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回忆少年生活的一篇记实散文 ,选编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二单元。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因此 ,教这篇课文 ,我本着这个要求去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比较长 ,它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 ,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因此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边读边归纳出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同学们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件事 :(1)无名无姓的女工 ;(2 )日常的粗俗 ;(3)烦琐的规矩 ;(4)讲“长毛”的故事 ;(5 )谋害隐鼠 ;(6 )主动给“我”买来《山海经》…  相似文献   

2.
“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一个是zhǎng。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乳母“长妈妈”。课文下的注释是这样写的:“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后文中的阿长也是指她。”课文的编者对“长”的注音有待商榷。查字典可知:读“长cháng”时,有四个意项。第一是指长度;第二是指跟短相反;第三是指长处,优  相似文献   

3.
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称之为“春秋笔法”。因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以一字为褒贬”,含有“微言之义”,所以有了“春秋笔法”之说。鲁迅回忆幼年时代的保姆长妈妈,确实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可谓春秋笔法。感受鲁迅的情感,揣摩鲁迅的写作,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题目不写“阿长”或“长妈妈”,而是“阿长与《山海经》”,是要突出《山海经》一事,自己幼年读到的《山海经》是阿长给“我”买来的。说起来也无非小事一桩,无非是帮“我”买到了几本小书。这类事,常人早忘了,鲁迅却一辈子不忘,鲁迅不忘人家的好处,是一种善性,一…  相似文献   

4.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在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文中的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一事,则写出了对她的充满尊敬和感激之情。本文是如何把这一人物形象写得如此清晰?我认为应该得益于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5.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买《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又风趣地表现了“我”与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妈妈的回忆     
<正>课文《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铲地、栽花……她的童年快乐又自由。然而,我的妈妈却从未和我提起过她小时候的事,她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决定借助老师布置的口语交际作业走进妈妈的童年。“妈妈,老师让我们了解家长的童年是怎样的。”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7.
嘉宝 《高中生》2015,(7):23-24
妈妈总是提醒我说,我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其他小孩都哭着叫妈妈别走,而我却在催她离开。她总是颇为自豪地向别人说起这件事,但对我说时,她欲言又止,似乎在说:“是啊,你总以为自己长大了。”我正是从妈妈那里继承了这种独立的个性。我不会轻易崩溃,她也不会;我宁愿当施助者,也不愿做受助者;她总是先替别人考虑,然后考虑自己,我也一样。看到我身上的这些特质,妈妈有时会不太好受。比如,我在12岁时独自一人去波多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生没有为他的母亲留下文字,对他的保姆长妈妈却倾注了一腔深情,专门写了一篇《阿长与〈山海经〉》以示怀念,而且怀念之情的深切让人唏嘘不已,这说明长妈妈对幼年鲁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然而解读文本,我们很容易有这样的感觉,长妈妈对幼时的鲁迅似乎没有特别的爱,而让鲁迅感动的主要原因就是买了一本《山海经》。当然,幼年鲁迅对这本书念念不忘,而目不识丁的长妈妈居然满足了他的渴求,这种感动是铭心刻骨的。我们作这样一番假设,如果没有《山海经》一事,鲁迅会著文怀念长妈妈吗?这当然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我们挖掘得更细一些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9.
Jay帅帅酷酷地唱着:“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听说这首《听妈妈的话》还因为温暖感人、积极向上而八选了台湾小学教材。  相似文献   

10.
<正>作者写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才能感动读者呢?“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道出了一个写作的真谛。写人叙事散文要想感人,不妨在核心事件上遵循以下三点:一、铺垫蓄势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女工,她走起路来自然要费事得多。买书的大街离“我”家很远,正月间书店都关门。阿长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我从小就缺乏安全感,总觉得没有人真正关心我,只有当我做出成绩时我才觉得别人会意识到我的重要。也许是从小妈妈灌输的思想——人心险恶,我对别人总有防备的心理。我的人际关系不错,但我内心对别人总是不会完全信任,习惯性地自己搞定一切。很多事我自己处理不好,或者不愿去做,但环境决定我不得不做,内耗太大,这样就总是让自己受伤,受伤了便会躲在黑暗的角落独自舔舐伤口。当有人试图接近我给我关心时,我会立刻让自己强悍起来,拒绝关心。朋友说我这时就像只刺猬,会让关心我的人受到伤害,次数多了,身边就不会留住真心待我的人。我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的女儿让我辅导她的习作,题目是“妈妈的爱”。她选择的是一个送她去医院看病的例子,写得很是平常,而且这个事例显然是编出来的,具体的场景一点没有描述。对于女儿如此选材我很是不满.于是启发她:作文选材首先要选取自己真实经历的事。其次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你在何时、何地、哪件事中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呢?我连问了她两次,面对我的追间,女儿沉思了一会儿,说:“不知道。”我有些怀疑女儿的回答,又启发她:“你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我做的哪件事让你感受到了妈妈很爱你呢?”女儿仍是摇头。我有些泄气。难道在女儿眼中我竟是个不爱她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请让我们先看一个语言片断: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 这是鲁迅先生描写儿时保姆——阿长话语中的精彩一笔。从文意上看,“三哼经”当为《山海经》。那么,阿长为什么称《山海经》为“三哼经”呢?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她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劳动妇女,不识书名,而听偏其音。二是因为她急于告诉  相似文献   

14.
傅悦同现在三岁半,但在“四海”学习四个多月却已能背诵很多大部头的古文经典,其表现让我们成年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从一个只知道满足自我的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原来她有什么好吃的从来不让别人吃,别人硬要吃她就发脾气,跟她讲道理她不听,还说:“谁买的谁吃。”现在她已经完全变了,总是主动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而且从中也感受到了快乐。妈妈生病了,她主动帮助妈妈端药,还诵读《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的词句,把药送到妈妈嘴边。仅仅三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举动让我们很受震动。她总是主动帮家里做家务,而且把此事已当作…  相似文献   

15.
妈妈很关心我,可她关心的方法有时却“土”得让我难以接受。土政策之一:妈妈给我买内衣,只要是棉的,不管多贵,她都买。有时甚至连奶奶从前自织的土棉布,她都会拿来给我做内衣。不管我愿意不愿意,她都非让我穿,她说:“化纤布料对小孩的皮肤不好。”可买外套就不同了,越是化纤越买。妈妈说:“这布料既便宜,又好看耐穿。”  相似文献   

16.
[案例1] 在《掌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对课文“补白”的方法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英子的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_______时,她_____地想_______。”在理解掌声的含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 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彤彤的生日,她妈妈带来了大蛋糕,让彤彤在幼儿园过生日。当我打开蛋糕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我请每个小朋友对彤彤说一句祝福的话,彤彤有礼貌地一一表示感谢。接着,我们点蜡烛、吹蜡烛,分蛋糕、吃蛋糕。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样子,我问“:过生日开心吗?”孩子们的答案是一致的——“开心”。“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日呢?”龙龙说“:我出生的日子就叫生日。”“那么是谁把你们生出来的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妈妈!”妞妞说:“宝宝在出生前住在妈妈肚子里,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也越来越大。”“妈妈肚子大,做事情方便吗?”婷…  相似文献   

18.
“温馨家园”的魅力在于温馨,温馨的故事,温馨的亲情,这种温馨的故事与亲情都发生在家里,所以“我爱我家”,爱家里的每一个人。二年级小朋友李晓丹的《我给妈妈添衣裳》叙述了小作者秋夜为看书入迷的妈妈添衣服的故事。可别小瞧了这简单的事,能够关心别人是培养伟大人格的开始,由关心妈妈再去关心别人,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文章写得简朴而细腻,感情纯真,所以能感动读者。四年级小朋友葛肖肖的《放大镜》,故事更完整些,亲情也更浓烈。爷爷眼力不好,看书时书本“几乎贴到脸上”,小作者便做起了有心人,一天一天…  相似文献   

19.
[案例]   在《掌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对课文“补白“的方法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英子的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___时,她___地想___.“……  相似文献   

20.
莉莉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她一直和妈妈关系很好,青春期时也没表现得逆反,按中国家长的话就是“一直非常听妈妈的话”.妈妈让她做什么,她都会很努力、很认真.有人问莉莉原因是什么,莉莉轻松地说:“没什么原因,因为我让妈妈做的事她只要答应了,她每次都很认真、很细致地做,甚至比我让她做得还好.”莉莉讲了这样的故事: 我五岁那年的冬天,妈妈给我讲故事,故事中的小朋友在吹泡泡,我说我也想吹.妈妈说,天这么冷,做泡泡的叔叔阿姨们都没出来,等天暖和一些,五月份左右,妈妈给你买个泡泡吹.小孩子就那么一说,很多家长为了打发孩子也就那么一答,这事就过去了.可到了五月份,当我从幼儿园门口出来时,真的看见妈妈手里拿着吹泡泡的瓶子,正向我摆手.这件事虽小,但它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