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新闻主要是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题材的报道。从狭义上说它就是以老百姓的身边发生的事情为题材,进行现场采访以及调查,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方式报道出去。从广义上说它是社会新闻的一种,其内容上主要是关注老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信息这些相关新闻事件为主的社会新闻体裁。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民生、民意、民情等三个方面,这会更好地亲近百姓的生  相似文献   

2.
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新闻战线要“走转改”,那么,基层在哪里?我的理解是: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基层就在身边,基层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基层不等于走贫访苦前不久,在山东省新闻战线“走转改”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我们说的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固然要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工矿企业,但是我们也要理解,如果有一个平民情怀,身边处处是基层.齐鲁晚报是一份都市生活类报纸,读者群体以市民百姓为主,新闻报道上更关注民生新闻.由于报纸定位和工作特点,记者编辑经常与基层百姓打交道,这些采访活动,应该与市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再次强调“走转改”,我的理解就是要更加深入实际,从过去的贴近向融入转变.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就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进行新闻内容的编制,是一种服务性比较强的新闻。民生新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新闻,民生新闻是用平常的语言说身边事,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对百姓关心的事、疑难的事进行评说、解决。民生新闻是走平民化路线,民生新闻的主持也应做到亲民,做好民生新闻的播音主持人,播音时的风格、语言、形象等都应注意与民生新闻相吻合,使民生新闻主持的效果得以实现。本文就民生新闻主持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就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进行新闻内容的编制,是一种服务性比较强的新闻。民生新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新闻,是用平常的语言说身边事,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对百姓关心的事、疑难的事进行评说、解决。民生新闻是走平民化路线,民生新闻的主持也应做到亲民,做好民生新闻的播音主持人,播音时的风格、语言、形象等都应注意与民生新闻相吻合,使民生新闻主持的效果得以实现。本文就民生新闻主持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这些年收视率之所以比较高,是因为它报道百姓身边的事儿,比较贴近百姓的生活,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可。但是它又呈现出了低俗化、娱乐化的发展倾向,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民生新闻报道的基层意识建构,体现了媒体的基层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学里经常提到、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就是说,新闻事件的发生离受众越近,越能引起受众的重视。对中国百姓来讲,世界的一般不如国内的重要,外省市的就不如本省市的重要,而身边的则会引起他强烈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我们知道,老百姓除对国家政局、经济发展、市场走向关心外,最让他关注的莫过于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琐事”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把"百姓生活无小事"这句话挂在嘴边,百姓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水电住房、养老保险、社会治安,还有文化生活、教育、医疗等等,很多所谓的"小事"恰恰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又往往是报纸版面最吸引眼球的部分.依照一般的阅读习惯,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度是由近及远,逐步呈弱减状态:最受关注的是身边的新闻;其次是本地的新闻;再次才是国内国际新闻.民生新闻是百姓身边事,它的价值取向是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自然是普通百姓最关心的.  相似文献   

9.
2000年大学毕业,我考进齐鲁晚报社,时任齐鲁晚报总编辑、现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郝克远先生告诫我说:多往基层走,多听百姓言,多往小胡同里钻,多往老百姓身边跑,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帮老百姓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困难,在小胡同里趟出一条事业大道来!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并不算一个新概念,说通俗点,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状态的新闻.白小易在<解读民生新闻>一文中提出,民生新闻采用民生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困,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它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DV新闻在全国各级电视台普遍存在。这些由老百姓拍摄的电视新闻,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感受的原生态的纪实方式,将老百姓的身边事、新鲜事、感人事带给广大观众,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栏目收视率普遍较高。最早开播DV新闻的是北京电视台的《百姓家园》栏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在不断进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冷暖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在改善民生方面我们党对老百姓做出了庄严承诺,"百姓的事就是大事"。因此,民生新闻应运而生,它以其广泛性、人文性、贴近性走进百姓心里,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为社会传播着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点评人寄语:嘉兴不大,也很温和,就像这温情细腻的江南。这里没有了撕心裂肺,有的只是默默无语……什么是生活?看了这些照片,我似乎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又是摄影?摄影就是记录,记录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和百姓,通过他们,讲述变革时代中人的故事,这才是新闻摄影的根本所在,也是摄影记者的责任。我觉得,新闻摄影就是要关注人,关注老百姓,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摄影作品就是要讲述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只有在情感上真正和老百姓融为一体,通过镜头讲述的故事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摄影记者只有在拍摄时有足够的情感投入,才能把照片的  相似文献   

14.
何为民生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是都市类甚至一些县级新闻媒体把大家的困难告诉大家,让大家关注大家、帮助大家。进一步说,民生新闻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从百姓的视角看问题,把老百姓身边刚刚发生的困难事、不幸事、不平事告知社会,通过新闻传播和评论发挥和强化媒体动员社会救援力量的信使功能,进而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部分,但已经独立成为都市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中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特色板块。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从传统意义上可以分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科教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一般认为,民生新闻是从社会新闻中提取出来的,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起民生新闻,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事。目前,无论广播还是电视,每个台都有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在这里,百姓心声得以表达,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话语权交给了受众,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为受众搭建起一个平台,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百姓疾苦,为民排忧解难。辽宁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记者应该"蹲点"的呼声日渐强烈起来,这呼声来自读者,也来自媒体本身。记者蹲点的这个"点",显然是指基层,而社区是基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记者驻守社区,就有了和居民群众见面交心的机会,才能挖掘到蕴藏在市井之中的民生新闻。我们通常所指的民生新闻就是再现社会真实情况,从老百姓实际生活出发,拓展到老百姓的生存现状和生活空间的新闻,这类新闻作品语言生动、有趣、质朴,重视细节描述,力争全面反映老百姓  相似文献   

17.
提起民生新闻,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事。目前,无论广播还是电视,每个台都有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在这里,百姓心声得以表达,我认为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话语权交给了受众,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为受众搭建起一个平台,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百姓疑难。  相似文献   

18.
陈臣 《新闻爱好者》2008,(12):38-39
一提到民生新闻,大家最先想到的是2002年元旦开播的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后来又有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贴近性、本地化、原生态是它最为突出的特征。用原生态的语言也就是老百姓的语言解读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大量"走基层"作品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百姓语言的运用是体现新闻接近性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体现群众观点的有效手段,是新闻表达沟通、影响读者的快捷途径,是体现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新闻文风的具体表现。百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新闻主题的表现,有利于准确表达群众的意愿,有助于突出人物特色和新闻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刘玲华 《传媒》2013,(2):50-52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类新闻受到普遍欢迎,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具活力、最有看点的部分.细细想来,道理很简单,因为电视新闻关注百姓,百姓自然爱看自己身边的新闻. 道理简单,不等于很容易就能做到.虽然近些年我们的新闻节目有所变化,但普遍存在的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还是离老百姓的生活不够近,新闻播音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高高在上的语态、完全的官方辞令、只唯上的工作状态,使电视播音工作离群众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新闻播音工作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自觉切实地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满怀真情走基层,意诚心正转作风,实话实说改文风才能使新闻播音工作"接地气""长灵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