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并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必须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必须改变。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主要的实施者是教师,课程改革能否不断深入。取决于我们广大教师的努力。那么,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2.
实施课程改革,广大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课程理念,即更新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面对新课程,教师还必须尽快转换角色,即在教学的全程中,真正成为学生的交往,学生学习的促进和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实现教育素质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平等参与者,课程开发者、设计者,集体教学合作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4.
丰瑞江 《贵州教育》2014,(21):45-46
正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的解释者,课程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综观古今中外课程改革发展的历史,教师的参与直接影响了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可能回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这个问题。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必须进行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而更好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徐红 《天津教育》2007,(1):34-34
从目前科学课程实施的现实看,多种障碍不断凸显,其中瓶颈问题是教师角色失调。研究表明,合格的科学教师应当扮演以下十大角色。1.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与学习者。毋庸置疑,教师的首要角色必然是“知识的传授者”,科学教师亦不例外。科学教师不仅应该传授有关科学知识,更应该传授学生如何探索与掌握科学知识的程序与策略。另外,科学教师也是科学知识的学习者。要想胜任科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广,教师角色转换的深入,相应校长的角色也必须转换,虽然各大媒体没有披露校长角色的多样性,实际操作中,校长在慢慢适应社会需求角色变换。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并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必须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必须改变。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主要的实施者是教师,课程改革能否不断深入,取决于我们广大教师的努力。那么,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8.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课程执行和唯一的指导,而是学习、课程开发、研究和共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面作出战略性调适,并且转变教师角色。真正保持与新世纪新课程的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11.
角色的调整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我国古代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的精确概括。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角色调整,以适应改革的要求,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进行充分地理解、  相似文献   

12.
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教师要学会辨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要善于倾听学生;要学会面向全体学生并照顾个别差异;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由“专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要具备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要充分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它涉及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师资培训等多方面.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育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力争在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否则,教师将会在课程改革中因定位不准而茫然无措,甚至影响到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自身的理念和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指导教师必须是反思性实践。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缺乏反思批判意识和反思批判能力,对自身的新角色缺乏理性的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每个教师必须突破自身的素质局限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大胆改革教育方式,最终实现在新环境下塑造新角色。  相似文献   

16.
课程方案作为国家颁布的“正式课程”,只有当教师在课堂情境中实际执行了或实施了,才能转化为学校的“运行课程”、教师的“领会课程”和学生的“经验课程”。若教师没有“知觉”到实施新课程的必要,并未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或者教师只是形式上模拟新课程,本质上仍是灌输知识,那么就是“新瓶装旧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赋予了教师教学工作崭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做出正确的调整,对自身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位,努力成为“课程能动的主体”.存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实现如下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实践证明: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必须实现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从实施者到引导者、从独奏者到伴奏者几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等传统的角色定位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程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换为“跨学科型”教师。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终身学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郭茹 《甘肃教育》2002,(12):11-11
新课程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给现行的教育模式以强烈的冲击,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它最大限度地给教师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方能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