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14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欧事研究会”及其机关刊物《甲寅杂志》聚拢了一批因革命失败而受挫的知识精英,他们极力省思民初共和政治失败的根本原因,探讨对抗袁氏独裁及国家重建的新途径.《甲寅杂志》解散后,这些不同背景的知识精英逐渐衍化成思想旨趣和行动意向相似的几个群体,即《新青年》派、留英学人群体、研究系知识群体以及文化保守派.综合考察各种知识群体的思想和实践,才能更加多元而全面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2.
张澍,字介侯,武威人。张澍《会试(石朱)卷·履历》:“张澍,字百沦,又寿毅,号介侯,又鸠民。行一。乾隆庚子年十月初一日生,甘肃涼州府学附生,武威县民籍。……住府城内吉府里。”按张澍生年,颇有问题。张澍《养素堂诗集》卷二十《题秦蓉庄(震钧)都转夫子遗照》诗“撰杖从游自弱年”句下自注云:“甲寅岁乡试,澍年十四。”“甲寅”,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一七九四年),据此上推,则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一七人一年), 是他的生年。冯国瑞的《张介侯先生年谱》、姜亮夫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相似文献   

3.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载,陆秀夫“景定元年(1260年)登进士第。”我以为不确:一、按宋制,三年一次开科取士。查《宋史·理宗纪》,有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甲寅,“赐礼部进士文天祥以下六百一人及第”。开庆元年(1259)五月辛末“赐礼部进士周应炎以下四百四十二人及第”。景定三年(1262)五月丁丑,“赐礼部进士方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国内少数民族中有很大的影响。在蒙古民族中,大概从嘉庆、道光年间就有人评论并开始翻译这部作品。目前,我们发现的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新译红楼梦》现有三种蒙文抄本:现藏内蒙古图书馆的道光二十七年(1847)抄本;现藏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光绪五年(1879)抄本;现藏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的甲寅年(1914)抄本。  相似文献   

5.
调和论是章士钊在《甲寅》时 期(1914~1927)的哲学思想。它分为调和立国论和新旧杂糅调和论两部分。调和立国论主张 中国各派政治力量互相容纳,互相尊重,遵循西方政党政治的规范和道德,是一种自由主义 的政治观;新旧杂糅调和论主张在文化创新时要注意文化继承,鼓吹维护和保留中国固有文 化,反对新文化运动破旧立新的文化大革新,是一种保守主义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加德纳是美国人,生于1914年,他为《科学美国人》杂志每月写一篇“游戏数学”专栏文章,持续了20年之久。人们赞誉他为“数学的传教士”。下面是加德纳给读者的两道数学趣题。1.抽屉中杂乱地放着10只红袜子和10只蓝袜子,它们除颜色不同外,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之后的第二年即甲寅四年(1854年),曾经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因为它未涉及领导阶层的变动,与后来的天京事变不同,这里姑称“变政”。甲寅四年的“变政”,对当时加强内部和军民团结,稳固太平天国政权基础、挽救当时危急的政治军事形势,都起到重大的作用,是太平天国历史上一大转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人们在研究五四时期社会政治思想时,对于流行一时的“惟民主义”概念予以了关注。那么,“惟民主义”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是谁先提出来的,它的含义又是什么? “惟民主义”一词是英文“德莫克拉西”的译语,为张东荪最先采用。张在1915年6月发表于《甲寅杂志》的《行政与政治》一文里写道:“近世国家新式政治,得一言以蔽之曰:惟民主义也。”此语“在英语为democracy或Popular government,本译民主政(治)或民政。实则不仅近世之共和国足以当之,而今日立宪国,亦莫不可以此字冠之,如英伦乃其好例也,故易以今名。”陈独秀、高一涵、李大钊等使用“惟民主义”(或“唯民主义”)一词均在此后,因他们与张同是“甲寅”编辑或撰稿人,显然是接受了张的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1857~1894)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三册p.157)。但对于“1914年,也就是玻尔原子理论提出后的第二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夫兰克(1882~1964)和赫兹所做的著名实验,证实了原子分立能级的存在,为玻尔假设提供了有力证据”(同上,p.302)这一重要物理史实,许  相似文献   

10.
斯329背/5“年支口局席转帖抄”。本件无纪年,但本号内各件均为归义军时期所书。本件前有纪年文字五行,即“景福二年(893)十一月二日学士安君”,“大顺三载壬子岁(892)二月日牒”(大顺三载即景福元年),“癸丑二年五月廿一日”(癸丑当为景福二年即893年),“大中十二年(858)五月廿三日夜于王家色女壹头”,“岁次甲寅六月廿四日立契”。最后一条虽无年号,但其绝对年代当与前四条相去不远,而景福二年之后  相似文献   

11.
邓义文 《历史学习》2006,(12):27-28
“中兴”,意指王朝在一段时间衰落后重新兴盛。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同志讨论历史周期率的话题时,黄炎培说:“中国历代王朝更替频繁,兴一衰一兴一衰的发展周期,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由此可见,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有开国盛世,也有许多“中兴”局面.如东汉“光武中兴”,晚清的“同治中兴”等,本文将介绍历史上公认但不为大家熟知的几次“中兴”。“少康中兴”。启建国夏,后传位于儿子太康.但太康沉迷于玩乐、不理朝政,导致部落贵族后羿、寒浞先后乱政,夏朝衰落。到太康的侄子少康长大后,在舜的后人虞思等的帮助下,站住了脚,并开展了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他整顿队伍,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杨朗 《天中学刊》2014,(3):75-81
唐代在经历短暂“中兴”之后再次进入患难重重的危机之中,这致使唐代士人的“中兴”观念受到了尖锐的现实挑战,也使他们对于本朝“命数”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杜佑与权德舆分别代表了中唐士人从制度与道德两个方面克服这一“中兴”意识的努力,而权德舆所代表的道德思路最终成了中唐的主流。这一思路促成了一种新的“中兴”观念,其不着眼于政治,而以“复古”为路径达致道德精神之“中兴”。此种“中兴”事业遂造就了中唐思想文化之辉煌局面。  相似文献   

13.
在杜甫的作品中,部分诗歌流露出了“中兴”意识,表达了诗人的“中兴”思想。“安史之乱”的爆发使诗人的政治理想出现了由“致君尧舜”向实现“中兴”的一个转变,他是唐代诗人中这一想法较早和较多的表现者。杜甫“中兴”愿望的表达是多种形式的,他之所以提出“中兴”口号与其自身所信奉儒家思想及社会现状密切相关。诗人所期望看到的“中兴”局面不是开元盛世,而是太宗时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4.
《甲寅》与《青年杂志》(《新青年》)虽有渊源,但两者的关系既不是传承关系,也不是沿袭关系,而是一种“扬弃”.两份杂志在话语空间的开放性上存在承继关系,但在宗旨、内容、读者定位方面则根本不同,《爱国心与自觉心》也预示着《青年杂志》创办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正> “没毛驴,初生兔。 (赦历)破面门,手足无措。莫是悲他世上人, 到头不识来时路。今朝且喜当行, 穿过葛藤露布,咄! 戊午中秋自题。”康熙13年甲寅(1674年),八大山人49岁.蒲节后二日,八大山人的好友黄安平为他写像。康熙17年戊午(1678年)中秋,自题《个山小像》,即是上面所引的这首诗,其余还有五题。  相似文献   

16.
国外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所进行的“主要改革,就是联邦政府花钱,‘赤字财政’(deficit financing)”。此说是否妥贴,姑置勿论。但是,持续、高额的财政赤字,肯定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显著现象之一。据统计,从1789至1914年的153年中,共有57年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其中连续4年和4年以上存在财政赤字者,共有5次:1812至1815年;1840至1843年;1858至1865年;1894至1899年;1931至1941年。在这5次中,罗斯福“新  相似文献   

17.
流言乍起 我不知道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样,一时间里,班上流言乍起,同学们说我和姚萌“谈恋爱”了.说我这个乡巴佬最会拍漂亮女孩的马屁,还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如芒在背.在这个我才待了半年的新班级里,惶恐不安的我只能用“沉默”面对,并开始刻意疏远同桌姚萌.  相似文献   

18.
Yoyo押Edisonisagreatinventor选悠悠:爱迪生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Teacher押Hereisastoryabouthim.Hislaboratorywasdestroyedbyfirein1914.Muchofhisworkwentup熏andatthattimehewas67yearsold.老师:我来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1914年他的实验室被烧毁了,里面有他大部分的心血,那时他67岁。Yoyo押What’sapity选悠悠:太不幸了!Teacher押Butthenextday熏Edisonsaid押“ThankGodwecanstartagain.”TNotes(注释)押spirit押眼'spirit演n.精神inventor押眼in'vent藜演n.发明家destroy押眼di'str蘅i演v.破坏、毁坏goup押被烧毁gramophone押…  相似文献   

19.
一罗曼·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原是俄国的语言学家,1896年出生于莫斯科,1914年进莫斯科大学,专攻斯拉夫语文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久,结集一班志同道合的同窗成立“莫斯科语言学小组”,计划调查研究莫斯科的民俗和方言,建立俄罗斯语言地理学。同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学史上,“迷惘的一代”作家及其优秀作品素来享有盛名。厄内斯特·海明威(Frnest Hemingway),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的名字在美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迷惘的一代”的产生是美国一段社会生活的反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国为了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