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弘扬劳动精神,学生从小应当崇尚和尊重劳动,并参与一定数量的劳动。劳动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成为国家“五育并举”方针之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致力于改造教育、服务民众,建立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做”是基础,“教”和“学”是做的延伸,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去学,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做”换言之就是劳动,劳动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劳动教育成为国家“五育并举”基本方针的背景下,梳理陶行知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为中学历史乡土史教学提供了诸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晓岚 《江苏教育》2022,(87):48-50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劳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所以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起”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承”于学生的自然天性,“转”于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合”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学校的劳动教育要找准基点,创设场域,设计课程,突出评价,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劳动教育是培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而言。文章重点聚焦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策略,实现劳动教育的幼小双向衔接,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范畴,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为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培养劳动者”。可见,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各个层面,探究其劳动价值,并内化为价值观。我们常说“劳动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所以,劳动教育应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发挥其真正的“育人功能”,尤其是体现在“心育”这一环,本文结合实例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5.
徐伟伟 《天津教育》2023,(28):123-125
<正>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改革方针,这些方针基于生活实践,赋予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更深刻的内涵,丰富了劳动价值观。相较于德智体美教育,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在劳动素养方面存在短板。破解“自然缺失症”困境劳动教育的路径应坚持生活化的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开辟多条劳动教育渠道,构建形式多样的劳育载体,投入多维度、多场景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教师也要具备多种动手劳作的技能,为学生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6.
杨勇 《生活教育》2014,(7):99-10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他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就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引领学生开展生产劳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亲近大自然活动,引导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从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基于儿童生活的劳动教育对学生获得生活技能、养成良好品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立足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打造家校社共频劳动圈,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构建“生活大学堂”劳动课程内容、改革劳动教育评价,使学生在不断丰厚自我、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中塑造有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向美少年”。  相似文献   

8.
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2019 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为落实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必要的素质教育体系。在“智育”占据学生了绝大多数学习生活的现状下,笔者尝试以劳动教育来治愈学生奔忙于学业中“忙碌的神经”,让劳动艺术化起来,以美的姿态来引导学生学会用劳动来享受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杨招娣 《新教师》2023,(4):54-55
<正>劳动是学生接触世界、感受生活的方式,也是感知探索世界、习得劳动技能、增强生活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在当前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中,因劳动教育的缺位和异化,学生劳动技能的养成可谓“纸上谈兵”。一、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现状通过对小学生劳动现状的观察,笔者发现他们的劳动习惯养成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1.脱离生活,劳动观念淡薄。如今,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变得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22,(6):40-43
<正>如今,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的“劳”字不再可有可无。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价值。劳动教育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外的劳动教育是怎么做的。日本: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1.课程体系日本的劳动课程体系历史悠久,备受认可。劳动课程是日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从幼儿园开始,  相似文献   

11.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劳动是个体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劳动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处于成长早期,在此阶段要多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积累成长所需的经验。马鞍中心幼儿园注重开展“耕读教育”,提倡让幼儿参与种植劳动,通过家园共育创设“家庭试验田”,以此为基础实施幼儿劳动教育,引导幼儿在自然中体会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重要作用。崇阳县第五小学紧扣“校园、花园、菜园、家园”开发了三类劳动教育课程:基础劳动技能课程、劳动实践拓展课程、跨学科劳动融合课程。一、基础劳动技能课程,锻炼生活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开展劳动教育要立足生活实际,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如清洁校园、烹饪、手工制作、园艺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劳动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媒介。劳动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教育进行融合,是实施“大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在数学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要发掘劳动因子,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质量,优化学生的劳动品质。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地拓展学生的劳动时空,让学生通过劳动推动自我的学科学习,让学生通过劳动美化自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环保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学生现实生活,通过“精心选用生活材料制作学习用具”“自觉依托生活元素设置活动主题”“合理选取生活事件安排体验活动”“有机关联生活行为开展学习评价”等策略,渗透环保意识,激发环保情感,培养环保能力,使学生养成环保习惯,真正成为文明生活、绿色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劳动档案,引导主动劳动”“树立劳动榜样,激励争先劳动”“加强劳动实践,拓展生活劳动”“提升劳动品质,造就光荣劳动”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6.
《贵州教育》2023,(6):16-17
<正>在这里,学生每周至少有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每学期有一次劳动教育考核;在这里,学生会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如到天麻基地了解天麻种植知识、到绿茶基地亲自动手体验制作绿茶的过程……这一切,皆源自毕节市赫章县哲庄镇中心小学推行的一套“N+131”劳动教育模式。“N”指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包括:学工类劳动实践、学农类劳动实践、商业类劳动实践、服务类劳动实践、创作类劳动实践、养殖类劳动实践、烹饪类劳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劳动教育实施中,“以集体劳动为主”应该成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基本形态。集体的形成首先是基于共同认同目标,又是基于“自愿”的性质。集体的形式很多,班级不是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唯一集体”。在集体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劳动教育效果,激发青少年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真实情感。有效劳动集体的形成可基于培养青少年的集体关注力、明晰劳动的道德意义、家校协同合辙、“集体”是劳动教育的“方法包”等。  相似文献   

18.
王信义 《知识文库》2023,(10):186-188
<正>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但仅仅通过开设一门“劳动技术”课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的人了吗?事实未必如此。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平日过的是少爷小姐的生活,便念尽了汗牛充栋的劳动书,也不算是劳动教育。”我们必须找到劳动教育的新支点,做到课内与课外、知识与实践、学习与劳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过上劳动的生活,方能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真正发挥它的综合育人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二十四项常能”的课程开发。劳动教育需要支点,而与此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是最好的支点。  相似文献   

19.
张胜兵 《四川教育》2022,(Z2):16-17+21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育”中具有实践性和融合性的教育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厘清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即生活”,揭示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求服务”,指明了劳动教育的路径——“在劳力上劳心”。这些都对建立学校劳动教育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聚焦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三大问题,着力探讨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向与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合乎生活”的劳动教育思想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劳动教育是在一定的时空下进行的。从时间维度来看,劳动教育既要关照现代生活,也要“回归”野人、前人的生活,还要关注未来的生活。从空间维度上看,劳动教育要运用空间中所有的积极势力去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其一,劳动教育要构建合乎乡村生活的劳动教育空间,培养乡村社会空间中不同群体的生活力,激发他们投入社会改造的潜力与积极性;其二,劳动教育要构建合乎城市生活的劳动教育空间,使人成为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的现代人。陶行知“合乎生活”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实施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