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书必有序.用以说明它面世的缘由,存世有何价值。编就《古今百家散曲钞》,我决定自己写序。不由他人代庖,是因为自己做的事自己最清楚。我已到垂暮之年.何以还要日日伏案.用放大镜照着“爬格子”.干这种“自讨苦吃”的事儿?其中缘由,我自己比局外人更易说得明白。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3.
王建双 《档案天地》2010,(10):12-12
很多年前我在《正大剧场》中看过一部美国的老影片.故事的开场就是父子两人在夕阳下翻看老照片.回忆过去的点滴.当时的温馨场面让我感动不已。多年以后我自己从事档案工作.才明白.哦,这也是一种家庭档案,才意识到家庭档案也会带来无穷的乐趣.才真正有意识的收集整理自己的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4.
李军 《军事记者》2012,(1):69-69
作为一名基层报道员.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发觉自己的报道理念已经发生变化。过去,总以为自己既要搞文字报道。又要搞摄影报道.还要为电视台搞摄像报道.抱怨工作中不能术有专攻。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为自己的“一专多能”而感到庆幸。因为做一名全媒体的报道员.正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叫单永魁,是一位普通的民间艺人。他说过书、弹过三弦,没读过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生于宣统元年,卒于1972年。他去世已经36年了。可以这样说.每当佳节或是清明.旁人祭扫坟墓、祭奠亲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老人家。我自己做了个总结.我是世上最不孝顺的人——父亲死的时候我不在眼前,母亲亡故的时候我也不在眼前.  相似文献   

6.
廖丽华 《大观周刊》2010,(40):33-33
以前我对自己的穿衣、饮食、美容还算讲究.可是自从怀孕以后,身体仿佛不再是自己的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保持足够的营养.每天大吃大喝.十月怀胎,把我从一个亭亭玉立的骨感女孩催成了一个臃肿的女人,生产时我的体重高达120斤。不仅如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我基本上每天是素面朝天!  相似文献   

7.
阎亮 《新闻爱好者》2010,(11):170-170
在新闻报道的前行中,我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摸索学习,充实自己。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到逐步成熟起来,已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新闻文体。在业务修炼中,我感悟最深的.莫过于采访。我深深地感受到老新闻工作者常说的那句听起来很俗,感悟起来却颇深的话语——七分采三分写。说到底.就是根深才能叶茂。我想.采访越深。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越有高度和深度。我搞新闻采访.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李梅 《大观周刊》2012,(51):365-365
一、做一名阳光教师。使课堂轻松愉悦 我最喜欢的小学老师是一名叫丁美涛的女老师.她辫子很长很长,脸上时时带着微笑,从她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她的关爱.下课后她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围着她.我最喜欢玩她的辫子,她从来显得厌烦过。每每站在讲台上.我就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努力让自己向她学习,最初是在学习和培养那种阳光心态.后来慢慢成了阳光习惯,只要进了教室.我就会自然而然地展示给学生亲切的笑容.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为学生的阳光.努力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明媚。  相似文献   

9.
赵亚利 《大观周刊》2012,(31):270-270
如何学好数学呢?我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让学生们有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认识.只有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才能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善于归纳整理的能力.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只有明白“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才能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尽可能多的锻炼  相似文献   

10.
吴我.是吴怀连的笔名。怀连兄送我一本《生命.爱》的打印稿,嘱我为之作序,厚厚的一本,全是诗歌.好在这些诗大多都是我所熟悉的人、自然。拜读数遍,爱不释手,谈点自己的读后感,亦算对怀连兄一个交待。  相似文献   

11.
唐梅 《大观周刊》2010,(31):28-28
高珊的眼角,天生就往上翘,看起来总会觉得她在对你笑。所以,当我遇见高珊时,这个不拘小节,并对自己已经足够自信的姑娘.让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创意去勾勒出一个女孩应有的健康.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聚光灯下.高珊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空气里弥漫着健康快乐的气息。眼前的她,凹凸有致.美丽逼人。在这个属于她的舞台上.尽情地向我们展示出健康女孩迷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张立卫  马丽清 《大观周刊》2012,(32):213-213
捷尔仁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孩子”.我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二十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虽然这份工作辛苦责任大,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癔到非常快乐。所以我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快乐自己,温暖孩子。  相似文献   

13.
在我最早为一家杂志社从事设计的时候.我还得用手工去拼合胶片以备印刷。我发现做多色的胶印工艺并不复杂用胶片拼贴组合的方式设计招贴使人自始至终放松。我可以在复杂的制作工艺中保持头脑清醒。随着技术问题的一步步出现我又得去一个个地解决。也许我无法再用同样方式重新构想已完成的作品。很多人以为我的作品是用电脑完成的我喜欢这种原始手法.因为从创作伊始到结束的差别并不大。用这种手法.我寻找自己的路子.找到自己的感觉并有效工作.我喜欢这种自始至终的工作.一开始并不能看到什么效果.只是寻找理性的气氛。在不断做标记中…  相似文献   

14.
杨修国 《大观周刊》2012,(39):137-137
自己教了十几年的老教材,下期不得不面对新教材了。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我也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前两个年级已经开展了新教材的培训与教学.一方面我在不断关注师生面对的困难和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力争渗透新教材的理念与方法,让自己不掉队。  相似文献   

15.
浪之歌     
我和海岸原是一对情侣;激情使我们亲密.大气又使我们分离。当天空露出蔚蓝色的晨曦,我就来到这里,把自己银白色的浪花和他那金黄色的沙粒搅在一起,我用自己的水分驱散他心头的暑气。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08,(8):26-26
当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的记者讲述他们在灾区的日日夜夜时,从他们的口中,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感动他们的有时只是一条短信、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馒头。令我感动的是.在讲完自己的经历后.很多记者开始检讨自己以前的行为,为自己平时的斤斤计较、抱怨牢骚感到惭愧,为以前和同事闹的矛盾感到抱歉,为自己的付出太少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7.
“别人把我当作政治代名词.但我自己不这样看.我究竟是谁,我是卑微的?我是高尚的?我应该是不曾被评判的……我实在也讲不清楚多少政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我的作品广播专题报道《菜头.鱼头.蟹头当上了村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的人总要谈点心得体会.我这里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