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舞美设计是通过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对演出舞台进行布置和包装的艺术形式。从艺术表演的角度来讲,舞美设计是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舞台表演的"二度创作",对于烘托表演气氛和引导剧情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许多艺术团体开始探索市场化发展的新道路,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势必要对传统的舞台艺术表演方式进行全新的改革,对于舞美设计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邰双成 《考试周刊》2014,(25):32-32
随着舞台科技的飞速发展,舞台美术设计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科技手段,这无疑对舞台美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代舞台科技的先进、便捷和超乎寻常的感官刺激作用,很快使相当一部分舞美设计师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舞美设计中人的主观创意被极度削弱。本文对舞台美术设计进行了透彻分析,旨在深入阐述创意与科技这两大元素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戏剧演出中除演员以外的一切造型因素的总称,包括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绘景、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美术设计.舞美设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最早出现于演出中的是和演员直接有关的化妆、服装和随身小道具,后来才逐渐有了布景.演出进入室内后又逐渐有了灯光照明.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它主要是在演出中发挥"实用"性功能.随着各种演出技术条件的日趋完善,艺术造型手段逐渐增多,它的艺术作用也逐渐加强,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品位也愈来愈高,遂成为戏剧综合艺术中重要的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4.
戏剧的表演剧本是基础,其演员是整个戏剧表演的核心,戏剧的表演可以说是舞台上综合艺术的表现。演员可以通过戏剧表演与观众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能品味戏剧中人物语言的魅力,等等。观众通过观看戏剧作品,从而融入剧本的情境,感受戏剧中人物的性格文学性和舞台性。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每一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或多或少包含了戏剧的选段。本文笔者就根据高中语文的戏剧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戏剧教学的相关策略,给同行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戏剧导演艺术通过创造完整的舞台演出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解释某种哲理思想。在有限的舞台上如何展现戏剧的思想,要求在戏剧导演的教学中进行文学意境的练习,坚持以演员为中心,综合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创新思维,这也是一个戏剧导演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舞台节奏是戏剧表演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舞台节奏的把握和运用,也是舞台演员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舞台上,演员要想演好自己的角色,就需要从内在的心理与外在的表现上把握好相应的节奏,这就需要演员不断的学习与练习,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阶段,就要提高演员在形体上、表情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专业素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演员的舞台节奏把握与表现,让演员提升戏剧表演的专业性,进而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专业程度。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选择和利用科学技术成为一种必然,艺术舞台的建设也不例外。当代科技对于今日之艺术舞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舞台因科技的介入增色不少。艺术舞台需要科技,但要懂得取舍,要寻找当代科技与艺术舞台的最佳切合点。。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的戏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艺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八十年代后,中国电视剧迅速崛起,舞台演出虽然出现萎缩现象,但戏剧创作不断深化,艺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艺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中国戏剧艺术就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戏曲艺术表演中,文丑以笑为本。“丑笑结缘”不仅指演员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笑法,戏剧程式艺术表现戏的内涵,达到意味深长的审美效果,而且包含直接诉诸舞台形象的“笑”的技术技巧,要求演员在充分理解每一种笑态的具体内容的前提下,练就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笑功。诉诸形声的戏剧笑法,都与气的运用有关。成功的艺术表演,都要在运气、用气等方面严格训练,功夫过硬,技巧娴熟。  相似文献   

10.
外文教育戏剧是教育戏剧的一种,具有综合性、人文性和创造性三大特点和语言与舞台两大要素;主要运用戏剧手段,以戏为项目、以舞台为场景、以演为学习活动实施外文教育,发展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创作与表演、鉴赏与迁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戏剧艺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案例阐述外文教育戏剧课程的理念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灯戏是当地民间较早产生的戏曲剧种,根据有关资料和老艺人们的回忆,鄂西南灯戏是在改土归流后从原来的川东南地区传入的。鄂西南灯戏孕育在民间,生长在民间,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鄂西南灯戏原始古朴,在声腔、行当、服装、道具、化妆等方面都很简单,很有地方特色;其艺术表演特色主要表现在群众性、娱乐性、灵活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表演工作坊"相声剧所由诞生的特殊土壤,使其在叙事结构、角色设置等方面,体现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困境;在主题上则高度关切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追寻与赓续,并在技术上实验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以此作为从困境中突围的努力方向。台湾相声剧充分汲取民族艺术的养分,用现代剧场观念改造相声这一古老的说唱艺术,不仅开发了民间曲艺的现代潜力,而且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充分借用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开展技术革新,从而造就了一种超越于一般民俗艺术的文人化的高级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3.
当代意识的崛起和强化必然引起文学艺术自身发生嬗变。新时期以来,实验话剧在表现手法上勇于探索、敢于借鉴、立足实验的精神即是这种当代性渗透的结果。新时期实验话剧的创作与演出中出现的荒诞的艺术手段,不仅丰富了实验话剧的表达空间和艺术表现,也有力地拓展了实验话剧的开放意识、生命意识、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奥尔夫教学法重视体验、多感官参与的方式,不但适应幼儿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幼儿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多种感官能力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集语言、动作、乐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学,将其应用在幼儿园戏曲活动中,有利于幼儿领悟戏曲唱腔艺术、体会戏曲舞蹈艺术、体验戏曲奏乐艺术.在应用过程中,将奥尔夫教学法渗透到幼儿...  相似文献   

15.
印度古典梵剧《小泥车》具有明显的叙事性:编剧方面追求叙事性与戏剧性的平衡;无论是对白、独白还是幕后语都有叙事性存在;舞台表演程式化,在序幕和舞台提示语中也有叙事手段的运用,演员能自由跳出角色与观众进行叙事交流。同时,该剧也不排斥戏剧性,叙事性与戏剧性并重。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戏剧是从宗教仪式中发展出来的,仪式中的程式化、表演化、性格化的特征,已孕育着未来戏剧的萌芽。最早的戏剧是一种混合型的艺术,它是艺术尚未分化时的产物。中国早期的戏剧,是由诗、歌、舞等部分组成的,它的早期形态是三位一体的。不仅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活动,诗、歌、舞也与宗教仪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最具有戏剧性的是一些宗教舞蹈,特别是那些以述说神的故事或图腾祖先及氏族历史的舞蹈。仪式培养了人类幻想的形象性,艺术的想象力,陶冶了人类激越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人类用象征的、隐喻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情感、渴望和理想。当神话时代渐渐消去,艺术渐趋成熟,仪式就被艺术戏剧所代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剧观念的渊源追溯、流变检讨与层面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戏剧观念最早可追溯到史前先祖初民为谋生图存与凶禽猛兽进行的顽强搏斗,经过漫长悠久的历史流变方始指舞台表演艺术,自明清以迄近代因主体社会地位不同又显现出倾向分明的悬殊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是我国近现代文化界的著名人物。在时代思潮的推动下,他能审时度势,勇于创新,以其杰出的才华,广泛的兴趣,在戏剧、美术、音乐等诸多艺术领域,被公认为是"首创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浅谈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形成于北宋,完备于元明。明清时期,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空前繁荣,不仅剧种繁多,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怀梆。怀梆是戏曲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与文学性统观戏曲艺术整体的框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则首次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戏曲理论研究格局,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基点,涵盖了戏曲艺术本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李渔戏曲理论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达到了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