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戒尺,在鲁迅就读的三味书屋里叫戒尺,在魏巍的老师蔡芸芝先生手里叫教鞭,在宰相刘罗锅教育儿孙的时候叫"家法",在我们有些老师的手里,冷不丁就成了竹枝、树条儿."教育"的"教"字中那个"攵"部本来就是"手拿棍棒"的样子."戒尺"这个名字起得好,"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嘛.  相似文献   

2.
康絮 《师道》2003,(6):37-38
提及戒尺,很容易联想起旧时的塾馆。老先生布衫长褂,孱弱清瘦,一副老花镜吊在鼻梁上,生动着泛黄书卷上的之乎者也,却不料沾附于花白山羊胡上的唾沫成为顽童们交头接耳的好题材,待老先生再从镜框上方侦察到这一有失体统的“敌情”,便随手拾起了桌上的黑亮戒尺,砰!砰!砰!一阵快刀斩乱麻,但见顽童们纷纷捂头翻眼,歪着嘴又子曰诗云起来。应该说,现在圣坛上的人师无一不齿于塾馆老先生那囿于时代约制的寒碜和迂腐,但许多人手里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紧攥着那把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戒尺”。我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参加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读罢《“那怕人的铁戒尺”有误——〈最后一课〉质疑》 (原文载《语文教学通讯》 2000年第 21、 22合刊 )一文,我有不同意见,提出来与作者戴忠老师商榷。   《那》文对“那怕人的铁戒尺”这个偏正短语,从语言结构、语言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的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辩证,这种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钦佩,但不能得出“那怕人的铁戒尺”有误的结论。   判断“那怕人的铁戒尺”正误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怕人”这一动宾短语。先看一个例子:“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诗的上句如果按正常语序理解应是“江晚 (的暮色 …  相似文献   

4.
一天下午,我下课后,刚走出教室,后面一个女生就紧随其后出来了,手里拿着书和笔,叫了一声:“老师。”我突然想起,她前几天没来上课,班主任说她家里出事,请假回家了几天。于是我就问她:“家里怎么样,还好吗?”她说:“谢谢老师,还好,没事了。我想请老师帮我补一下课好吗?”  相似文献   

5.
幸耶,不幸?     
巴山 《师道》2003,(12):11
那天,一个年轻人突然撞进我的家门,手里提满了大包小包的礼品。可我根本不认识他。一个无权无势的穷教师,竟还有陌生人给我送礼。我好生奇怪。那青年一进门就自我介绍说,他叫肖强,是我的学生,早就想来拜访我,可这些年一直在国外没有机会。这就更奇怪了,在我印象中,没有叫肖强的,更没听说有出国的学生呀。“彭老师,您是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那青年边说边拿出一扎崭新的百元人民币往我手里塞,“彭老师,这一点小表示,不成敬意……”“别、别、别,”我后退不迭,“我好象没教过你呀!你是……”我一下子警觉起来。“您确实没亲自教过我,但您比教…  相似文献   

6.
最后一问     
老师说:“快要考试了,试卷已经交到印刷工人手里,你们要好好复习功课。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小明:“老师,我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那位印刷工人住在哪儿?”  相似文献   

7.
“土”花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老师给小朋友讲数量词的使用方法,举例说种在盆里的花叫“盆”花,拿在手里的叫“束”花,插在瓶里的叫“瓶”花……一位小朋友恍然大悟,大嚷起来:“哦,老师我明白了,种在土里的就叫‘土’花。” “土”花$湖北省鄂州市实验幼儿园@雷敏!老师  相似文献   

8.
报纸变变变     
在户外活动时,我和小班孩子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报纸变变变”。我手里拿了许多张16开的报纸,对孩子们说:“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报纸,许多报纸。”“对,老师手里有许多报纸,现在发给你们一人一张。”我一边说着,一边把报纸分发给每个孩子。发完了,我问:“刚才老师手里有许多报纸,现在都发给你们了,你们一人有几张报纸?”“一人一张。”我又问:“现在老师手里还有几张报纸?”“没有了。都到我们手里了。”我继续问:“假如老师把你们手上的报纸都收回来,你们手上还有报纸吗?”“没有了,都到老师那里去了。”“那么老师手里有多少报纸呀…  相似文献   

9.
幼儿世界     
我叫小祖宗英语课上,老师让小朋友用英语给自己取一个外国名字。比如:我叫玛丽,我叫杰克,我叫雅格布等等。小朋友依次为自己取了个外国名。轮到小胖子尧尧的时候,她瞪着大大的眼睛,挺着高高的胸脯,神气地说:“老师,我不用取了,妈妈已经给我取好了,我的名字叫‘小祖宗’。”(由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幼儿园宋晓红老师提供)动物园跑出来的瑞瑞姑父是美国人。一次老师与瑞瑞交谈时问:“瑞瑞,你姑父叫什么名字呀?”瑞瑞连忙回答:“叫吉米。”老师又问:“他在什么地方上班呢?”瑞瑞说:“在动物园,是动物园跑出来的……”(由长沙…  相似文献   

10.
《最后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笔者认为:这句话主干部分的语意是正确的,但其枝干部分“那怕人的铁戒尺”的语意确实有 误。 首先,从语言结构来看。“那怕人的铁戒尺”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铁戒尺”,“那怕人的”是修饰“铁戒尺”的。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但只要认真—分析,问题就不难看出:“那怕人的”是不能修饰“铁戒尺”的,因为这个偏正短语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怕”,在文中其动作行为是“铁戒尺”发出的,而实际上“怕”只能是人发出的一种畏惧心…  相似文献   

11.
你工作已经八年,说起来还算青年教师,但恕我直言,我感到你的心已经老了。别不高兴我这样说,既然和你推心置腹地谈心,我就得说我的真实想法。那天在校园,一个学生对你说“老师好”,你很漠然地爱理不理,脸上没有笑容,更没有回礼说“你好”,只是若有若无地点了点头。你想想,如果是八年前你第一次来到学校,迎面而来的学生叫你“老师”,向你问好,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吴伯萧的散文《早》。当学到课文第三段“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教室的角落,一只手举了起来。“老师,这把‘不常使用的戒尺’什么时候用呢?”这时.有的学生就遭不及侍地抢着回答了。有的说“当学生做了不好的事”,有的说“当老师生气时,……”他们的回答,确实也认识到了这把“戒尺”的特殊用途。“是呀,这‘不常使用的戒尺’是古代的老师用来惩罚、教育学生的一种工具。”……听了我的补充解释,看得出,他们的脸上都显出了一种异样的神情。  相似文献   

13.
体罚正误谈     
《教育艺术》2002年第3期毛志成教授《跪拜 ,我们将增长身高》一文 ,写的很好。文章开头有一段话 :“由于我功课好 ,尤其是背书能力、算术能力高于许多同学 ,他 (指老师 )用小藤棍敲我头、用戒尺打我手心的次数也就格外多些。有时我仅仅背错了书上的一句话 ,他却要发狠地体罚我。我恨过他 ,但我渐渐理解了他的善意和苦心。待到几十年后我做了中学教师、大学教授 ,我更体味了真正为人师者的情肠。扫墓时我为他 (老师 )下跪 ,跪得最久 ,心也最恭敬。”从本文作者“反右”时已是大学名师的经历看 ,他的老师“私塾”先生是旧中国时代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午,我下课后,刚走出教室,后面一个女生就紧随其后出来了,手里拿着书和笔,叫了一声:“老师。”我突然想起,她前几天没来上课,班主任说她家里出事,请假回家了几天。于是我就问她:“家里怎么样,还好吗?”她说:“谢谢老师,还好,没事了。我想请老师帮我补一下课好吗?”她在班上的成绩还算中等,学习也很认真刻苦,她主动要求补被耽误的课,我当然很乐意,就把她带到办公室。她说她自己已经看了一遍,但还有好几个地方不懂,我就结合她的提问进行解答。当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时,我说:“很简单,是吗?下一个问题呢?”她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手机械地往…  相似文献   

15.
对偶趣话     
有这么一个幽默小故事:纪晓岚小时候在私塾念书。他养了一只麻雀,上学带着放在墙洞里。姓石的先生知道后,担心养鸟会妨碍他学习,就将麻雀打死,封住墙洞,并题上联于洞旁:“细羽家禽砖后死。”年幼的纪晓岚见此情景知道是老师所为,对麻雀被打死非常伤心,于是在上联旁边续题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先生见后非常气愤,举起戒尺便要打他。他申辩道:“学生是按先生所教属对,你为何打我?”先生细想,下联字面虽是骂我。但从别解来看,词性与上联对得倒也十分妥贴,无话可说,便慢慢地收回了戒尺。  相似文献   

16.
田惠晓 《河南教育》2006,(7S):23-23
吴澄是班里没有住校的五个人之一。他家和学校只有一路之隔,放学后住校生还没有回到宿舍,他就可能已经到家了。可就是他经常迟到,每次都是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站在门口小声喊“报告”。我详细问过情况,原来早上两个闹钟都叫不醒他!父母也没少下工夫,可他迟到却依然如故。在谈心、写保证、罚值日、叫家长等一切方法都无效后,我决定采取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把这件事拿到班里,让同学们商量商量怎么帮助他。  相似文献   

17.
“报告!”“请进。”“孙老师,汪鹏叫我小野!”“为什么呀?”“我鼻子下边长了个疙瘩,破了,我爸爸给我上了点紫药水,汪鹏便说我像日本鬼子……”“去,把汪鹏给我叫到办公室来!”我心里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上火,因为已经有好几个同学,为别人给起外号的事向我告状了。不一会儿,汪鹏来到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他先急着解释起来:“孙老师,我不是恶意的,只是想跟他开玩笑,再说了,同学们还都叫我猴子呢。”汪鹏边说边有点委屈地低下了头。“为什么叫你猴子?”我问。“我长得瘦,他们说我好动,动作像孙悟空。”“那么,咱们班…  相似文献   

18.
家里新买了一台电脑。电脑公司的老总说,配一位公司最好的电脑工程师来为你调试电脑并安装软件。随后,老总喊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一看见我就热情地喊:“俞老师!您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小崔,崔小峰。”看着我一脸的疑惑,小崔说:“就是那个矮个子、黑皮肤,成绩不好,却老喜欢捣乱的孩子。”“哦,我想起来了,你家开了个杂货店,你开始是个叫我头疼的孩子,可后来你的数学成绩越来越棒!”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一边熟练地装着电脑上的各种配件,一边和我聊:“俞老师,你知道吗,就在那棵高大的松树下,您那样专注地听我讲话,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尊重,以前从来没有哪位老师肯听我说出心里话。”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讲座是罗小维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我想,既然是网上交流,我也就不正儿八经地讲,就漫谈吧!先从钱梦龙老师谈起。大家知道钱梦龙老师的学历吗?对头,是初中毕业。但他后来成了语文教育的泰斗,因为他自身的追求,自己的人文素养非常高。我曾经对钱老师说,只要教师个人素质高了,他怎么上课,都叫“新课改”!我还说,什么叫“素质教育”?高素质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就叫“素质  相似文献   

20.
红色蝴蝶结     
陆利芳 《作文》2023,(6):54-57
<正>席文静刚从食堂回到教室,坐在前排的余同学就转过头来对她说:“小席子,你的同桌被方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啊?”席文静诧异地问,“方老师叫郝晓翠去干啥?好事还是坏事?”“大概率是坏事。”余同学回答,“我听方老师的意思,似乎是嫌郝晓翠戴的头花太鲜艳了,用她的话说,那叫‘花里胡哨’。”席文静蒙了,戴朵头花就花里胡哨了?好吧,她承认,她送给郝晓翠的蝴蝶结发饰确实走夸张路线,但也不至于不让戴吧?席文静“噌”地站起来,说:“我去看看!”话音未落,人已经冲到了教室门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