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概念引领下大单元教学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构建单元教学大概念、大概念引领设计二级核心概念构建单元概念群、设计符合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呈现跨学科情境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面,设计与实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大单元教学,提高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概念和单元教学是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模式。文章选取“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为案例教学单元,构建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依据学科本质、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提取大概念,基于概念体系构建了具有层级性的单元学习框架;按照“目标—评价—教学”的逆向教学思路,设置大概念统领的和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学习目标、核心问题、驱动性任务、单元表现性评价和单元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符合学生学科学习基本要求,教师将单元知识点进行归结和关联处理,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全面渗透,为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方案设计、情境方式选择、专题活动组织、知识关联分析、教学反思和评价,都与大单元教学有诸多关联,教师需要有优化意识,对学生学习现状做出客观判断,以提升教学适合性,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观水 《教师》2024,(6):117-119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将学科知识、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等育人活动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进行指导。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性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要求导入多元化学习任务。文章分析了以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发展中职学生美术“微创作”能力,可以从技能感知、美术实践等角度入手,提升中职美术教学质量。为激发中职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文章对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与价值进行分析,探究以单元整体教学发展中职学生美术“微创作”能力的有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文中阐述了怎样实现“深度学习”,在新课标新教材首轮试验的当下,这是对我们一线教师在理念上的革新、在操作上的指导,是最为切实有效的内容。文章指出:“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它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相似文献   

6.
聚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教学要素包括: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选择引领性学习主题;以“任务—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路径;以学科素养达成为导向的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单元教学评价等要素。结合“运动让生活更精彩”单元,阐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构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目标—问题—评价”一体化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并以“热力学定律”内容为例详细阐释了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凝练学科大概念以构建单元核心素养目标,调整单元教学内容;构建一系列的驱动性问题,开发相应的学习活动;实施多元化评价,追踪单元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单元优化视域下的项目化学习,将大单元教学与项目化学习有机结合,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益探索。在单元优化视域下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路径为:研读新课标,以核心素养目标为教学视点;提炼学科大概念,立足学科本质优化内容结构;确定项目主题,分解驱动性项目任务;开展项目活动,持续探究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锚定评价目标,逆向设计实现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要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学习任务。初中语文单元教学需要学科大概念。语文学科大概念是课程中最关键的概念和思想,体现学科本质,指向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整合。语文学科大概念具有聚合性、启发性、迁移性、持久性等特征。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学习任务,包含提取大概念、形成基本问题、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实施表现性评价等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评价是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重要议题,它在科学评价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和学科学业质量高低,以及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转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教师要把握住素养导向下美术主题单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情境性与表现性、阶段性与进阶性等特点之间的关系,并从单元教学评价的各个要素中形成实施的策略,进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对教师培训课程倡导实践取向的理念。实践取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形式上的实践取向,即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全程贯穿实践取向的理念,以实践为核心,突出实践;二是实质上的实践取向,即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重在激起教师的主体性认识,养成其自主反思的习惯,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反思性实践的形成和发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凸显实践性、反思性、建构性、自主性和主体性等基本特征,同时还具有关注实践问题、追求实践智慧及倡导理性实践等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取向:规范取向旨在建构教学中的规范和标准,强调道德义务与责任,重在规约教学主体的行为,指向教学伦理的合法性;美德取向热衷于揭示教学的内在德性,强调对教学主体的道德关切,重在涵养教学主体的德性和内在品质,指向教学伦理的向善性;语境取向致力于探寻教学的道德环境与情感,强调实际道德境遇,重在教学主体的伦理反思和情感体验,指向教学伦理的合现实性。这三种取向各具所长,也各有局限。今后的教学伦理研究需要考虑三者的关联与融通,即如何在社会规范、个体美德与实际境遇之间寻求契合互补、动态平衡,实现教学伦理合法性、向善性与合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传统互动”和“新媒体”互动两种模式的选择取向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增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互动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辅导员从转变互动理念,关注并满足大学生的心理诉求;明确互动目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遵循互动规律,激发互为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总结互动经验,不断提升与大学生互动的技能来推动两种互动模式的有机结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14.
国外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至今,其课程实施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自然教育模式、生活体验模式、文化考察模式和交换学习模式。这几种模式呈现的共同特点为:注重"研学"与"旅行"相互交融、游学活动的弹性设置和经验知识的动态获取、创造研学体验的情景记忆以及研学旅行需求的分化。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中小学校特点,对推进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提出建议,一是丰富教育空间,拓展多元化研学旅行实施模式;二是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开放学习;三是延伸育人格局,实施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知识、结构、组织和布局四个维度为系统序参量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有序度计算模型、双系统协同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2006—2015年间,"丝路带"四个省份内部已经形成了以甘肃为核心的学科优势区域和以新疆为核心的产业优势区域。"丝路带"三大类学科与产业系统的协同度水平始终处于整体偏低状态。从空间分布看,农学类学科与第一产业在新疆的协同度处于"高"水平;理工类学科与第二产业的协同度水平偏"低",不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人文社科类学科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度在"丝路带"大部分省份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为了促进各国各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中国政府于2013年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进而在2016年提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民族高校应抓住机遇,并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为此,民族高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定位办学方向;应具有全球意识,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应保持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深入,全球胜任力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西方国家率先对全球胜任力进行研究,我国紧随其后,从借鉴他国理念开始,逐渐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胜任力教育过渡,总体上呈追赶趋势。通过梳理近年我国全球胜任力相关研究的文献,发现我国关于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在年度数量、研究主题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和维度的确定,培养方式以及评估策略的探析,研究领域较窄、范围较小、程度较浅,在目前的培养中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师资问题、全球性课题的选用问题等。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下全面广泛地推动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仍具有难度,面向未来,我国全球胜任力研究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与我国国情的结合,整理与完善理论体系,注重实践的可操作性,进而深化对全球胜任力的研究与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前,留学生已成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媒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但在对留学生教育大规模的投入中,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仍然存在优质生源不足、跨文化差异明显、缺乏专业管理者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拓展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渠道,在留学生教育上应进一步强化预科教育,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完善课程体系,突破文化差异的屏障;提升师资水平,创建国际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学校干预计划的制定、家长对话平台的建立、分层处理方式的运用、心理辅导的实施五个方面,具有政策内容灵活多样、多方合作共同治理、家长参与内外协同、处理方式以法为主以及心理辅导预防为主的特点。政策实施后成效显著,以色列国家教育测量与评估局的调查数据显示:以色列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明显下降。然而就反欺凌政策本身而言,仍然存在政策覆盖率低、部分学校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借鉴以色列经验,我国应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明确政府主导、加大处罚力度、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等方式有效治理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20.
2018年6月21日,"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斯坦福大学前校长约翰·亨尼西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表明,斯坦福大学在内部治理上采用了共同治理模式,董事会对大学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它委托以校长为首的行政团队来管理大学,委托教师来负责学术事务;在校生和校友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大学治理。信任文化对斯坦福大学的内部治理至关重要。学生规模的扩大给斯坦福大学的内部治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