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汉英对照版《大中华文库》,是跨世纪的国家“九五”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由新闻出版署直接策划并组织实施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分辑出版。《大中华文库》第一辑共十一种图书 ,其中《庄子》、《老子》、《论语》  相似文献   

2.
业界信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启动全球发行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巨大文化工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全球发行工程2007年1月12日在北京启动。  相似文献   

3.
2010年2月,《大中华文库》又一部重头作品,《桃花扇》(汉英对照)正式与中外读者见面。《桃花扇》是中国明清戏曲的扛鼎之作,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的现实主义历史剧。将《桃花扇》准确传神地推介给全世界,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伟大深邃,是几代学人乃至出版人的夙愿。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第一辑12种,共38卷终于正式出版了,这是我国出版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在这里我主要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谈一点看法。党中央非常重视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这几年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也有了明显的进展。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目的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女性文学表现出的文化现象令人深思。这是一个值得辛勤开垦和耕耘的人文研究领域。对一个曾被封建礼教困扰几千年、至今“女性意识”亟待弘扬的国家来说,对女性文学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整理、积累、研究,这于社会于文学于中国于世界于现在于未来都有深远的意义。 由冰心为顾问、阎纯德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库》是中国新文学史第一套全面展示中国女作家80年来创作实绩的大型文库,是其多年心血的结晶。文库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卷《女性的地平线》、《红杜鹃》、《长长的流水百合花》、《美丽的天空》、《迷人的风景》、《世纪绝唱》、《寻找停泊地》七卷,诗歌《繁星春水红纱巾》一卷,女作家评传《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上、下二卷(收录冰心、庐隐、丁玲、苏雪林、白薇、谢冰莹、张爱玲、杨沫、林海音、宗璞、谌容、张洁、张抗抗、三毛、聂华苓、赵淑侠、铁凝、方方等约50人),计十巨册,400余万字。文库具有很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信息集锦     
《文化交流》2010,(2):43-43
浙江获得10个“山花奖” 日前,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浙江省民间文艺家获得10个“山花奖”:《浙江民间故事史》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梁祝文库》《看一眼一百万》获民间文学作品奖,彩色发绣《温家宝》、术雕《万工轿》、竹根雕《点睛》、青田石雕《江南民居系列》、铜雕《桥》《兰亭序》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相似文献   

7.
从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欧洲早期汉学和中国明代社会(上篇)吴孟雪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西班牙历史学家门多萨(JuanGonzálezdemendoza,1545-1618)在罗马出版了西班牙文的《大中华帝国重要事物及习俗史》,这是欧洲早期汉学...  相似文献   

8.
从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看欧洲早期汉学和中国明代社会(下篇)吴孟雪四《大中华帝国史》反映的明代社会中国明代社会的状况和风貌,在门多萨的这本书中也有许多具体生动的介绍,例如明代中央与地方的某些行政制度、明代的对外交往、教育与考试情况、妇女的地位、保甲...  相似文献   

9.
“文化力”这个名词近年来出现在理论学术界,这是和贾春峰的研究分不开的。他在1992年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十几年来已先后出版了《文化力》《文化力观》《企业力》《文化力启动经济力》及《“文化力”制胜——21世纪企业全球化战略》论集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贾春峰于1993年10月26日在《经济日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辽宁省“十一五”文化工程《辽宁文化通史》的编写,重点论述了《辽宁文化通史》秦汉卷的内容结构、地域特色、文化思维、遗存表述、民俗内涵和“汉郡文化”定位等理论思考。从多元文化的认知角度,简释了《辽宁文化通史》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双重遗产”功能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王国维的死因 ,邓云乡先生在《吴宓与王国维——静安先生自沉实录》一文 1中是否定“殉清”说 ,而赞同“殉文化”说的 ,拙文《也谈王国维的死因》2 (以下简称“《也》文”)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中国文化之遭遇“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至 1 92 7年已有“数十年”,“殉文化”说既无法回答“为什么王国维经此‘数十年’不死而到 1 92 7年才死”的问题 ,也无法回答对王国维遗书中“再辱”之语“该作何解释”的问题 ,而“殉清”说则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最近 ,邓先生又发表《静安先生死因之谜——奉答蔡仲德先生》一文 3(以下简称“《答》文”) …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讨论,决定2002年为“国际《格萨尔》年”,目前,“国际《格萨尔》年”的活动正在紧张而有序地筹备之中。届时,将举办“《格萨尔》与藏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格萨尔》诞生千周年纪念大会以及《格萨尔》诗歌演唱会等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 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格萨尔》年”,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雪域高原西藏人民的光荣!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末期《曾国藩》、《杨度》、“康熙”“雍正”“乾隆”帝王系列等引起世人瞩目的长篇巨著出版之后 ,湖南文艺出版社又隆重推出了长篇历史小说《道家演义》。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部内蕴深厚、丰神别具的著作开拓了以历史小说表现浩瀚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的新局面。如果说《曾国藩》、《杨度》着力刻画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功名型文化人格 ,《少年天子》以诗情画意描绘天子少年的心理情感变化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以传奇妙笔揭示了封建帝王的文治武功和人性的繁复变化 ,《白门柳》谱写了明清之交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命运 ,那么《道家演…  相似文献   

14.
《诗》和《春秋》都是先秦儒家士人极力推崇的文化文本。二者从实际的历史角度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在儒家的话语建构工程中它们却同是儒家权力意识与乌托邦精神的体现 ,有着深刻的一致性。“诗亡”与“《春秋》作”反映了从春秋到战国文化空间的变化 ,也反映了儒家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江文化进行认真、系统、科学、深入的研究 ,眼前恐怕还是处在起步的阶段 ,但其重要意义却已为广大的了解情况的学者所认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得天时 ,知地利 ,顺应时代潮流 ,振臂一呼 ,推出了《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邀请全国甚至国外的一些知名学者 ,从事编写工作。此实为学坛之盛举 ,士林之佳音 ,相信会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烈欢迎。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 ,我们从事编纂工作的同仁们 ,以及广大有兴趣的读者们 ,愿意听到的大概不是一家之言 ,而是众家之言 ,我们愿意看到的是真正的而不是口头上的“百家争鸣”。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以及世界学…  相似文献   

16.
"兴"之原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是华夏诗学中歧义“最为缠夹 ,可也最受人尊重”(《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 )第2 6 0页 )的命题 ,引起了千年聚讼而涟漪不息。解放以来学界涌动的“形象思维”、“民族文化”等阵阵热浪 ,推动了兴义探索的层层波澜。可惜诸多努力都是以诗歌艺术发展之一定阶段为前提的 ,都是以诗歌审美运动为座标来予以定位研讨的 ,往往缺乏以一种文化为座标来测定剖析渊源中的兴之原始 ;缺乏一种“有生于无”(《老子》)、“原始返终”(《易经》)式的视角来“举终以证始 ,本始以尽终”(王弼《老子指略》) ,而兴之胚胎又恰恰是在原始文化中孕育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交流》2006,(1):2-5
刘枫(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文化交流》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不平凡的20个年头。这份中英文对照、内容新鲜、图文并茂的杂志,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西子湖畔,它从杭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发行至125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读者的赞扬。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领导特别肯定我省两个刊物,其中之一就是《文化交流》。2004年,在英国举办的国际杂志展览会上,我省新闻出版部门选中了《文化交流》去参展,香港的一位省政协委员常年阅读《文化交流》,还特地订了七份分赠给国外的好友,认为“这是给朋友的一份最好的礼物。”当前《…  相似文献   

18.
胡江浩 《职业圈》2011,(32):18-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电网公司出版的《企业文化手册》是推进“三个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基本价值理念体系,进一步强化“一个国家电网”观念,树立“我是国家电网人”意识,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对中国文化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作出了把文化建设作为支柱产业来重视抓好的大会《决议》,以此为指导又出台了我们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这对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成文化强国,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我们企业学习《决议》和《纲要》后也深受鼓舞和砥砺,试就企业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及相关建议,谈一点思考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20.
“对话”与“重建”是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两个话题,然而,相当的研究成果却只在“设想”、“思路”的层面上论及二者。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一书则打破了这种“格局”———它在“实践”的层面上真正做到了“对话”与“重建”。一该书分三篇,按“总———分———总”的思路结构成篇:上篇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性质,并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基本范畴与民族文化个性之间的关系。在该篇中,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与特质纳入视野,并以此为视角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儒、道、释三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