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句子略写法(一)单句略写法单句略写法,实际上就是句子的成份略写法。快速书写时,保留句子的基本成份(主、谓、宾),略去附加成份(定、状、补),也就是变长句为短句。例如: 1.“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略写:  相似文献   

2.
主语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句子成分之一。它是陈述对象,居于谓之前,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句子都需有主语;另一方面,有些句子如果没有主语,就失去了陈述的对象,使人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含意。所以,编辑人员必须弄清无主语句、省主语句与缺主语病句的区别,否则很难在加工稿件时把好文字关。  相似文献   

3.
同位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从不同角度指出同一事物,作句子中同一成分。从意义上看,前后两项有互相说明的作用。例如: ①我们这辈石油工人,一定不能让你再点洋油。(张天民《创业》笫223页) ②敌人轻易不会怀疑我这个当厂长的人。(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49页) 例①“我们”和“这辈石油工人”构成同位词组,作句子的主语。例2“我”和“这个当厂长的人”构成同位词组,作句子的宾语。同位词组的使用,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毛病: (一)同位词组中的前后两项概念不相等。例如:  相似文献   

4.
三、无主句和省主句不同于缺主病句句子的一般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完全句至少应具备主语和谓语。不完全句在全民语言中十分普遍,例如表示自然现象的“出太阳了”,表示祈使命令的“站住”,表示感叹的“真漂亮”,标语口号“振兴国家”,以及独词句“好”,等等。这些不完全句在科技语言中极少出现。而全民语言中表示存现(消失)的句子如“桌上有本书”和蕴含泛指人的主语的泛指句如“不自由,毋宁死”这两类句式在科技语言中却用得极为广泛。前者如“在两相之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并列并”句子?我们把并列成分中又有另一层次的并列成分或多层次的并列成分的句子,简称为“并列并”句子。  相似文献   

6.
一个正确的句子.句子结构必须是完整的,否则就会导致句子的成分残缺。常见的是缺少必要的主渭宾(中心词)成分和介宾结构残缺。  相似文献   

7.
某报一篇报道10月3日郑州市投放鼠药灭鼠的消息,文字不多,标题赫然:郑州老鼠的丧钟昨敲响。细品此句觉得别扭错在那里呢? 从这个句子的表面看,“丧钟”应是全句的主语。因为谓语是“敲响”语法成份中主谓不缺,搭配也算得当,但仔细分析,标题的意图是想告诉读者,郑州市昨天统一开展了全市灭鼠活动这一事实,“灭鼠”无疑应是全句的中心。所以作者写了“老鼠的丧钟昨敲响”,虽然读起来拗口,也算把意思交待清楚了,问题出在作者既想详又想略,结果造成了“郑州老鼠的丧钟昨敲响”这样一个主语不明的句子。如果说句中主语是  相似文献   

8.
刘利华 《大观周刊》2011,(17):24-25
拆离是翻译方法论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变通手段。是将原句中不能按常规手段顺译的词、短语或从句从原句中拆出来。另作处理,一般是放在全句之首或全句之尾。本文重在探讨英汉翻译时句子中词的拆离,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及意义,对障碍点进行变通性处理,以符合汉语的表达及行文习惯。句子中词、短语及小句的拆离往往伴随着其他变通手段的发生,其拆离后的处理办法也不拘一格。这里旨在通过对英语句子的分析研究及实践,来证明拆离法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李玉鉴 《情报学报》2003,22(6):722-729
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和实现英汉翻译系统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模板匹配替换通用算法 (UAMRT)为基础 ,通过结合句型分析算法和从句分析算法建立启发式搜索机制 ,实现从源语言句子到目标语言句子的自动翻译。它不仅能够合理地利用基于规则和基于例子的翻译系统的优点 ,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它们的缺点。速度测试表明以该方法为基础实现的英汉翻译系统在P IV1 7G的计算机上的翻译速度每秒可以达到 130 0个单词左右 ;质量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逗号用法的正误例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兴昌“逗号”(,)是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句内点号。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规定:“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  相似文献   

11.
平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句子:前面是总括性的话,后面用几个分句说明和解释。使用这样的句子容易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就是标点符号使用不合理,即“总分不分句子”。所谓总分不分句子,是指“总括性的话后面出现两个以上的分句时,总括性的话后面用的是逗号,分句之间用的是分号,结尾的分句是句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没有定语从句,因此,要把英语中的定语从句翻译成汉语,就不可能做到形式对等,只能遵循动态对等的原则。本文在分析定语从句修饰、补充说明、分层叙述及发挥状语或状语从句作用四个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在翻译定语从句时,应按照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将之翻译成汉语中的前置定语、并列从句,名词性从句以及状语从句等等。这不但忠实重现了定语从句所表达的信息,也能使译文通顺、流畅,易于为中文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请看下面这个句子: “松田宏也离开成都时,四川省副省长刘海泉、救护松田宏也的四位彝族农民代表毛光荣专程从磨西赶到成都看望了他。” (《体育报》1982年 7月12日第1版) 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可知“四川省副省长刘海泉、救护松田宏也的四位彝族农民代表毛光荣”为主语,“专程从磨西赶到成都看望了他”为谓语部分。这样的结构所表达的语义必  相似文献   

14.
一.改正下列句子,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每道(?)的下面(每题2分共计20分): 1.每个同志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将“期望”改作“希望”、“想”或“愿意”均可) 2.他十分关心同志的痛痒,把群众的困难当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在报刊上读到一些时髦青年用时髦词语写的时髦文章,总感到别扭、难受,如同吃米饭咬着了砂粒、老鼠屎。有些句子,读后不知所云。有的不读还清楚,越读越糊涂。有一首歌的一句歌词是:“投入地笑一次。”于是接踵而来便套用为“投入地歌唱”、“投入地恋爱”、“投入地写文章”,等等。什么样是“投入地笑”,不投入地笑又是啥样?叫写这样句子的人也无法用表情来展现其区别。  相似文献   

16.
“比赛未能按时进行,由于天气不好”之类的因果复句时见于卷头报端。这里,“由于”一词用法失当。“由于”是一个因果连词。在句子内部,它和“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所表示的组合关系都是因果关系。但是,它们在用法和表意功能上却不尽相同。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如果用“由于”,则必须把表结果的分句放在前面,而不能放在后面。开篇例句的正确表述方式应是:“由于天气不好,比赛未能按时进行。”倘若非把表示结果的分句置于前面,表示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运用中,有些虚词须两两配合使用,它们前后相照应,将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连接起来,并表示二者之间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一般地说,配合使用的两个虚词,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地稳定下来,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如“不但”与“而且”相配合,构成了“不但……,而且……”的格式,连接着两个句子,表示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等等。如果任意更换了其中任何一个虚词,两者就会失去照应,而不能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就会犯虚词配合失当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一个词语进入句子之后,就成为句子的一个构成部分,并和它前前后后相关的词语发生这种或那种语法、语义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正确运用词语、精心构造句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以下三例: ①故乡的春天异常美好。 ②春天的温暖与香色多么醉人! ③谁不喜欢这明媚的春天呢? 以上三例皆有“春天”这个词。在例①中,“春天”做主语,它的前边有名词“故乡”对其修饰限制,说明是何处的“春天”,做“春天”的定语,两者之间是定中关系;它的后边有“异常美好”这个偏正词组,来陈述它,说明它怎么样,两者之间是主谓关系。在例②中,“春天”做定语,置于“温暖与香色”之前,对其修饰限制,两者之间是定中关系。在例③中,  相似文献   

19.
<正>土主崇拜的历史渊源彝族人自古以来就崇拜自然物神,将龙、虎、火、鹰、葫芦、绵羊等奉为图腾,作为神的灵魂载体。彝族人自称“腊鲁把”,彝语“腊”为虎,“鲁”为龙,“腊鲁把”其意就是龙虎族人。“腊鲁”后写为“腊罗”,音稍有异,意思全同。与自然物神崇拜一脉相承,彝族人还有深厚的祖先土主崇拜。人们将在社会活动中给百姓和后代带来福祉,对民族贡献大、影响深的族人,奉为“土主神”。“土主”即为“当地之主”,是典型的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玲玲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叔叔,老师让我们自选词组造句,你看看我造的这些句子对不对?”我接过作业本,见其中有个句子是:“趋之若鹜——清晨,运动场上很热闹,参加锻炼的人趋之若鹜。”我笑着说:“这个句子造得不好,参加锻炼是好事,怎么能用“趋之若鹜”呢?”“可是,我是仿照报纸上的话造的句,难道报纸上也会用错吗?”她似乎不服气,又回家拿来一张报纸,指给我看上面的一句话:“我区人才交流会上,教育成了‘热门’,人们趋之若鹜。”我苦笑着说:“是的,报纸上这儿是用错了。”我又向她讲了“趋之若鹜”的含义和词性。玲玲听了,又嘟起小嘴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还说课外看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