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学的目标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以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把学生“白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②,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周鑫 《考试周刊》2011,(67):44-4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基本含义是独立阅读和独立作文的能力。是叶圣陶先生一再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叶老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一把金钥匙,可以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宝库。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笔者认为,叶老的这段言论道出了教学的最终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一定深有体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可以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事实上,如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与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揆情度理,激发自学情感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的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又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受用。”新暑期的教育形势也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既注重教法的改革,更重视学法的指导,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庆友 《辅导员》2014,(4):60-60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与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张艳秋 《黑河教育》2012,(12):17-17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在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冯茹丽 《小学生》2011,(5):30-3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收。”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练训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页下引此书,简称《论集》)叶圣陶先生把两个“自能”作为教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认为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终生受用,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习练习着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在中学阶段,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那么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直接参加社会工作,都可以转化为自去深造的能力,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珏 《教育探索》2001,(2):35-35
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观点:“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学生自己能学习,会学习。九十年代,素质教育成为诸多教育家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培养自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觉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一、提高学生对自学目的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要改革一种旧的教法,必须明确它的利弊,只有看清这种教法弊大于利时,人们才能乐于寻求更完善的…  相似文献   

14.
王顺芝 《考试周刊》2010,(32):69-70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自学能力,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由此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李红 《文教资料》2005,(5):89-91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财会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财会知识、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财会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能力的基础。那么职高学生是否具备自学的可能性呢?从心理发展看,儿童在11至12岁以后,逐渐从具体事物的思维向形式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汤正良 《湖南教育》2007,(10):21-22
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叶圣陶先生描绘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而互联网无疑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自主、自由、合作、互助的平台,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优质场.  相似文献   

18.
学法,说到底还是一个教法问题。吕淑湘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把教的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美好境界。就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的问题,结合学习叶老的有关论述,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林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