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法治河北》栏目的宗旨和定位 1.《法治河北》栏目的宗旨 针对党的法治精神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本质, 《法治河北》栏目在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十八大确定的法律宣传教育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栏目宗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将实际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案例事实经过精细的采编制作,形成了丰富多彩、简单易懂的法律宣传内容,既强调了普法学法守法,又引人入胜,让观人民群众轻松地就认识和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观众在体验趣味性的同时,受到了法制教育,得到了有法律价值的信息,在深入扎实地推进法治节目建设的同时,将着力点放在构建法治知识宣传、提升人民的法律意识上.  相似文献   

2.
屈桃  贾举 《大观周刊》2011,(29):51-52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不断攀升的大学生犯罪率表现出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学校法制教育良莠不齐、社会法制教育正反兼具、司法不公现象的存在、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的漠视等。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等多方面的协助与配合,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修养。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修养着手,重点论述了大学生提高自身法律修养的若干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银花 《大观周刊》2011,(2):229-229
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有效推进法制教育观念、法制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依法治校,促进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法制新闻报道作为塑造法治精神、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已成为各类媒体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应从三个方面选好着力点,增强法制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追求最佳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让党和人民都满意。  相似文献   

5.
郦懿清在《天津档案》2002年第6期上发表此文。笔者认为当前档案部门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状况是:普遍认识到学法律的重要性,但知识储备不足;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观念尚显落后;对实现法治国家寄予厚望,但对依法治档的现状评价不高;对法的公正价值有了深刻认识,但尚需树立信仰;提高档案部门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任重道远,而基层任务更重。对此笔者提出:1、干部法制教育的重点是观念而不是知识。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的精神,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法治观,则是提高干部法律素质的关键。2、对领导干部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深入开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制教育和宣传的高度重视,作为地方电台的法律类节目则更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贴近百  相似文献   

7.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们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日益迫切.法制教育日益重要。如今.法制类节目覆盖了几乎所有电视台.一大批精品法制栏目活跃荧屏。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河南电视台的《法治时段》等栏目.深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让人们提高法制观念及意识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电视媒体的优势是法律教育及引导,使其人们可以认识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我国法制教育的主要宣传平台是电视法制节目,本文主要以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为例,对电视法制节目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以实现普及法律的目的,采用多种形式来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为法制社会建设的推进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作为查阅法律知识、传播法治信息、表达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传承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法律数据库已经成为法治建设成果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是法治建设成果出版传播的重要阵地,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中国法治建设成果信息服务现状,并对目前法治建设成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提升法治建设成果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作为查阅法律知识、传播法治信息、表达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传承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法律数据库已经成为法治建设成果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是法治建设成果出版传播的重要阵地,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中国法治建设成果信息服务现状,并对目前法治建设成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提升法治建设成果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杜仕勇  孙媛 《青年记者》2017,(30):86-87
法律是重要的国家公器,是维护政权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和民众生活规范有序的手段和保障.民主、法治社会的显著特征是人人知法、守法,并具有浓郁的法治氛围.诚然,这些都依赖于旷日持久的法律传播和法制教育.在媒体业高度发达,尤其是借助互联网传播手段而方兴未艾的新媒体主宰受众视听的当下,我国的法律传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新版广告法颁布施行一年后传播效果的实际调查,对制约法律传播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法治社会的创建过程中,培养起现代"法治精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法治精神"具体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二是对法律的依赖性;三是信仰法治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13.
陈辛  王典雅 《大观周刊》2012,(15):110-110
法治国家的实现有赖于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积极维护法律”国家的代化过程,往往是其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而一个国家的法制现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否发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到特定的职业领域,任何人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调整。必备的法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对于培养有理想、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军海 《兰台世界》2016,(14):35-36
诚信与契约精神具有契合性,大学生失信行为是多样的,这影响了他们契约精神的养成,所以依循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构建立体式动态化诚信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贾志立  赵建 《大观周刊》2012,(41):216-216
目前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整体状况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法律知识匮乏、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以及法律能力不强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构建学生、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并促进法律教育与德体、心里健康教育相结合,扩展知识教育,丰富教学内容,使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能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田筠 《新闻世界》2013,(11):11-12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一种治国方略,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治精神则是法治现实的一种主观反映,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从宏观看体现出了平等、自由、和谐、民主等现代价值,以及在法治环境下形成的社会活力,从微观看表现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与心理状态。结合实际具体来说,法治精神应是被整个社会公众所接受,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事务时,以理性、和谐为自我约束的标准,既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能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对于媒体而言,全面真实反映法治环境下形成的社会活力,发挥好宣传法律知识、塑造法治理念、增强民众法治意识等作用,是新闻报道体现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下,实际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现结合实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必然离不开公民法治精神的支撑.法治精神包括宪法法律至上、追求公平正义、尊重保障人权、约束公权力、司法职权独立及自由平等和谐六项基本内容[1].公民法治精神能否成功培育在于社会法律宣传及普及的力度与广度及对公权力的监督等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法制新闻的"环境监测", "社会协调"及"宣传教育"功能契合了培养公民法治精神的手段要求.法制新闻促进了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法制新闻能够促进国家的法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第二,法制新闻通过对执法和司法过程的监督,达到约束公共权力的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能量的增长,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司法独立;第三,通过舆论的力量对弱势群体进行援助,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权保障;第四,通过大量案例报道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尽相同。“法制”是指一种法律制度,更多强调其静态意义;而“法治”是指依法治国,即以法的精神来治理国家,更多强调其动态意义。有人认为只要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其实不然。虽然法治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撑,但法治并不是法律制度的代称或别称。构成法治除了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支撑外,还要有其他配套的东西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9.
张鹏 《中国广播》2008,(12):76-77
法制新闻报道主要关注与“法律制度”相关的事物和信息,关注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法制新闻报道着重于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意识和倡导法治精神,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功能,强调法律对于公众各项基本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武运波 《新闻世界》2014,(10):165-166
法制新闻报道着重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功能和对公众权利的保护。法制新闻应与法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治现象和法治问题。因此,法制新闻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及法制新闻工作中的困局、法制新闻人才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