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虎神营是甲午战争时期出现在北京城的一支新队伍。之所以叫虎神营,民间的说法是“虎能食羊,神能治鬼”,而虎神营设立的目的便是抵抗西方列强,因此便将“虎神”冠之营称。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虎神营是怎样的?它又在清末北京的历史上留下怎样的足迹?让我们依据档案资料,寻找尘封于历史背后的虎神营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
古代社主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土地神的社神在古代社会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神抵,它是人们的衣食父母,受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但“鬼神,荒忽不见之名也”(《论衡·论死》),现之无形,听之无声。无形无声,何所祭祷?为了捕捉到社神的存在,以便祭拜祈祷,人们找到种种可触可模的实体作为社神的代表,是为社主。社主是社神的依附对象,是社神的标志。历史上曾选用多种实体充当社主,计有大树、木牌、石块、土堆、活人等类型。下面分别加以介绍,使我们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树为社主早期的社主大都选用丛林中五大三粗枝繁叶茂的自然树木。《墨子·明鬼下》…  相似文献   

3.
<正>龙是中华先民最为尊崇的图腾,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对五谷丰登的渴望,在心中勾勒出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特征的神兽,并赋予它兴风唤雨、百变异能的神力,这就是龙。人们把龙看作万兽之兽,万能之兽,万能之神,无所不能的,因此它也成为封建皇权的象征,历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6,(29):79-79
美洲豹又名美洲虎,是美洲特有的食肉目猫科动物,集凶猛与灵敏、冷酷与华贵于一身。“美洲豹崇拜”广泛存在于墨西哥至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  相似文献   

5.
奉化布龙     
奉化布龙是由敬神、娱神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据《奉化市志》记载,早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初年,奉化境内已有龙舞民俗,称为滚龙灯、盘龙灯、稻草龙等。老人们说,从前每当干旱、田地龟裂、禾苗枯萎,村民们就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龙潭求雨。见潭中蛇、鳗、蛙等水生动物,即以为龙,请而归之,如神供奉,待旱情解除,再把它送回原潭。奉化籍的宋代名诗人戴表元,曾有《观村中求雨》诗日:“西村送龙归,东村请龙出;西村雨绵绵,东村犹日出。”可见奉化当地请龙求雨之风既古又盛。把“龙”送回原潭时,要举行“送龙行会”,其间有龙舞表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龙舞民间习俗。奉化布龙到了明末清初已形成了一套固有程式,以后更有发展,队伍也有壮大。1946年元宵节,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奉化举办了全县龙舞大赛,参加的舞龙队有108个之多,争奇斗艳。1947年正月初二,在上年的元宵舞龙赛中夺得“活龙活现”锦旗的奉化条宅村舞龙队到溪口舞龙,适逢蒋介石和蒋经国在溪口度假,自幼喜欢龙舞的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便派人邀请条宅舞龙队进自己祖居“丰镐房”进行表演,并给了赏钱。  相似文献   

6.
陆大杰 《群文论苑》2003,(2):38-39,12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吉兆祥瑞。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我国民间认为它有驱邪镇妖之功,具吉祥高照之意。凡喜庆盛典都要“耍狮子、舞龙灯”来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及降龙伏虎的英雄气概。龙舞起源于汉代,本是古代图腾舞蹈的遗风,它既是先民们精.神求雨的一种方式,也是倍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更是展现民族气概的一种“劲舞”。如今,这彪悍威武、  相似文献   

7.
书郭义官事归有光郭义官日和者,有田在会昌、瑞金之间。翁一日之田所,经山中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任行。虎辄随翁,驯扰不去。翁留妾守田舍,率一岁中数至。翁还城,虎送之江上,入山而去。比将至,虎复来。家人呼为小豹。每见虎来,其妾喜日:“小豹来,主且至,速为具饭。”语未毕,翁已在门矣。至则随翁帖帖寝处。冬寒,卧翁走上,以覆暖2。竟翁去,复入山。如是以为常。翁初以肉饲之,稍稍与米饭,故会昌人言郭义宫饭虎。镇守它闻欲见之。虎至庭,咆哮庭中,人尽仆。翁亟将虎去。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嘉靖癸五,翁孙惠为…  相似文献   

8.
人们习惯把写稿编稿草率、敷衍、粗枝大叶的人称为“马虎先生”,何以叫“马虎”呢:据说宋末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就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又误以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咬死。画家痛定思痛,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还写诗自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相似文献   

9.
杨雯 《大观周刊》2012,(49):18-19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盛行本主崇拜,每村每社都有各自的本主庙。本主神多种多样,有祖先、英雄、石头神、树神等等。甚至融入了许多佛教神袄,白族人民出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将之改造成了本主崇拜的一部分;同时,正统的佛教本身在大理地区也很兴旺。佛教与本主崇拜融合并互补,成为白族人民的主要信仰。本文将主要考察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本主崇拜和佛教的融合情况,并分析其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腊月与正月     
正腊月,为一年之末的最后一个农历月份,俗称为岁尾,又称为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称为嘉平月。"腊",起源于我国上古神农时,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尔雅》载"凡年来岁初之交,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商朝将过年直称为"祀"即取义于这期间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古人称之为"腊"或"蜡",周朝时"腊"专祭祖先,"蜡"专祭百神。秦汉时统称为"腊",夏及汉后各朝,"腊"皆举行于农历十二月,故世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相似文献   

11.
猫就是猫     
看这题目,也许您会说:“猫不是猫,难道是鼠么?”如果您真这样说了,那么您的想象力绝对可以打优秀分,因为这正与明代刘元卿的一则寓言不谋而舍。刘元卿《应谐录》载:齐奄家畜一猫,自以为奇,便号于人曰:“虎猫”。有客说之曰:“虎诚猛,然不如龙之神,请更名为‘龙猫’。”又有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龙升天须云,是云胜于龙,宜名‘云猫’。”又有客曰:“云霭蔽天,风倏散  相似文献   

12.
怎样治病     
土仰山同志在《新闻战线》今年第五期的《文章病院》里发表《“垃圾千金”及其他》一文说,《世界之窗》杂志上出现过《神童的发现和培养》的标题,中国青年报上也出现过《神童的造就》的标题,这就是一种“把个别儿童吹得冲乎其神”的表现。他还把这同“造神运动”联系起来。读后,我有点不同的看法。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作家有“神来之  相似文献   

13.
张翔 《记者摇篮》2005,(9):40-41
近年来,电视新闻界越来越多地使用一个新的名词:“民生新闻”。越来越多的地方台不约而同地把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民生新闻当作竞争时代拓展生存空间的神奇法宝,把“关注民生”作为自己节目的宗旨。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则被奉为民生新闻的典范,为许多电视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4.
阿来 藏族文化的说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山之上的雄狮王,绿鬃盏时要显示!森林中的出山虎,漂亮的斑纹要显示!大海深处的金眼鱼,六鳍丰满要显示!潜于人间的神降子,机缘已到要显示!”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11,(3):4-6
虎去兔来新年祝福短信●“兔”然之间,已到春节;“虎”然一下,即成浮云!骑神马驾浮云,给力一整年!Happy兔year!Me兔,You兔!●让快乐飞一会儿,让平安飞一会儿。让幸福的年飞一会儿,让快乐捎上平安,袭卷所有的祝福一起飞向幸福的你!你慢慢乐吧,我的短信还要继续飞一会儿……  相似文献   

16.
人们往往把敢闯敢于的人称为“虎”,干新闻报道工作,就得需要这种“虎”。某后勤分部新闻报道组组长宋维亮就是这样一只“虎”。近年来,他以虎的精神,虎的胆量,驾驶着新闻报道之舟乘风破浪,永往直前,仅1995年和1996年,他就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稿500余篇,同时,还带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战士报道队伍。现在这支报道队伍中,除了今年刚吸收两名新战士外,其他12名战士均能独立在报刊电台见稿,致使分部的新闻报道工作,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报道组要兴旺,选准人才是关键。为此,他和领导同志一起研…  相似文献   

17.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信而备受世人的追棒,甚至于形成了一种信仰,继而成为一种独特均文化而影响深远。关羽有其如此的地位,和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分不开。但是他从一个人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神”更商不开国家社会以及平民甚至于宗教等因素的推动。本文将着重从社会各阶层的需求着手理解关羽崇拜之所以风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相传后土是与皇天(即天神,从前皇帝在天坛祭祀的就是此神)相对的大地之神。有人把它叫作土地神,也有的人称它为地神。“皇”、“后”都有“大”的意思,常用于名称的前辍,以示敬意或赞美。如封建时代人们常把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再如人们早已熟悉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后羿”的“后”字也是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物之间关系的探索是研究当代自然崇拜面貌的重要路径。云南凤庆彝族俐侎人与茶树的关系主要体现于茶树传说、茶业和茶树献祭仪式等茶俗。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俐侎人与茶树的关系呈现出动态的特征:茶树最初因俐侎人的报恩情感获得神性,献茶树成为俐侎人持续获取恩惠的手段;去神圣化后,茶树成为俐侎人改造和劳作的对象;重获神灵地位以来,茶树成为俐侎人表达族群身份和文化的象征符号。自然物不是自然的,而是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非是自然崇拜的旨趣。当代自然崇拜所呈现的面貌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意图,以敷衍、挑选、组合等方式,在不同场域积极地创造人与自然的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阮静 《浙江档案》2009,(4):29-29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乐清县志》记载:“社里笙歌达巨,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由于乐清地处海滨,在风俗信仰中注重祈海神和信龙神,逐步形成了对龙图腾的崇拜。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问,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因它形如船,故称龙船.后发展为一种“首饰龙”。艺人们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的精致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