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生本课堂是落实"生本教育"新理念的唯一载体,重视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去体验、感悟文本,开发创造性潜能。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有意地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乐听学生质疑的声音,重视学生多元的思维,营造学生积极讨论的氛围,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敢出镜,生本教学才算成功,语文教学才会接近精彩。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益,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力争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而推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课堂,才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高效。本文结合作者"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浅析打造生本课堂的一点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发展的过程不应是教师灌输的过程,而应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课堂不应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应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科知识进行感悟和学习。只有实现了"生本"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显现出它特有的魅力。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  相似文献   

4.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那么,如何在"生本课堂"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教学,是  相似文献   

5.
<正>生本课堂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走,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虚空泛化,教师调控是生本课堂理念的应有之义。教师的有效调控犹如温暖阳光,照亮生本课堂,让课堂走向开放,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有效调控。生本课堂要重视对学情的有效调控。掌握学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起点,这有助于生本课堂教学的真实展开。在生本课堂中通过预学单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起始情况,在学生已知的内容下切入,在学生未知的地方着力,通过明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贴着地面起飞。预学单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生本理念指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教,从根本上将生本理念带入历史教学中。而且在生本理念下,教师要不断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度重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行为观,"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见(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特别注重生本课堂的构建。所谓生本课堂,就是要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科特点,深入探索如何构建生本课堂,让高中音乐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9.
李诗玉 《中国教师》2014,(24):11-12
<正>"生本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学生都不应成为被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而应成为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情感的独特的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他指出:生本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应该说,生本教育是通过学生的内驱力内化而实现的,即在教学的所有环节中,都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高中课堂中,"生本理念"已经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一线教学中这一理念的落实却存在着游离课堂的现象,呈现  相似文献   

10.
怎样贯彻新课标要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用什么教育理念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新课标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构建"生本课堂"成为必然的选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构建"生本课堂"教学形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采用"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成长的快乐,为"生本课堂"的实践作了积极的探索.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所需要的"生本课堂"呢?在此我想结合教学中的感悟,谈谈关于语文教学"生本课堂"的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17):3-4
新授课如何正确地理解编者的意图,有效地开展教学,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借助于"生本"教学理念来展示对新知识的教学处理,体现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引路人,设法让学生在归纳和反思中进行知识和方法能力的建构,让课堂更加精彩实效。  相似文献   

12.
"生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师本位课堂"提出的,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课堂上,教师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生本课堂要重视课堂的"错误"资源,教师备课需精心预设"错误"资源;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非预设"错误"资源",让"错误"成为生本课堂重要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下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无论怎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做一位引导者。老子曾曰:"天地不言,万物生焉。"天地间正因为充溢着"让",方使万物生生不息,运行有序。自然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如此。当"生本理念"走进课堂,教师只有"退让",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天地间自由驰骋,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蓬勃生长。在生本课堂中,教师该退在何时呢?一、退在学生能自己理解内容时【案例一】教学牛津英语4B Unit 2《At a party》时,我把B部分和C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堂课中学习。当教学完单词  相似文献   

14.
<正>一堂课有"三个角色",即学生、教材、教师组成。"主角"当然是学生,教师则犹如"导演",必须挖掘"主角"的潜力,让学生在"戏"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而文本,则是承载思想与知识的载体,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内容赖以维系的"场所",是生本课堂与有效教学实现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细心收集、认真筛选来自于学生和文本的资源,并有效利用,构成"以生为本"的课堂,那这个课堂将会产生许多的意外和精彩,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  相似文献   

15.
陈小新 《考试周刊》2013,(15):168-169
<正>生本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在此,我谈谈感受。一、使学生的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生本教学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课堂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77):64-65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初中数学课堂真正走向"生本"。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初中数学课堂走向"生本"的途径,旨在为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本教学是在近二十年来频繁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演化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生本教学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听、说、读、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资源的开发有两条途径:一种是课前,一种是课堂。课堂上开发学生资源必须先引领学生进入生本教学的角色,引导学生参与生本教学,让学生敢于说,生成学生资源。教师也要学会选择、处理好生本资源。初中思品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做人,生本教学可以让学生更认同书本的观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高效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觉行动、自主学习的课堂.这种课堂教学形态也称为"生本课堂".生本课堂教学形态颠覆了传统课堂上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局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探疑和释疑环环相扣,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同时,小组合作不但体现了团队精神,更能彰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生本课堂教学形态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诠释,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体现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恰恰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生本课堂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堂"变为"学堂"才能充分体现生本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生本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让学生在体验中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主张让学生自主探究,集体合作。生本课堂不再让老师唱主角,而是让学生尽情展示,尽显风采。为了淡化教师的"先生"位置,体现出学生的"主人"地位,我们可以转变数学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倡导的"小先生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