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谁配合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1,(17):28-29
最近,笔者应邀担任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委。在评议时,有人慨叹:“某老师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乍一听,说得似乎很客观。倒是有一次听了特级都教师于永正的课,才知道课堂上只有学生跟老师紧密配合,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课前谈话,有一名学生表态:“我们一定跟于老师配合好。”可于老师却立即更正“不,是我跟你们配合。”顿时,课堂内,掌声雷动。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课堂上究竟是谁跟对方配合,这句话作了明确有力的回答。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则成了演出“教案剧”…  相似文献   

2.
<正>“妙处难与君说”“画龙点睛”,通常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做课,就像在写一篇大文章。要判断一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如何,常常可以考察他是不是懂得“画龙点睛”,考量他“画龙点睛”的内容、层次和格局。课堂教学中,年轻教师的设计常常是学生“画龙”,教师“点睛”。评课时,我说:“您那些总结性的点睛之笔,学生都能说的,应该让学生说。”年轻教师眯着困惑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周立根 《现代语文》2007,(2):121-123
“上语文新授课难,上试卷讲评课更难。”许多语文教师常如是感慨。是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果放眼当前语文试卷讲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只机械地对答案,不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老师满足于条分缕析的讲解,仍采用“填鸭式”的讲评方式;有的老师对题型分析落入俗套,走不出“老生常谈”的怪圈。课堂上,学生缺乏听讲的兴趣和欲望,甚至出现昏昏欲睡或交头接耳等事情,教师愤怒、痛苦……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讲评课未能靠船下篙,对症下药:讲评课未能以新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讲评课未能……  相似文献   

4.
有时会听到教师之间这样的对话:“今天想去听你的课。”“哦,下次吧,今天我讲试卷。”言下之意,讲评课不便听,听了也没啥收获。而且,我们有时也会听到学生的怨言:“真枯燥,又是讲卷子。”看来,讲评课还真不好上。然而,讲评课又是每位教师都会接触到的一种课型,况且还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的最好时机。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讲评课的一些具体做法与教学体会,旨在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5.
在评课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时用“学生很配合”赞之;在寻找不足时,有的以“学生不配合”而蔽之。以学生配合与不配合作为评价学习风气或教学得失的依据。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这是由于不论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角度看总有不妥之处。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传递还是经验的改造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配合教师”说,体现了知识传递的教学观,认为上课就是学生配合教师传授既定的知识内容。另一种“是学生逼教师”说,体现了经验改造式的教学观,认为上课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改造。一个教师的成长之路就是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发展到经验改造的教学观。最近常常在中小学校,和教师们生活在一起,听了不少公开课和家常课,也参与了教研组的评课和部分教师的教案设计,感受颇多。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教师们经常和我“说学生不配合”或者“这节课学生很配合”。这是我听得最多的话。下课后,如果…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应当建立“备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备课模式,规范备课活动,提高备课的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创新性。在备课中要注意处理好: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材编辑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必须有利于学生去开拓,去创新,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说课活动,用教育理论作为指导说课的原则,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充分展现备课中教师的创新思维活动。一人说课,大家评课、集思广益,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为课堂创新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平时的评课中,常常会听到教师有这样的说法:课难上啊!课堂上学生没有配合好老师!这里说到的“配合”,大概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能形成和谐而有机的结合,使课堂上既能放得开又收得拢,最终还能圆满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吧?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节教学生写数字的课上,当教师写完“5”这个数字让学生评价时,学生大声地说:“不好!”教师没有表现出丝毫不快,随即请学生指出哪里不好。学生天真而又直率地提出了各种意见。有的说:“老师将横笔写长了。”有的说:“老师写下面的竖弯时,转弯的地方不圆。”任课老师虚心地接受了学生的意见认真重写了一次。  相似文献   

10.
熊禹东 《考试周刊》2009,(42):65-66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当前评课时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其功效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科学的评课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抓住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来评定课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在评课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时用“学生很配合”赞之;在寻找不足时,有的以“学生不配合”而蔽之。以学生配合与不配合作为评价学习风气或教学得失的依据。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这是由于不论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角度看总有不妥之处。笔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师间常有这样的对话:“今天想去听您的课。”“哦,下次吧,今天我讲试卷。”言外之音便是:讲评课不便听.听了也没啥收获。学生中也有这样的怨言:“枯燥,又讲试卷。”表明学生对“讲试卷”烦透了。由此看来,试题讲评课还真不好上,然而,这又是每一位教师所不能回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朱玉林 《基础教育研究》2011,(6):25+27-25,27
某校化学教研组召开课堂观察会议时,一位化学科老教师气冲冲地说:“传统的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还要这么进行课堂观察,弄这么复杂干什么!”这是很多教师在课堂观察初期都有的疑问,是不是有了课堂观察,就否定原来传统的听课、评课?在传统的听课、评课过程中,大多数评课从几个宏观的要素与整体上去把握课堂教学。好比中医的医生诊断病人时,是从“望、闻、问、切”综合对病人诊治。  相似文献   

14.
我校针对部分教师“上课老师多讲多问,说课宣读教案,评课评述教案”这一现状,开展了全校性说课、上课和评课的“三课”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常听到有些教师在课后抱怨,说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自己,以致于课堂气氛不活跃;或者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很难教,课堂上不跟着老师走,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诸如此类的话。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于是学生便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替罪羊”。但仔细研究一下,再用现代教学观念审视一下,  相似文献   

16.
对不起谁     
尹老师慌慌张张地跑进办公室对我说:“贺老师,我们班学生小胡离校出走了,这是他留下的一封信,你看该怎么办?”我接过尹老师手中的信,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尹老师,这次考试我又没考好,我对不起您,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班集体,对不起学校,我已无脸见人了,只有一走了之。”我一边读信,一边回想起这个学生的情况。小胡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虽然学习挺用功,但成绩一直不好。记得不久前尹老师找他谈话,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小胡啊,一定要加倍努力!如果你下次还考不好,你怎么对得起教育你的老师?怎么对得起辛苦抚养你的父母?怎…  相似文献   

17.
<正>从教以来,笔者听过很多课,也经常参与评课。听完课后,总有老师在议论执教者“教”得怎样的同时,对学生“配合”的情况发感慨,或曰“这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或曰“这个班的学生不太配合”。在某些老师看来,一堂课能否获得成功,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看学生怎样“配合”。笔者也不止一次听到执教公开课的老师在下课时的结束语是:“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听了一节公开课,上的是唐代文章宗师韩愈的《师说》。任教者在一堂课中两次说到“师”即是中小学教师这类话,后来在评课时,不少与会者都充分肯定教者注意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做到了韩愈所说的教师应该“传道”责任云云。在我们许多教师看来,《师说》中的“师”似乎是教育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老师。那么韩愈所说的“师”是这个意思吗?  相似文献   

19.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许进生记不得是谁说过的格言: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初大不以为然,觉得偏颇,过于夸大了教师的“教化”功能;教师也是吃五谷粮食的凡夫俗子,何来这等神通本领。然而有一天明白了此言不无道理。几年前教过一个成绩糟糕的学生,他是...  相似文献   

20.
平时我们在评课时往往会说:“XX老师讲的课怎么样”或“XX老师上的课怎么样”。从评课者内心就认为教师上课就是讲课,事实确实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