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运用这一知识可解释许多物理现象.1.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给做口圆底烧瓶加热,使其中的水沸腾如图a.然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瓶口上,推动活塞向瓶内压气,看到瓶内的水停止沸腾如图b.将图a中酒精灯撤去,水就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烧杯中的水又重新沸用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由于压气,b图中水面上气压增大了,水的沸点也就升高了,水就停止沸尽了.反之,由于抽气,C图中水面上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就降低,当水的…  相似文献   

2.
实验题能考查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中有几个看似相同 ,实质不同的实验 ,不仔细观察 ,很易混淆 .现举例如下 ,以期大家在教学中注意 .图 1例 1 如图1所示 ,甲图为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 ,随即用注射器抽气 ,则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        .乙图为对盛有少量水的瓶子打气 ,当塞子弹起时 ,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     .解析 甲图中 ,往外抽气时 ,减小了瓶内的气压 ,从而使水的沸点降低 ,因此 ,会看到“水又沸腾”的现象 ,这说明了“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减小而降低”.乙图中 ,往瓶内打气 ,当塞子弹…  相似文献   

3.
我们根据实验原理采用两用气筒,演示了气压增大和气压减小两种情况对沸点的影响,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是:a.将热水倒入烧瓶内,水量以半瓶为宜,装于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b.待水沸腾时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安装好两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这一步表明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c.移去酒精灯,让水停止沸腾,将胶管改接在两用气筒抽气接头进行抽气,这时瓶内气压减小,水又沸腾了。这一步表明气压减小  相似文献   

4.
在通常情况下,冰只能使水冷却,不能使水沸腾.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冰却能使水沸腾起来.请看下面的实验.在平底烧瓶内灌半瓶水,放在洒精灯上加热(图a).待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将烧瓶从火上取下,并快速用基子塞紧瓶口.此时虽然烧瓶中水的温度很高,但沸腾已停止(图b).再把烧瓶倒过来,在烧瓶底放一些碎冰块,我们看到烧瓶中的水很快又重新沸腾起来(图C).为什么会重新沸腾起来见?物理学告诉我问,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高,沸点高;压强低,沸点也低.例则,著地面上大气压为1大气压。则水在IOOC沸腾;在波投8848…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都知道把小铃铛拴在线上。一摇动它就响,可洋洋想出了一种能让小铃铛摇而不响的方法。在一个带有橡胶塞的烧瓶中放少许水,把系铃铛的线用图钉固定在橡胶塞上(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把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如图2所示),再把橡胶塞迅速地塞紧瓶口(如图3所示)。冷却一会,烧瓶里  相似文献   

6.
要正确理解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关键要认真观察课本133页图11-11演示实验,分析为什么停止沸腾的水在气压减小时会重新沸腾,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知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有关实验题的解题方法辅导例1烧瓶中的水被加热到沸腾,停止加热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瓶口上如图1所示,向外技注射器活塞,可以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这个实验表明:【分析】题目所述实验中,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时,烧瓶内水面上的空气变稀薄,空气的压强减小,此时水重新沸腾,说明空气压强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相反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会…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实验时根据实验原理采用两用气筒,演示了气压增大和气压减小两种情况,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是:a.将热水倒入烧瓶内,水量以半瓶为宜,装于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b.待水沸腾时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安装好两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这...  相似文献   

8.
在圆底烧瓶中用排水法收集满乙烯,用带有尖嘴玻璃管和止水夹的单孔橡皮塞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玻璃导管的另一端跟盛有溴水的广口瓶相连,盛溴水的广口瓶塞上装有一个洗耳球(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随即用大号注射器向外抽气(图1),就会发现瓶中的水又沸腾了其原因正确的说法是().A.瓶内大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大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D.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这是一道1998年中考物理题,难度不大,但结果并不理想,选A和B的共占6.4%,选C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四年制第二册第二章“做图 1   图 2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小实验 :实验 1 如图 1所示是向空气压缩引火仪里面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从而使硝化棉燃烧起来 .这样做实验不容易成功 ,多年来笔者一直改用 1至 3个火柴头代替硝化棉 ,效果较好 ,成功率很高 ,而且火柴头是日常生活用品 ,容易取材 .实验 2 如图 2所示 ,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 ,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用塞子塞紧 ,然后通过塞子上的孔往瓶里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 ,瓶内会出现白雾 .按原实验做不容易成功 ,即使有白雾出现也比较少 ,实验现象很…  相似文献   

11.
如图1,在一玻璃瓶内盛适量的水,使之浮在一烧杯中的水面上;如图2.将一空玻璃瓶瓶口朝下部分按入一烧杯内的水中,并固定住玻璃瓶的位置.若用酒精灯对两烧杯中的水加热,我们会看到当瓶夕1一烧杯内的水沸腾时.两瓶中的水都不沸腾的现象,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对于图1,虽然瓶内的水和瓶外的水相隔离.但在烧杯内的水沸腾之前,由于瓶外的水先于瓶内的水变热,所以瓶内的水能够吸收到瓶外水的热.使自身的温度随瓶外水的温度升高而升高.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瓶内的水温也达到了沸点.但由于此时瓶内、外的水温相同,瓶内的水不…  相似文献   

12.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66页演示沸点随气压改变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烧瓶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推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叙:"实验表明,气压减少时水的沸点降低."(装置如图1、2)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用水当然可以灭火,这里则介绍一则用水灭声的实验。用图1所示装置可以演示用水浇灭声音。在大烧瓶内装水10~15cm~3,在穿过橡皮塞的橡皮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套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接通玩具小铃,这时可以  相似文献   

14.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物理初二年级上期有《观察水的沸腾》的分组实验 ,观察沸腾现象和图 1 观察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 (实验装置如图 1 ) ,在实验过程中 ,有的同学观测到水的沸点会超过 1 0 0℃ ,达到1 0 1℃或更高的温度。我校海拔为 65 0m左右 ,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为什么还会出现沸点高于1 0 0℃的情况呢 ?带着这个问题 ,我分别用蒸馏水和自来水来做对照实验 ,结果如表 1所示。表 1 沸点对照实验记录不加纸盖的沸点 (℃ )沸腾时加纸盖的温度 (℃ )蒸馏水 981 0 0自来水 99 1 0 1 .5  从这组实验可以看出 ,出现沸点误差原因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15.
初二物理“大气压的变化”中“沸点随气压改变”一段,安排了图11—11的实验。这个实验直观地告诉学生:同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下降.这个实验成功地让学生知道“其然”。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补充说明了“所以然”。 取一烧瓶装大半瓶水,然后用一块橡皮膜做一个手指大小的气球,大小以能从烧瓶口案进为宜.然后将小气球拴在一个小石块(或小铁块)上,一起从烧瓶口塞进去。小气球与小石块一齐沉入水底。然后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的瓶外部分安有橡胶管连接两用气筒。然后让学生观察: (1)不打…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指出 :要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卷 ,相当一部分省、市、地区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理化综合题 .这类题目强化了渗透融合思想 ,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灵活机动、迁移知识、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 ,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烧瓶口 (导管一端系有一个小气球 ) ,然后拔出橡皮塞 ,往烧瓶里迅速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立即塞紧瓶口 ,并不断振荡 (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 .请回答 :(1 )小气球将会出现的现…  相似文献   

17.
a .硬纸片盖水杯 :杯中装满水后盖上硬纸片 ,用手按住纸片与杯一起倒置 ,松开手后纸片不掉 ,水不流出。b .瓶吞鸡蛋 :瓶底铺层沙子 ,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放入瓶内 ,在火熄灭前用剥皮熟鸡蛋堵住瓶口 ,鸡蛋会被压进瓶内。c.烧瓶吸水 :向烧瓶里倒入一些热水并摇动 ,约 1min后将热水倒出 ,倒插入水中 ,水会迅速上升到烧瓶内。d .烧瓶吸试管 :烧瓶中注满水 ,将一支比瓶颈稍小的试管口向上插入 ,一起倒转口朝下 ,水慢慢流出 ,试管上升。e.皮碗 :用力挤出皮碗中的空气 ,再向两边拉 ,两皮碗能连在一起 ,不易拉开。f.空管提水 :去掉圆珠笔两…  相似文献   

18.
白烟喷泉——一个有趣的热力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烟也能做喷泉 ,是否感到很奇怪 ,不妨可看下面实验。一、装置氨气装在一个小圆底烧瓶里 ,用一个合适的带有玻璃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氯化氢装在一个 5 0 0 m L 的锥形瓶中 ,也用一个合适的装有玻璃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 ,用橡皮管将两个导管相连。这样就装置成了所需的实验仪器。注 :氨气可通过浓氨水与 N a OH固体反应制取 ,氯化氢可通过浓 H2 SO4与固体 Na OH反应来制取。二、操作用手慢慢挤压装满水的胶头滴管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松开胶头 ,几秒钟后 ,HCl气体开始进入烧瓶 ,喷出白烟。实验时应注意氯化氢气…  相似文献   

19.
有文章为了证实“如果物体下表面与液体不接触,不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就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即为了演示浮力产生于液体压力差设计了一个实验: 将一个剪去底的塑料高检瓶倒置,用一个开有细槽的软木塞把瓶口轻轻堵上.向瓶内注入水如图1所示,虽然软木塞排开一定量水,但并不浮起,说明不受浮力作用. 然后,用瓶盖将瓶口盖上(或用手掌堵住瓶口),让从细槽流出的水聚积在木塞底部,使其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木塞一下就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我们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文献[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细致和准确,其实验设计思…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热学中,讲到“沸点要随液面上的气压而改变”时,课本中介绍了一个演示实验:在烧瓶中抽出些空气,将看到低于100℃的水也会沸腾,从而说明在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而好多老师,在此基础上往往对这实验加以扩充,即再演示一下,往烧瓶中打气,原来沸腾的水立即停止沸腾这一现象,从而说明在气压增加时,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却不知,后一实验存在着模糊观念.譬如学生提出,瓶中水停止沸腾,是因为打进瓶中的是“冷空气”,它要从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