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苗  张彩琴 《东南传播》2014,(1):131-133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教育学科,归根到底属于传播范畴,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态.传播作为双向互动活动,在课堂上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师生互动对促进教学相长,实现中学思政课的特殊教学目标,强化其德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中学思政课师生互动中存在着互动机会不平等,互动内容偏颇,互动形式单一,以及互动深度不够等问题.要想促进有效师生互动,需要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相应策略,从而提高思政课的传播效果,深化其内向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教育学科,归根到底属于传播范畴,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态。传播作为双向互动活动,在课堂上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师生互动对促进教学相长,实现中学思政课的特殊教学目标,强化其德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中学思政课师生互动中存在着互动机会不平等,互动内容偏颇,互动形式单一,以及互动深度不够等问题。要想促进有效师生互动,需要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相应策略,从而提高思政课的传播效果,深化其内向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王敏  李婷  张玮 《传媒》2023,(7):84-86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托新媒体进行的“线上教育”,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我国高校思政课线上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教师新媒体素养缺失、内容吸引力不足、平台功能不完备、服务现状与质量管理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因此,高校应立足于媒介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在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从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内容、构建思政平台、提高服务质量等维度进行优化,以此提升高校思政课线上教育水平,推动思政课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杰 《大观周刊》2012,(16):198-198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思政课教学被被置入工具理性视域之下,使高职思政课的教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应采取解除思政课教师工具理性的桎梏,加强与学生对话以及构建多样化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有效推进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征编工作,并将之融入“大思政课”,是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实现其相关内容的民族性和大众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学术探究的机理所在。文章从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的视角,挖掘、整理和征编红色资源内容元素;从全面规整和阐释红色资源的视角,寻求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路径,进而打造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基地;从红色资源共享的视角,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围绕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结合南昌职业大学首批本科层次教学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南昌职业大学图书馆积极探索常态化助力思政课教学的服务新模式。该馆采用在品牌活动《南职大悦读视界》中设置“主旋律影视展播助力思政课教学服务项目”,结合在《南职大讲堂》品牌活动中设置“助力思政课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的办法,构建适合助力学校本科层次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需要的特色服务项目。本文仅以其中的主旋律影视展播助力思政课教学服务项目为例,推介应用需要与动机原理,采用以“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助力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创建独具特色的辅助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服务形态。此举旨在介绍该馆如何有效提高助力思政课教学服务能力的同时,促进高校图书馆在增强图书馆资源满足能力、改进图书馆服务教学的策略、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切实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图书馆人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冉晓红 《大观周刊》2012,(24):303-303
过去,我们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抓双基,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片面的应对考试。但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却被忽视,这是个重大的失误。这仅仅是把思想政治课看成一门文化课,而忽略了其德育功能,这就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是摆在广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近十几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探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如何将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融入高校思政课,将思政课讲新讲活,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期待。本文分析了将网络热词融入思政课的意义,探究其在思政课中的三种运用方法:词汇替换法、事件概括法和时空交错法,并指出思政课要合理运用网络热词以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教材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文章从思政课实践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郭平 《大观周刊》2012,(19):278-278
我们更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个观点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依据初中生物课本身的特点,以及生物课本身具有的德育功能,我在日常生物教学工作中特别注意德育的渗透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教师队伍中非常特殊的一支队伍,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各种大众媒体给我们带来无数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面对各种媒介呈现出的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辨别、理解、质疑和选择,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郑世通  于瑜 《档案管理》2023,(5):99-101
红色档案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如何通过多元主体协作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个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话题。研究基于协同论视角,聚焦高校思政课这一特殊教学场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梳理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多元主体协同的序参量、伺服量和自组织框架,提出了构建从搭建顶层设计、聚焦教学场域到凝聚多元主体的架构模式,为各主体凝聚共识,打造政府、高校、档案部门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指先秦至晚清以来产生的对依法治国和法治教育具有积极价值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等内容。深入挖掘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蕴含,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法律根基、助推广大学子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纳入教学资源,从时代内涵、文化氛围、实践活动、教师能力等方面探索“四位一体”的应用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学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发挥其必要且独特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冬冬 《今传媒》2023,(5):151-153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分析了社会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要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政教育系高校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在大力倡导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要求学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理应肩负思政重任,并自然嵌入思政教育体系之中。本院图书馆通过新生入馆、社团招新、图书流通、阅读推广、资源建设、信息阅览、实践教学七种嵌入途径落实思政教育,推动了思政工作新格局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北京印刷学院发挥长期扎根出版、深耕出版的办学优势,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出版育人的战略任务,基于学科交叉融合背景建立育人团队,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在讲好思想政治教育“普通话”的基础上,将“大思政课”理念贯穿出版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出版方言”构建大思政格局,在出版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形成阶段性成果。文章在阐释出版大思政格局使命担当的基础上,重点对建设内容和成效做了论述和学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郭英 《青年记者》2017,(32):122-123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于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基于其名校、名师、开放、免费、便捷等特性,在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大批人气,它为解决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创造了现实便利条件.慕课的发展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提高教学实效的契机,然而二者“联姻”的前景如何? 慕课与思政课“联姻”的优势 慕课作为新型的教育技术手段,以开放的教学手段、海量的教育资源、互动的教学过程颇受青睐,无门槛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名校的优质慕课,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操作性,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大班教学的弊端,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以《信息伦理与政策》课程为案例,探讨其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路径,并对信息资源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提出建议。[方法/过程]结合《信息伦理与政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阐述其课程目标向度,围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流程,从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课堂实践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剖析其建设路径。围绕时代发展要求与学科建设对其思政改革展开思考。[结果/结论 ]《信息伦理与政策》课程通过“三点结合”的课程内容建设、“混合交互”的教学方式改革、“场景叙事”的案例教学革新和“多元立体”的考核方式设计,构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品格塑造于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新体系。结合教学实践从价值形塑、资源聚合、主体协同、评估续能等4个方面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9.
魏艺华 《大观周刊》2012,(4):220-221
针对当前初中青少年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渗透德育思想于初中语文教学”为昏标,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资源力量”三个方向开展教学实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智育和德育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姜素兰  王岩 《北京档案》2023,(10):41-42
<正>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大思政课”理念,引发了教育界的深入思考。如何在职能范围内贯穿思政元素,与学校同向同行做好“大思政课”建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为学校守护着拥有近14万卷件档案的记忆宝库,承担着档案(校史)馆运维和史志鉴编纂工作。挖掘、整理、运用具有育人价值和功能的档案校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服务“文化润校”发展战略,档案(校史)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肩负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从立德树人到三全育人,到“大思政课”建设,我们一直走在探索和实践的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