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人物通讯,是我国新闻报道体裁中的一个独特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报道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就是由小人物彰显大境界,用小故事描写大生活和以小情节刻画大情感的“三小”与“三大”。  相似文献   

2.
人物通讯,作为报纸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越开越娇艳了。特别是随着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等节目的推出,全国各地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晚报类、副刊类报纸也相继推出相似的栏目,一大批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乃至普通老百姓活跃在报纸版面上。这些通讯报道弘扬了社会正气,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瑕不掩瑜,随着报纸上人物通讯出现频率高了,采写短平快了,个别人物通讯也难免出现瑕疵。要使人物通讯更加生动感人,必须注重“三要三忌”。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五一”前后的日子里,工人日报加大了对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有的是中宣部等领导机构指定的报道重点,有的则是工人日报的“自选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工人日报的人物报道,不仅在版面上得到重视,并且在稿件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出现了“时代风采”、“劳动者之歌”、“劳模写真”、“走在路上”等有特色的人物专栏,并已经出现了一批对人物报道有兴趣、有水准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报纸上人物新闻(消息)多起来了,刊物上探讨人物新闻问题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于是,“新闻人物”这个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过去,我们在运用人物报道的形式方面,偏重于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等。在介绍经验、研究业务的文章中,若论及人物,都不用“新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重点报道,被称之为“典型报道”。这是大众传媒所必须承载的“宣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媒体责任之一。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典型报道”也带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和难度,如何在突出主题的过程中,规避语言表现的“假、大、空”和人物塑造上的“高、大、全”,是“典型报道”一直所面对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新闻报道技巧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背后体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认知“典型人物”,受众怎样认同“英雄榜样”。2004年5月,笔者作为央视新闻中心报道组成员,跟随中央新闻单位采…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说:“除了沙漠,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也是如此。“①于是,以先进、中间和落后人物为对象的典型人物报道(以下简称“典型报道“)似乎也要万年长青。然而,雷锋、焦裕禄时代终究远去了,随着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和思想的日渐多元,典型报道再也不能像“魔弹“一样发挥威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劳动者》和《劳动者之歌》各50篇新闻报道,对比二者在人物报道方式上的不同。通过分析得出在“走转改”活动下的劳动者新闻较以往的报道有很大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三个贴近”:更贴近群众——广深化的人物选取:更贴近实际——平视化的报道角度;更贴近生活——立体化的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8.
新闻“四化”指的是电视业界流行的报道方式:“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在实际报道中,要将这“四化”的顺序反过来,也就是先从细节说起.然后讲人物故事,再把故事与相关事件联系起来,最后做主题提升。节目进展的脉络是:细节、人物、故事、事件、主题。  相似文献   

9.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10.
典型,是指某些具有示范性、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组织典型报道既是党委机关报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党报与生活服务类媒体相比所特具的竞争优势。因此,典型报道历来为各级党报所看重。典型来自实际,来自生活,来自群众。因此,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衡量典型报  相似文献   

11.
胡伟 《军事记者》2006,(6):60-60
军报记者部副主任刘声东在《记者,可以当得更好些》一文中写道:“严格地说,不会写人物就不配当记者。许多名记者都是善于写人物的‘人物’。写人物,在人物的相貌与心灵之间,重在也难在写心灵;在人物的事迹与思想之间,重在也难在写思想。在人物心灵和思想的描写刻画过程中,最见功夫的又在‘厚重’和‘神韵’四字上……”写活心灵,凸显内心,要求记者有颗敏感的心,先与采访对象心灵相通,“读懂”对方。记者不仅是受众的“眼睛”,更应通过自己的观察,“复制”出报道对象的情感世界。记者如果没有心灵上的感动、感悟,往往写不出“神来之笔”。有…  相似文献   

12.
通常企业报认为报道不出什么质量高的新闻,原因在企业范围小,难以出现影响全局、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其实这个理由不大能成立,因为任何一件事、一个人物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狭小范围的。如焦裕禄就生活在一个小县里,可能在穆青没有报道他以前,那个地方的记者也和上述企业报人的看法相似。而相对地说,国家领导人当然是重要新闻人物,可是在他们频频见报的重大活动的报道,真正获奖的新闻作品却为数极少;与雷锋、焦裕禄这些人物报道,一次见报就成传世佳作比较,对后者的报道反而成功率高得多。既然这种“范围论”不成立,企业报人为何常有这种困惑呢?因为事件、人物本身就是身边的现实,是很“平凡”的;甚至  相似文献   

13.
汪帆 《视听界》2013,(3):116-11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广播、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报道方式,除了精心策划、组织,还要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才会好听、好看。“见人”是指报道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见事”是采用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见情”是记者在写作中带有情感;“见理”是报道要有思考,融深刻性、思辨性于报道中。  相似文献   

14.
深度综合性报纸与产业报在深度报道上的差别,如果通俗地表述,前者是“过地水”,后者是“水过地”,所谓“过地水”是浅层次的报道,大都是讲做什么;而“水过地”是深层次报道,重点讲的是怎么做,把这个概念演绎开来,可以说深度报道是行业报主要特色。例如物资行业全面推行“物资配送制度”,这是物资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物资报的宣传报道重点之一。但对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来说,  相似文献   

15.
在人物通讯中,“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正确地把握和表现它,对于搞好人物通讯,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何为人物通讯的根所谓人物通讯的根,就是作者在采写过程中,对被报道人物思想行为的心理依据的把握和表达。形象地说,如果把一件人物通讯作品比作一棵树,作品中对所报道人物“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方面的表述,相当于树的枝干的话,那么对“为什么这样做”方面的把握和表述,则相当于树的根。根据作者对人物根的处理方式,可将根分为“明根”和“潜根”。所谓“明  相似文献   

16.
深度综合性报纸与产业报在深度报道上的差别,如果通俗地表述,前者是“过地水”,后者是“水过地”,所谓“过地水”是浅层次的报道,大都是讲做什么;而“水过地”是深层次报道,重点讲的是怎么做,把这个概念演绎开来,可以说深度报道是行业报主要特色。例如物资行业全面推行“物资配送制度”,这是物资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物资报的宣传报道重点之一。但对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来说,  相似文献   

17.
近来读报,深惑不少人物报道不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往往是概念式的形容词一大堆,使人感到宣传腔太重,留下印象不深。譬如,报道老年学者,往往是“两鬓斑白、精神矍”、“思路敏捷、谈锋甚健”。报道优秀党员就是:“一生坎坷,对党忠诚,工作兢兢业业,处处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等等。当然,这类形容词并不是绝对不可用,但光靠这种空泛的形容词,即使堆砌得再多,也难把人物写活。晋朝名画家顾愷之给大臣裴楷画像,裴楷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创新“三农”报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让思想“立”起来。记者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分析现象看问题,挖掘出思想,梳理出道道。出思想、出观点,报道才能出新出彩。二是让人物“活”起来。以平民视角来观照和处理新闻,写人的想法、人的活动,努力体现“三贴近”。三是让故事“亮”起来。讲究原汁原味,展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采用见人见事的故事化手法,使报道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典型人物的报道,需要反映人物、事件的本质特征;需要尽可能地利用丰满、生动的典型材料来概括广泛的现象。而电视典型人物报道中,在使用典型材料宣传报道的同时,对一些非典型材料,对人物的“非典型行为”的刻划、描写能使人物更贴近生活、更具真实性,丰富生动了电视画面内容,也遵循了典型报道讲究与受众的接近性,注重了从受众的需求发掘报道主题的新闻规律。典型人物的“非典型行为”是新闻传播忠实生活、提炼生活不能回避的事实。笔者在这里所说的“非典型行为”,是指典型人物生活和工作中与常人无异的行为举止、情感脉络甚至性格…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军事典型报道比作是军事新闻的“航空母舰”,那么人物典型报道可谓是“航空母舰”上的主体。大力宣传报道人物典型,是我军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的“喉舌”,近年来成功宣传了李国安、范匡夫、杨业功等一批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军事人物典型,给三军将士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