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纪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她的丰富多彩。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探究大自然的美。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渗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了解大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知道人与大自然密不可分,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去公园游玩的照片、录像及相关课件;各种水果(切成部分的);教具(树干)和学具(树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前…  相似文献   

2.
何淑玲 《甘肃教育》2007,(9S):60-60
1.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 大自然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各种生物的奥妙,激发学生兴趣。比如,笔者在给初一学生上第一次生物课时就将学生带到野外去.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生物,并将其归类。  相似文献   

3.
徐健 《泰安师专学报》2001,23(6):115-116
结合乡土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积累一些感性材料,再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区域的一些地理景观图片,要求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判断,加深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自然课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单单依靠课本  相似文献   

5.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新学期的第一天,我正在指导学生朗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苏教版第9册第一课)。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召唤学生热爱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性的启蒙教育,以达到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目的。如果学生能亲手操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当中去,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开阔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大自然。1.在大自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体验,感受写话资源 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因而教师想方设法去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几个“一”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每周一次文娱活动、一次班队活动,有时玩游戏,有时搞竞赛等;每月带领学生们去郊外参观、游玩一次,让他们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自然教学应遵照“扎实知识为前提,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思想,科学安排教学步骤,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1.观察能力。即提供生动、新颖的观察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根据相关材料的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植物的根》,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指导学生观察叶子的构成,或挖几种植物的根,让学生观察这些根的特点,归纳出根的种类。通过观察总结,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掌握某些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并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把大自然当作教室,让儿童回到大自然纯朴的怀抱中进行学习”的主张。后来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去大自然旅行”这一种主张进行了较系统而详细的论述,主张“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学生的精神生活相结合。”我通过一次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去大自然旅行”这种教学方法的神奇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1. 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如教学“观察秋天”这次习作时,就带领学生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尽情欣赏,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使学生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感。这样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再写下来,学生写出的作品也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1.
为朗朗蓝天所覆盖所笼罩的泱泱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永远生机盎然的对儿童少年的成长不可或缺的好课堂。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课堂”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不仅可以使他们的知觉更敏锐,思维更缜密、创造力更活跃,在智育中起着巨大作用,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更加热爱周围世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地,大大丰富精神生活。 (一)发展智力的好场所人类从大自然走来。大自然是人类知识的最初源头。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这本书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学生在打开课本的书页之前,或者在学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幼儿天生喜欢大自然,应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五彩缤纷的季节,去欣赏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去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去接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大自然、呵护大自然。  相似文献   

13.
第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近大自然.收集、积累创新素材。“引导”,是指遵照教育规律,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宽广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生活,特别是奇妙的大自然,与养育人类的大自然进行真实的“对话”,在花草树木、山川湖泊中陶冶自己,在阳光中感受泥土的芬芳和飞鸟的痕迹,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思索……这样,在学生的心灵上,就下载并储存了许许多多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再经过未来生活的不断浸泡、冲刷、烘干,其色彩一定丰富而鲜明。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教会学生作文,光靠讲解一些写作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直观”的写作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一、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知、去创造 中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到大自然中,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感受,并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话去描述眼前的景象。这时,你会惊奇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学大部分建立在野外村头或依山傍水、或阡陌环绕,出门可见田园景色气象万千.我们可以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把音乐课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歌唱自然、歌唱丰收.  相似文献   

16.
园艺课程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获得健康成长。在中学园艺课程教学中进行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一些探索,颇有成效。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园艺与大自然的关系最为密切。大自然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它的美主要表现为形状美、色彩美和声响美等,是一般美感中最基本的形式。初中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我结合《认识十大名花》、《绿化环境》等内容的讲授,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去观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我校地处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友、和鱼虫玩耍,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演绎学生自己的创造才能。作为农村的教师,我们要尽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赋予的优势,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充分利用身边的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习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能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大自然课程"是学校研究的省规划课题,已经实施两年多了,每年都会有三批学生到户外田园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野外生存的能力。从"挖掘大自然课程的习作因子、创新大自然课程的习作形式、改进大自然课程的习作赏评方式"三个层面来阐述怎么样从"大自然课程"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体验,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要让学生去认识大自然,就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自然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启发观察,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兴趣,他们才会去观察它,了解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的启发诱导工作很重要。启发的方法较多:1、谈话法。即教师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爱动。好问,对大自然的一切往往会产生许多遐想和探究其奥秘的欲望,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自然教学中,努力摆脱过去“讲解—灌输—聆听—复述—背诵”这一传统模式的影响,注重了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亲自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不少学生往往面对大自然活生生的事物而“熟视无睹”,这说明,观察习惯和能力需要培养,有观察才能发现。在教学中,我带领、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界的实际事物,留心观察,并要求他们平时多看、多听、多想,经常关心周围自然事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