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隐喻架构理论和美国两党道德模式分析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理解政治话语,剖析政治演说中蕴含的深层内涵。通过对布什与奥巴马国情咨文关于税收演说的隐喻架构分析,发现布什主要使用了两个隐喻性表层架构:旅程架构和财务管理架构;奥巴马主要使用了三个隐喻性表层架构:旅程架构、商业架构和灾难架构。在架构的使用上,布什能够使用更加恰当的架构来强调共和党的执政理念,并使用能够能激起人们不满的架构来评价民主党,而奥巴马更加容易陷入共和党的陷阱,减弱了其演说的接受度。政治家在其政治演说中智慧地使用词语驾驭架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璐  陈炽 《考试周刊》2010,(13):30-31
隐喻是生活中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之一,也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基本类型之一。科技英语语篇中的一些重要的术语的核心概念也往往都是隐喻性的,而且这些隐喻概念被科学家作为新的科学事实和概念前瞻性发现的重要工具而被使用。本文从隐喻的本质和科技语言的特征出发。分析了科技英语语篇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揭示科技语篇中隐喻后语句的深层语义结构和内涵,提高科技英语语篇的写作、解读和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象似性作为语言的一种特征,不仅广泛存在于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而且也存在于语篇层面。从语篇层面来研究象似性,有助于人们更加系统、全面地认知语言象似性理论;从象似性角度来解读语篇,则有助于人们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语篇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以隐喻为基础,分析隐喻性语篇中的映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以及各自在语篇中的文体功能,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象似性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本文以《中国日报》(海外版)有关202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报道为文本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文本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国内体育新闻报道中主要使用了战争、旅途和戏剧等隐喻性表层架构以及合作、友好、外交等非隐喻性表层架构;上述表层架构进一步激活了集体主义、人文精神、协和万邦的深层架构,契合受众读者内在思维认知。  相似文献   

5.
樊欣 《文教资料》2008,(16):45-48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重要的研究时象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篇连贯的研究重点从语篇内部结构转移到了人类认知对其的影响,尤其是隐喻现象对语篇连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商业周刊>中的一则报道为例,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隐喻认知对该语篇连贯的解释力,揭示保证该报道整体连贯的决定性因素--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6.
遍及语篇的概念隐喻是阻碍学习者理解语篇的因素之一。从词和语篇两方面对概念隐喻在英语语篇中的渗透进行分析,能帮助学习者识别隐喻性表达,通过选择相关的语言线索来认知语篇,更好地弄明白和解读作者隐含在语篇中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对华裔导演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多模态隐喻性语篇进行分析,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多模态隐喻语篇中的意义建构及其认知机制的形成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分析叙事性的多模态动态隐喻语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也给予大学英语教学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隐喻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手段,对语篇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概念隐喻作为隐喻的一类,对语篇的深层结构影响很大。本文基于当代隐喻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概念隐喻在语篇中的衔接及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来嫒  纪燕 《英语广场》2020,(13):36-39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是生态话语研究良好的语料来源。结合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以及语料库研究方法,按话语表层架构-深层架构的分析步骤,发现其代表性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各有4种。由表层架构激活的深层架构即价值观主要包括:绿色发展观、生态经济观和生态民生观。此外,本文对架构策略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生态话语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认知思维方式。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现任领导人的政治演讲词,总结出英汉政治演说中普遍存在的多种隐喻概念,发现其异同点并挖掘两种语言出现异同隐喻概念的深层原因,进一步论证政治语篇中抽象概念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杨雪 《考试周刊》2010,(36):55-56
功能文体学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语法隐喻是功能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篇文体特征的具体表现。语法隐喻在新闻语篇中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了新闻英语不同于其它功能文体的特征。本文运用语法隐喻理论,从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及语篇隐喻三方面来分析新闻英语语篇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蕾 《林区教学》2012,(1):75-77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隐喻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隐喻能力应当包括透析隐喻性语言现象其深层文化内涵,掌握目标语言文化里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语言交际中运用隐喻和创造隐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这一拥有自己民族语言的教学对象,探讨在词汇教学、文化教学及语篇教学中,增加学生本民族语言中特有的隐喻概念进行对比性教学,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改进英语教学、改革教育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主要体现在隐喻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尽管时政新闻需要遵从一定的写作原则,但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时政新闻也通过遍布其中的隐喻性表达实现了语篇连贯。对中英文时政新闻中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认知阐释,能从系统性、连贯性和文化性等方面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政新闻语篇的意义与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体育赛事的转播,还是有关体育新闻的报道,体育新闻语篇常常运用大量的隐喻概念,而其中"战争"源域映射到体育领域的战争隐喻占绝大多数。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体育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研究,主要是从各种网站或专门的体育网站上对体育新闻报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报道进行研究。通过总结、分类、归纳、整理,对体育语言里的战争隐喻进行研究,旨在对体育语言里的战争隐喻的分析来说明人们经常运用战争隐喻这一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体育。  相似文献   

15.
不论是体育赛事的转播,还是有关体育新闻的报道,体育新闻语篇常常运用大量的隐喻概念,而其中"战争"源域映射到体育领域的战争隐喻占绝大多数。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体育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研究,主要是从各种网站或专门的体育网站上对体育新闻报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报道进行研究。通过总结、分类、归纳、整理,对体育语言里的战争隐喻进行研究,旨在对体育语言里的战争隐喻的分析来说明人们经常运用战争隐喻这一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体育。  相似文献   

16.
基于思维和概念隐喻化理论和语篇系统思想,语篇可分为隐喻语篇和非隐喻语篇。隐喻语篇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系统。微观隐喻系统由隐喻本体和喻体组成,宏观隐喻系统则由微观隐喻系统构成。鉴于隐喻在语篇中的不同功能以及不同的作用方式,隐喻分为“篇章隐喻”和“修饰隐喻”,前者具有语篇建构和组织功能,后者为孤立词语修饰。“篇章隐喻”根据作用层面分为“表层隐喻”和“深层隐喻”:前者涉及语篇衔接照应,后者关涉概念和意义连贯组织。语篇分析分为两大维度: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在语篇宏观层面起作用的隐喻为“宏观语篇隐喻”,在语篇微观层面起作用的则为“微观语篇隐喻”。借助上述分类,可建构隐喻语篇分析框架,进而推动隐喻语篇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隐喻性语言的使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近年来,虽然很多研究者意识到隐喻能力培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必要性,却很少关注中国学生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相应质量和数量的隐喻表达。文章立足于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关注现有课堂教学环境下中国学生二语写作中的隐喻产出情况,通过有声思维、事后随访等方式深入探析其产出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重要而独特的政治语篇。在演说时,总统们会巧妙运用一些语言策略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文章以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以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为文本,试着分析语法隐喻在此语篇中的应用以及其起到的预期语言效果,以期更好的解读此语篇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杨煜婷 《海外英语》2013,(13):261-262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重要而独特的政治语篇。在演说时,总统们会巧妙运用一些语言策略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文章以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以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为文本,试着分析语法隐喻在此语篇中的应用以及其起到的预期语言效果,以期更好的解读此语篇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语篇分析是一门探索语篇的组织方式和结构功能的语言学科。隐喻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重心逐步由词汇句法层面向语篇层面转移。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隐喻在语篇连贯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研究侧重隐喻在语篇中的修辞功能;尽管也有少数研究致力于探索隐喻的语篇功能,但他们大多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对汉语的研究相对来说仍比较薄弱。本文着重强调隐喻的认知作用,从表层语篇衔接和深层语篇连贯两方面出发,探讨汉语中隐喻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