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睿 《学语文》2009,(2):43-44
姓氏人名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近年来日益引起语言学者的重视。本文以泰安市凤凰小学全体学生的姓名为研究材料,分别从姓氏比例、音节组合方式、姓名的构成方式,姓名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田颖 《海外英语》2013,(5X):182-183
英语姓名作为英语文化的载体,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或普通的语言现象,同时也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英语社会文化系统的镜象。该文从英语姓名的结构特征、姓名来源与历史渊源入手,阐述了英语姓名中所蕴含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价值理念,社会经济,强调个性等文化内涵。对英语姓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从而全面、深刻地领会和掌握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民族智慧与文化的载体,其中的习语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中的习语十分丰富,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大不列颠民族的生活哲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风土人情。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习语是英语国家口头表达出现率最频繁的语言。在英语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凝炼性及使用频繁程度方面,习语更是首选。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英语姓名的演变做了高度的概括;在此基础上,对英语姓名的命名模式做了探析并试图对英语国家重名率高这一特殊现象进行解释。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英语姓名语源及其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的丰富文化内涵,姓名不仅是区分个体或群体的语言符号,更隐含着一个民族的风尚习俗、宗教信仰、自然地理、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英美民族历史文化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英语和汉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在姓名上各有千秋,各个民族命名的方法,以及姓氏的来源都不同,同时,姓名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姓名需要借助语言来标记,语言优势文化的编码,而且,姓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他包含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其综合性文化特征是很明显的,因此姓名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将就姓名来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姓名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现方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英语姓名的结构特征、起源等入手,着重探讨英语姓名中折射出的英国文化,如英国早期社会发展史、英国人的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以及价值观念等,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邓笛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133-136
英语姓名并非仅仅是一个符号,而且涉及修辞问题,与人的行为、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在文学作品中,姓名往往还是作者根据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身份或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精心设计的。英语姓名的修辞现象给翻译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是解决英语姓名翻译困难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婷 《考试周刊》2008,(10):179-181
姓名是汉英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了解中西姓名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使学习英语的中国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体会中西文化差异,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对外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减少误会和摩擦.中西姓名在姓名结构、姓氏来源以及取名方式和习俗上都各具特点,并且非指称用法的英文人名这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有一句名言:“英文不是中文”。英语和汉语各有自己的规律。因此,把握好二者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或英汉翻译大有裨益。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英语中存在着一种为汉语所没有的语言现象:数个语言单位表示同一语义。而这一语言现象为不少人所忽略,因而,常常造成对英文理解的偏差或英汉互译的误差。为此,本文拟就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负迁移因素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因此在目标语词汇学习中母语会对其产生干扰或负迁移现象。汉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不一样,容易产生负迁移,这是英语词汇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语言教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交际、那么词汇教学也应该服务于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