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隐喻架构理论和美国两党道德模式分析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理解政治话语,剖析政治演说中蕴含的深层内涵。通过对布什与奥巴马国情咨文关于税收演说的隐喻架构分析,发现布什主要使用了两个隐喻性表层架构:旅程架构和财务管理架构;奥巴马主要使用了三个隐喻性表层架构:旅程架构、商业架构和灾难架构。在架构的使用上,布什能够使用更加恰当的架构来强调共和党的执政理念,并使用能够能激起人们不满的架构来评价民主党,而奥巴马更加容易陷入共和党的陷阱,减弱了其演说的接受度。政治家在其政治演说中智慧地使用词语驾驭架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本文以《中国日报》(海外版)有关202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报道为文本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文本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国内体育新闻报道中主要使用了战争、旅途和戏剧等隐喻性表层架构以及合作、友好、外交等非隐喻性表层架构;上述表层架构进一步激活了集体主义、人文精神、协和万邦的深层架构,契合受众读者内在思维认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16年《经济学人》关于社会法制方面的报道为语料,运用MIPVU隐喻识别机制及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原理,识别并归纳了语篇中的隐喻性架构,再运用架构理论对语篇中的隐喻架构进行深层分析。研究发现,表层架构上,各隐喻性架构的使用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深层架构上,外媒对中国婚姻和生育政策、老龄化问题和城市化进程方面的评价与报道多为消极,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体报道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为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力主文学尊重自然界的价值与权利,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亲和关系.将目光投向对自然的再现,对存在于文学中的自然原型作生态学的深层追问和及时性理论研究.生态批评的文学生态构想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话语对文学的管制,从而要求同在一个生态场域中的生态文学现实性地构成多种文学生态品格.生态批评通过将纯学术话语与诗性话语融合,文化性与审美性和谐统一以实现批评的理想吁求.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学因其蕴涵着深层的生态精神和人文关怀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生态批评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文艺批评.破解世界当代生态文艺话语的内涵和思想,展望中国生态文艺话语的前景,促进中国当代生态文艺话语体系的完善和成熟,为中国生态文艺批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促进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的人类家园.  相似文献   

6.
认知隐喻理论是近年来隐喻研究的重要派别之一,主要从人们日常的认知思维角度研究隐喻性话语。本文围绕隐喻思维与隐喻性话语的关系,从原始人类神话思维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从思维和言语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思维是在隐喻性话语中实现出来的观点;最后,简要论述了作为日常思维实现的隐喻性话语的表达与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来研究话语分析。用实例来探讨理解话语的整体意义,从而使说话者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暗藏自己的深层意图,听话者则能从其表层意义洞察其深层意图。  相似文献   

8.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路径是对话语采取生态视角的分析。本文试图把这一研究方法与话语分析者的生态哲学结合起来讨论,因为话语分析者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态观对话语进行解释和评估。文章指出,在话语的生态分析框架中研究我们信奉和践行的识构,可以揭示发话者所要表达的隐含意义和话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语言和语言使用对形成我们信奉和践行的识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保尔热”现象存在着明显的诗性的误读、时间的误读和文化的误读,这种误读又普泛存在于对其他主旋律作品的解读中。误读的表层原因是解读方法的简单化、形式化和解读心态的急功近利性,深层原因则是文化语境的制约,因而反思要超越话语现象本身,追溯话语背后的语境构成,艺术文本解读才有可能回归常态,并由此促进艺术生态、文化生态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保尔热”现象存在着明显的诗性的误读,时间的误读和文化的误读,这种误读又普泛存在于对其他主旋律作品的解读中,误读的表层原因是解读方法的简单化,形式化和解读心态的急功近利性,深层原因则是文化语境的制约,因而反思要超越话语现象本身,追溯话语背后的语境构成,艺术文本解读才有可能回归常态,并由此促进艺术生态,文化生态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话语韵律结构是话语深层信息结构的表层形式。话语调核重音具有信息聚焦功能,其位置受话语预设决定。有标记调核重音在话语中标记非常规焦点,常表示强调和对比的语法含义对调核重音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话语结构和话语含义,具有较高的语用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梭罗和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态隐喻是通过隐喻性的类比,将生态学的方法应用于新研究领域的一种方法。本文尝试用生态学中有机体和自然界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构,建立一个以《瓦尔登湖》为中心,由社会生态、思想生态、地域生态和心灵生态相互作用的模型,以期探寻《瓦尔登湖》所蕴含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13.
生态政治学、环境传播学、生态语言学等不同学科以人类话语体系中对环境问题的表述为切入点,对环境话语的研究既带有共同的生态价值关切,又带有与自身学科属性相关的不同理论视角,对环境治理方式、生态观念传播、话语生态性的描述与批评等进行研究,有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的话语元素。  相似文献   

14.
“生态”与“文学”的遇合,凸显出人的生态本质与语言本质,旨在构建以生命意识为主导的社会公共性话语。中国三十多年生态文学创作还存在着深层生态伦理矛盾、价值观混沌与审美性缺陷。这种情状尤需要立足中国的社会基础与历史复杂性,对生态文学作出本体论的澄明,使之在人类生存与文学创作上担负起引领性,成为真正的生命艺术。  相似文献   

15.
汉语隐喻性话语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但多是对过程的说明,缺乏机理性的探讨。本文用象征思维和知觉内容双重性构建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模型。全文首先说明汉语隐喻性话语可以抽象为"T→[转写为]S"结构;继而用美国哲学家诺伊的"感觉运动权变"理论中的知觉内容双重性解释为什么T在一定条件下由S表达;随后用象征思维说明S对T的象征关系;最后说明T内容的要素如何在主体意向性和语境的共同作用下以S表达式突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言 ,其深层思维意识和语言行为动机是语言外部形式的惟一基础。在英汉语信息转换中 ,正确地透过交际表层文字形式 ,深入发掘出话语的意识和动机 ,是英汉语翻译中最为关键的理念和评价标准 ,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研究话语意识和动机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只爱陌生人》是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早期作品,其内容涉及到了一些敏感的题材和伦理的禁区,但我们透过其文本的表层话语可以发现文本所蕴含的两性话语权利等深层意义,使"病态的""可憎的"等评价不攻自破。在此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为读者揭示其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话语研究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分支,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采用定量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2011~2018年间生态话语分析研究的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从生态话语的定义、特点、国内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综合近八年来的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发现: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日渐扩大和细化,但相关文献的核心期刊占比还是较少,重复性的研究过多而实证性研究不足。总体而言,生态话语能让人们从新的视角探索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着一定的研究前景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理解对方话语的能力是听话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听人说话,只有理解了,才能评价它,接受它,认识它。听话活动中理解话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话语的表层意思;一是理解话语的深层意思。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说的话,有些比较直接,只有表层意思,一听就能明白。但有时侯,为了某种需要,说的话就比较委婉、含蓄,弦外有音,言外有意,听的时侯,就不那么容易抓住话中的真意,摸不透说话人倒底是什么意图,因此理解话语的重点,是理解话语的深层意思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实践是一种情感劳动,涉及一系列情感体验。尽管两者之间不可分割,但很少有研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生态系统论为视角,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情感案例两种搜集资料的定性方法,对24名小学教师表达的情感文本进行编码、解释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内心经历着复杂、多样和分散的情感体验,并随着教师与每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在外观、宏观系统内报告了大量的消极情感;小学教师的情感劳动包括自然行为、表层表演、深层表演和蓄意偏差四种方式;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表层表演与消极情感相关,蓄意偏差、深层表演与积极情感相关,自然行为与积极、消极情感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