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现有断层建模技术,提出了基于局部克里金插值算法的横断层自动分析和显示技术。算法通过搜索遍历钻孔点计算模型的有效区域和阈值,选用基于面模型的网格三角化法构建地质体,结合OpenGL实现了三维构建和漫游。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横断层的自动分析和显示。  相似文献   

2.
地质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乃至到工程运行的管理与监测,建设时间长,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用三维模型图形图像来表达、解释和管理如此庞大的资料比光靠数据库和图表图纸等传统方法多。建立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处理岩层界面与结构面组合关系,真实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全貌,将为地质工程工作者分析研究工程地质现象和发现掌握岩土体结构规律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与开发现状,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戈  王坚领  王文才 《内江科技》2011,32(9):113-113
文东油田构造复杂,属于典型的断块油气藏,准确确定断层及其次生断层的位置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该油田的地质特点,充分应用层位标定、三维相干体、三维可视化、多属性体联合解释等技术,对该油田的层位和断层进行准确的标定和解释,对断层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滚动开发提供了依据,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GIS技术基于OGRE平台研究开发了三维建模功能模块。该程序能以地形图和地质图数据提供的有限信息,建立精度较低的地质体三维模型。将该法应用于星岗地区,结果表明,该程序能真实再现空间地质体,较好地解决以沉积地层为主的建模,大大提高了可视化程度,所建模型将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质实体建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地质体建模是目前国内外的一个前沿研究课题。三维地质模型是加强对地下地质认识并反思和创新地质勘探方法的一个新的主要技术。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以三维真实感图形的形式形象地表达地质构造的真实形态、特征以及三维空间物性参数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高俊  赵燕红 《内江科技》2009,30(5):74-74
方差体技术是检测地下断层及地层不连续变化现象的卓有成效的一种技术。文章介绍勘探区的概况和三维地震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并阐述了方差体技术的原理。通过该技术在新桥井田的实际应用,显示了方差体技术对三维地震地质信息自动拾取以及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精度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质建模是定量化研究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与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已成为模拟分析地质现象与时空演变规律重要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数据模型、建模方法、建模软件、不确定性及应用领域五个方面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可视化技术和地质信息模拟技术的发展,基本的二维地质图已不能满足地质信息表达的要求,地质信息的表达向着三维可视化迈进。但是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地质对象的不规则性和属性的各向异性,决定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的复杂性。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表达方式以及三维地质建模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工程地质环境调查领域中进行三维地质建模还处于起步阶段。GMS软件是一款水文地质调查方面的软件,可以根据钻孔数据进行三维地质建模,而MAPGIS软件又具有良好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将GMS和GIS的优点结合,三维地质模型就会具有更好的表达能力,不仅易于理解,还可以使地质体的三维模拟信息量更多,查看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0.
所谓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可视化主要是针对当前地质工程勘测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而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在地质勘测工作中,所测得的数据量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整体资料信息很复杂混乱,这会使得地质人员很难直接掌握勘查对象的地质整体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对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国的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在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探讨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本地质体通过使用vbnet+Direct3D来建模实现.在Directx3D中,使用三种基本图元信息(点,线,和三角形面)来构建复杂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本三维地质体生成时,根据采集的离散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算法生成地层表面,然后通过广义三棱柱法,将生成的地层表面通过三棱柱连接生成地质体模型.  相似文献   

12.
冯瑞 《今日科苑》2007,(8):86-86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本文着重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技术、变速成图技术、测井处理和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汕藏地质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来阐述这些技术所能解决的汕田实际地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地质滑坡灾害的防治领域,需要对山层进行层面重构,分析山体的层面断层效应和数学模型,重构出地质层位曲面,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传统方法对地质山层的断层重构采用离散点Delaunay的三角网快速生成算法,在三角网扩展时对离散点断面约束曲面的重构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地质逆断层区域分支约束的地质山层断层面重构方法,进行断层效应分析。分析了地质滑坡灾害的山体地质层的构造和断层层面重构方法,进行山体断层的内部结构参数体系分析和物理构造,然后采用层位插值和矢量裁剪方法进行地质山体滑坡的山层断层三维建模,采用地质逆断层区域分支约束方法,得到断层区域层位面的位置和空间预测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方法能有效准确反映地质层的边界信息,断层复杂地质构造得到准确的拟合,通过精确地拟合出断层面的种子点和空间发展趋势,能有效实现对地质滑坡灾害的预测防治。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至今已历经30多年,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认识。通过对国内外建模理论和技术的相关调研,阐述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预示了主要发展趋势为:①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新方向;②试验设计方法定量评价不确定性新方向;③综合一体化建模新方向;④缝洞型复杂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孟承旭 《内江科技》2013,34(1):150+16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地质可视化技术的一个热点,建立符合油藏地质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及油藏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Y油田为例,探讨应用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及标点过程方法进行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的方法,并研究了该区砂体的定量结构模式和概率分布.结果表明:Ng2组砂体的结构模式近似于"千层饼"状;东营组砂体的定量结构模式为"迷宫状".综合多学科资料,可以有效的提取三维相建模所需要的地质统计学参数及概率关系,进而建立符合研究区地质特点的沉积相模型,并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项新的油藏研究手段。该技术以地质统计学和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为主要手段,从三维的角度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研究,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从地层对比、测井数据标准化,采用相控建模的方法对精细油藏建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维数据模型是工程地质三维建模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在深入研究基于边界表示数据结构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边界表示数据结构进行扩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编录的适用于地质体与工程开挖体一体化的RE-HE统一模型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李健雄  董文波 《内江科技》2011,32(2):94-94,88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中,断层的正确解释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综合运用三维相干数据体技术和倾角方位角扫描技术以识别较小的断层,在新疆油田某区块的实际应用证明:这两种技术的综合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释人员识别小断层,并能指导解释人员在平面上将断层正确的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三维数据模型,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比例尺数据的模拟,由于建立了地质体的网络模型,易于实现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因此,也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常用的两种建模方式:基于剖面的建模和基于层面的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