻知  相似文献   

18.
论情感,我与《新闻三昧》相“恋”交往了十几年,可谓情深深,意长长;论成才,我从一个车间的业余通讯员一步步当上了厂党委工作部部长。不仅是我,我们单位还有不少业余通讯员经过自身不懈努力,走上了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工会主席、科长以及科室管理干部岗位。我为此也深深体味到《新闻三昧》帮助我们通讯员进步成才的成果。十几年来,尽管厂党委工作部先后压掉了其他数种杂志,但《新闻三昧》的地位却安如磐石,称似泰山,一年一年地续订,其中最突出的缘由,就是《新闻三昧》内容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与通讯员的心贴得最近,颇受众多通讯员青睐。也可以这样评价,《新闻三昧》适销对路,是我们“通讯员”心中的名牌产品,已在  相似文献   

19.
我沒有进过什么新闻专门学校,也没有迈过任何新闻培训班之类的门槛。我之所以能够连续三年被《华北石油地质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和记者;能够在1990年“石海记者站”通联工作会上连中三元(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篇消息和一幅图片分获二等奖);竟然也能够登上了《河南日报》和《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