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慧 《青年记者》2016,(17):86-87
新时期,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打造集成服务,推动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转型升级,着力实施“阵地前移”战略,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身,打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媒体舆论平台,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传播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2.
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庞大、持久的系统工程。主流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探讨以主流媒体为传播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舆论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结合以往"舆论场"理论,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三个维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吴迪 《新闻传播》2023,(17):19-21
全媒体时代借助于新技术赋能,人民法院要从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和舆论生态等方面综合发力,将传播技术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在复杂的网络舆论场中因势利导,有效提升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过程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传播优势,探索从健全典型案例效力实现的体系机制和加强典型案例普法宣教的示范价值等方面,在实践中有力提升典型案例的综合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核心优势在内容生产,以文字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由于报纸每天只能出版一次,内容优势大打折扣。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报业得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全媒体传播,不仅可使内容信息“有声有色”,而且也可在争夺传媒市场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全媒体实验其实质就是通过内容生产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5.
"好人帮"大型全媒体公益互助平台,是贵阳广播电视台2014年下半年倾力打造的全国首个全媒体大型公益互助信息平台。平台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主流媒体优势,以"将善良融入生活、用善举温暖人间"为宗旨,打造由主流媒体、政府职能部门、公益组织、社会人士、爱心企业等各阶层构成的大型公益互动平台,通过平台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着新的形势,也具有新的特点。从微时代的背景出发,基于国家与个体关系理论,分别选取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郭明义个人微博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为研究样本,从微博粉丝数量、微博热点内容及关注度(评论数、转发数、点赞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官方与民间舆论场互构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更为主动、传播内容由内省到外化、传播主体由自塑到他塑。  相似文献   

7.
杨树弘  颜明华 《传媒》2023,(14):32-34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道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数字经济、网络社会和新兴数字文化日益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尤其具有紧迫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明确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价值与诉求,廓清发展路径,以体制机制、技术驱动、内容升级、平台聚合为着力点,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扬 《传媒》2024,(6):51-54
基于抖音平台的数据分析,本文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主要是非政务新媒体账号、传播内容主要是截取的视频片段、传播效果对既有流量依赖较大、政务账号传播能力强于非政务账号、沉浸式共情内容更易成为爆款,但也存在传播内容顶层设计不足、短视频逻辑性思想性不够、以小见大的生活叙事较少、非政务账号发声积极性仍需提升、“信息茧房”影响短视频传播效果等问题。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视频传播,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内容为王、遵循传播规律、建立激励机制、规范算法技术。  相似文献   

9.
关国锋 《传媒》2023,(16):19-22
顶端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端算法、传媒数字化基础平台,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并以“平台+媒体”的方式融合了河南商报等3家媒体和公司;聚合创作者1.5万余人、矩阵粉丝3000余万,实现月传播量62亿次,形成较大影响;并初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探索形成了“低成本、高增长”建设主流媒体平台的新路子、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语境下的数字化表达从多个维度解构传统伦理价值:草根传播使传统精英和权威主义遭受危机;对技术的迷信使人们陷入"数字化生存"怪圈;碎片化传播使集体主义价值和整体性原则被消解。全媒体发展的价值原点和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当前,全媒体重塑主流价值观可通过三种路向:通过全媒体执政和微政府打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主流价值的核心;通过提升全媒体尤其是草根媒体的文化自觉,完成多元文化正面价值的交融与化合;通过儒家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转换,实现传统伦理价值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核心优势在内容生产,以文字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由于报纸每天只能出版一次,内容优势大打折扣.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报业得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全媒体传播,不仅可使内容信息"有声有色"而且也可在争夺传媒市场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既有的受众、信息传播及媒体生产的概念和含义,整个媒介生态乃至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都随之产生了变化.在全媒体时代,传播力不再只是测量传播效果的一项指标而成为衡量整个传播机构整合力、执行力、覆盖力、品牌力等的一个坐标系.媒体竞争的核心正是传播力的竞争.气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内容,在全媒体平台上如何实现传播力的拓展?如何理解以传播力为核心的气象媒体发展战略?本文将围绕这些论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不足及原因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当下,各类新闻媒体拿出大量的版面、时长和网页,专题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综合运用深度报道、图片漫画、电视专题和主题影片、视频等,营造了全方位、多维度、全媒体的报道格局.但是,从批判的角度来看也不难发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文字报道“贴标签”的多,深入挖掘和宣传先进人和事的少;电视专题和主题影片流于形式的多,深入挖掘精神实质的少;网站网页罗列标题、“画皮充数”的多,实实在在突出主题、形成声势的少,等等.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推动全媒体融合下的新闻制播体系建设,已成电视台创新发展的一大要务。打造新闻制播全媒体融合平台既是搭建技术平台,也是再造制播新流程。文章针对以上目的,阐述了全媒体融合下新闻制播流程的新思路,同时,提出了建设全媒体融合平台的技术构架,力求使传统电视台适应当前信息传播移动化、碎片化与社交化的特点,在新闻传播新形式下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朱江 《中国记者》2018,(2):113-114
《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编辑部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报道中,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传达了积极的思想性,打造了一批有高度有温度暖人心增信心的作品,提高了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新征程,在理论上概括、在实践中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模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议题和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宣教”模式。这一模式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价值观传播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关键在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强调大众宣传与国民教育两种传播方式的并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生成于中国价值观传播经验的价值观传播模式,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传播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深入、鲜明、具体、新颖、丰富的节目内容,全频率、全时段、全栏目地深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有广播特色又与新媒体融合的形态,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小中见大"的公益广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履行国家电台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平台的普及,信息的多元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效果,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困境,利用传播学的相关原理,提出了增强其传播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出版深度融合为出版业擎画了新蓝图,使出版业迈向了新阶段。然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足、平台全媒体化进程较慢、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出版业的转型发展。对此,优化人才队伍、整合传播平台、创新传播内容形式成为出版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四全”为主导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传播更加智能化,影响了社会各层面的发展和深层变革,亦对中国武术格斗赛事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在全媒体语境下,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坚持党领导下的新闻观和宣传观,借助传统媒体传播,主导武术格斗文化话语权;运用新媒体传播,打造优质传播内容;多方并举优势互补,编织全媒体宣传网;传播主体、平台、客体三方合力,扩大传播影响力等才能全面促进中国武术格斗赛事国际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