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其感情体验的间接投入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领会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感受每一部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开始,逐步深入到创作者对作品付诸情感实践体验的全部过程。这不仅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投入的基本要求,也是情感体验投入在音乐教学中实现艺术超越的重要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2.
柯克《音乐语言》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版,时值西方音乐学术界崇尚形式主义的时期,自律论占据绝对的主流地位,体现了一种冲破形式主义牢笼,捍卫音乐情感理论的反潮流精神。文章以音乐能否作为语言表达情感,音乐怎样作为一种语言发挥作用,如何确定音乐词汇中的基本术语,以及音乐表现各种情感的途径等,对柯克《音乐语言》的研究过程与思路,结合音乐作品的例证,作了音乐语言与情感表现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谈文彬 《文教资料》2012,(21):83-84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作者从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音乐与语言的基本论述可知:音乐是来源于人类的内心情感,通过语言的协助以及一系列以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为材料,按照一定的音乐创作法则构建起来的人类情感的表达。因而得出这样的结论:语言是表达情感、思想以及理解的一个阶段或手段,也是音乐表达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一些标题来进一步理解音乐,但由于音乐语言、内容等一些的不确定性,不能单方面依靠语言来理解音乐,所以要辩证地对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琉 《教育艺术》2010,(2):23-24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情感最完美的表达形式。钢琴是极具表现力的乐器,它可以弹奏出如交响乐队般的音响效果来。也可以表现出流水般细腻的音乐形象,因而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钢琴音乐作品是作曲家与演奏者情感的表达。在创作及演奏的过程中,作曲家和演奏者以多种方式、不同层次地表达自我的生命体验,传达着钢琴音乐作品情感表现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李长江 《新疆教育》2013,(9):190-190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情感的领悟。通过欣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智力,从声音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王珏 《宜宾学院学报》2007,7(9):108-109
各种艺术载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音乐与文学也不例外.文学作品追求音乐美,音乐作品追求文学性,两者相得益彰.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比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田艺 《华章》2011,(29)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牵扯到认知,记忆,情感,理智,直觉,才能,想象等各个方面.而音乐想象hi贯穿整个过程的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本文对音乐表演中的音乐想象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围绕音乐表演中想象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特点,给出了音乐表演中想象的培养方法,为提高音乐表演的水平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音乐鉴赏即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是音乐欣赏人通过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引起音乐欣赏人的共鸣并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情感体验的过程。高中音乐鉴赏课就是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而产生新的情感体验的一门课程,学生不仅通过音乐鉴赏可以全面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且也使学生在体验中情感得到  相似文献   

10.
正音乐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我们对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也逐渐重视起来。纵观大量的音乐作品,我们并不难发现其中包涵着丰富多样的情感,情感是支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的关键性因素,情感能够牵动学生的心,同时情感也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一起感受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最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理音乐作品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音乐作品处理能力既不是单纯的乐感,更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它是一个融文化素养、乐感和技术于一体的一个个人素质体系。文章以钢琴教学为例,试图从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正确的读谱、旋律的演奏三个方面入手,探讨高师钢琴教学中音乐作品处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排舞是一项时尚的群体性健身项目,习练者的节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节奏能力分为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节奏能力两个方面,因此,应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去培养排舞节奏能力,在音乐感知能力方面需从音乐旋律、节奏与节拍、对乐曲的领悟三个内容入手;在动作节奏能力方面需从音乐与动作配合、舞步动作方向内容入手,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舞者的排舞节奏能力.  相似文献   

13.
郭芹纳《训诂学》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特点为语料详实,见解新颖,且适宜于教学.文章条辨其语言材料十三则,以期能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4.
阐述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应加强健美操及相关理论学习,多渠道积累动作素材,加强对乐曲实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音乐关主要表现在适度和谐的响度,快慢交替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到好处的重音,灵活巧妙的停顿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和顿悟能力,是语言训练熟能生巧的表现。语感的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文章拟从语音、词汇、汉字、语法、语境以及文化教学等方面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教学和歌唱实践中,歌唱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歌唱语言技术时歌唱的音色、共鸣、呼吸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更加明确了歌唱语言的特点,进而为增强教学实践实效提供可能,并为声乐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语感能力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现代化阅读教学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学生面对阅读材料,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东西,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最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未来基础师资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的有力手段。但我国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我们要转变观念 ,大力加强高校音乐教育 ,使音乐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白族白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代,洱海地区的人们已使用铜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时代和秦汉时期不断加深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及隋唐时代的衍变,元明时诞生了戏曲音乐形式“吹吹腔”,后又在清代出现“大本曲”说唱曲种。两个曲种在白族地区多年流行传唱。自1954年第一出大本曲剧《施善册入社》在大理上演后,文化部门将“吹吹腔”和“大本曲”合二为一,命名为“白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