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教育评价的影响性和导向性很强,是教育工作的一根指挥棒,持不同的评价观就会表现不同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是教育评价的驱动效应。随着课程改革的展开,教育评价,尤其对学生评价的问题日益突现出来,已经被视为课改的一个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求,追求生命的价值,课堂教学更是应该围绕学生的生命价值而进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生命价值,表现在生命中情感体悟的遮蔽、学生自身个性化的肢解、教学过程中的效率至上、教学评价上的单一取向等方面。应当从师道尊严、功利主义、传统课堂观以及教学评价的研究视角检视其成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真正让生命价值融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育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价值要素.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质量常常被理解为“学业成就“,由此形成评价中小校教育质量的“学业至上“价值取向,并导致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误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需要从“学业至上“向“社会满意“转变,以“学习成就“作为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的发展真正切合社会期望.  相似文献   

4.
课程评价的实质是课程实施后的价值取向。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其价值取向实际上是学生获得教育的质量,它不仅反映在就业数量上,更主要反映在就业的质量上。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应突破传统的仅仅以学校为参照对象去制定评价标准的模式。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直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求,所以课程评价应以是否符合社会就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对边缘化学生的影响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是一种杜会取向,这种取向下的教育活动对生命价值有所忽略。其社会取向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取向、精英化取向和应试取向;对生命价值的忽略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压抑、生命存在的多样性被忽略。这些表现使郝些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趋向边缘,成为课堂活动中的边缘化学生。课堂活动中要改变边缘化学生的生存状况就必须时课堂活动的价值取向进行重建。其主要措施有:关怀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课堂评价的多元取向。  相似文献   

6.
已有关于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功能、系统结构、指标体系、模式、对象、实施方式与手段等六个方面。除研究主体、研究性质及研究内容方面的特点外,已有研究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方法、途径方面表现出了理论突破。针对其不足,今后关于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应强调对基本概念的精确界定,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质量评价的关注,并突出对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教育,这也是基础教育所确立的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用以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为核心而形成的新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及评价观来指导教育实践,必将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8.
明确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是学生评价理论研究及实践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课程观下的学生评价价值取向,对课程本质观、课程评价取向及其关系进行了讨论,明确了学生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对学生评价取向在学生评价中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评价的价值取向是评价活动中所持价值观的体现,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从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到对教育内在价值和人自身发展的关注,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科学观会产生科学教育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传统科学哲学的科学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呈现的是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知识实用性的价值取向;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过程,凸显科学的人文性,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应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追求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历史世界,让学生在模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和任务应有别于传统的中考。学业考试应负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学业考试的变革应当是渐进式的变革,是考试的价值取向以及相应内涵的改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恰当地确定学业水平标准;二是如何在保证评价真实性的前提下降低难度。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心性完善的适性教育,是以健全学生心性,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培养有创造幸福生活能力的公民为目标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的高品质教育。适性教育理念下的适性德育,以培育学生"知责任、会关爱"的品质为核心,以适性评价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引领学生从细微处着手,自主进行德行修养。一、以适性评价为导向,德育体现着微与自主适性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智性、德性、诗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学校教育评价强调的是教育价值的"增值"、即评价的最终目标在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指出现实的教育评价中仍存在着诸如模糊认知教育评价的价值和意义、漠视被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及无限放大的功利性取向等有悖于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偏差。基于教育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关注与提升人生命意义与生命感受过程的认识,提出教育评价应在努力建构教育评价双方的主体性价值需求、在极力"张扬"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彰显学生价值的舞台主张。  相似文献   

14.
李长彬 《考试周刊》2014,(37):68-68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基于农村初中生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窄等实际情况,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等策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生智能存在形式对教师价值取向的影响十分直接和显著,单一的智能观或多元的智能观决定了教师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将相应产生迥异的教育行为。对学生智能存在形式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观念更新、内容选择、教法使用、评价改革及协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价值取向重建及消除边缘化学生的教学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是一种社会取向,这种取向下的教育活动对生命价值有所忽略。对生命价值的忽略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压抑、生命存在的多样性被忽略。这些表现使那些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趋向边缘,成为课堂活动中的边缘化学生。课堂活动中要改变边缘化学生的生存状况就必须对课堂活动的价值取向进行重建。其主要措施有:关怀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课堂评价的多元取向。  相似文献   

17.
“新基础教育”班级评价方案主要由班级建设综合评价表和班级主题活动评价表两部分组成,其主旨是“衡量学生成长状况,提升班级生活质量”。它强调“成事中成人”,强调个体与集体的互动,既关注即时效应,也关注长期效应。在运用该方案时,突出发展性的价值取向、整体性的评价内容和互动性的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学生评价取向从知识、能力本位的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在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19.
将区域初中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评价作为研究对象,从发展脉络中窥见主要做法及取得的经验,分析由此带来的重要启示,即着重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促进功能、学业水平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公平公正实施学业水平评价,并提出未来新课标实施后开展学业水平评价的思考:秉持增值理念关注个体核心素养发展,以实施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业水平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信息技术评价观,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学生评价取向从知识、能力本位的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在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