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其人其书考信《小尔雅》虽然早在西汉时就已成书(《汉书·艺文志·孝经家》有著录),但长期以来被《尔雅》的巨大影响所掩盖,关注者甚少。从《小尔雅》问世直到清代这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只有两个人给《小尔雅》作过注,一个是东晋的李轨,一个是北宋的宋咸。两人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学术界对宋、元时期"股体"时文的演变过程至今不甚了然。现存论及元代"股体"时文作法的材料在元代一些《诗经》注本中有所展现,而这些注本的主要内容都集中保存在明初孙鼎编辑的《诗义集说》中。本文对《诗义集说》中引录的元代谢升孙《诗义断法》、彭士奇《诗经主意》、林泉生《诗义矜式》、曹居贞《诗义发挥》四家著者和著作进行了一些考辨,确认四位著者都是元代进士,他们的著述以及他们的科举活动与元代科举及元代"股体"作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点校举正     
整理古籍不易,作一部书的校注集释,从版本的搜集、校勘,汇聚众家之说加以爬梳整理,最后加以断案,一般少则几年,多者数十年,甚至费尽毕生精力,才完成一部书。如汪荣宝的《法言义疏》就是用毕生之力完成的。他自己说:"此书竟成,虽死无憾已。"(见黄侃《法言义疏后序》)可见著作之艰难。点校算是整理古籍的初阶,但要做好这工作也不容易。只有正确地理解,才能断句正确。尤其是点校集释集解这类书,还得检查原文,校正脱误,工作也相当艰巨。端居多暇,流览故籍,随手批阅,成《点校举正》。 (一)春秋繁露义证《春秋繁露义证》1992年中华书局版,钟哲点校,大概是书局中哲史编辑室的同志点校的。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和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是晚清学者"董氏学"研究的两部重要著作。由于作者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背景的差异,他们撰写此书的目的和学术研究方法有很大不同。在关于"董氏学"的许多重要命题上,如"三世说"、"三统说"、孔子改制、"口说"的可信性、阴阳思想的解释中,两者都表现出不同的政治与学术取向,从中亦可折射出晚清学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和"有"允许"义。此义"甚奇诡",郭在贻先生认为"和"字之所以有此义,是"词义渗透"的结果(参《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P2(?),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关于"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现在一般认为是东汉无名氏所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参《汉语大字典》P602)但该诗是否为东汉人所作,历来颇有争议。即或退一步讲,把它当成东汉时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笔者在《战国策》中,就发现了一个比目  相似文献   

6.
李丹 《新闻爱好者》2011,(22):134-135
新版《水浒传》的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忠""义"情结,即融合了儒释道墨等学说思想精髓,利他、助他、自由、平等、救世的情结。本文首先从儒、释、道以及墨家的传统"忠""义"思想为中国人的"忠""义"情结溯源,通过《水浒传》中对该情结的表现,进而阐释中国人的"忠""义"情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证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凸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基于史料分析和问题探讨的《史证教育》又是关键所在。本文以史料分析和问题探讨两个方面入手,深刻阐述了"史证教育"的过程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清训诂学家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83年6月影印本。以下简称《义疏》),虽不象《尔雅义疏·序》作者宋翔凤所说"凌唐跞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那样完美,然郝氏知识渊博,功底坚实,长于名物训释考据,郭璞《注》、  相似文献   

9.
《大学》原为《礼记》篇章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入门教材,流传极广。但旧注中始终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颇有争议。例如"格物致知",致知即大知,《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大戴礼记·主言》云:"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又如"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情为忠诚之义,《周易·乾·文言》云:"修辞立其诚。"又如"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当读为冥,昏庸之义。  相似文献   

10.
一、禽兽可羁而從 《淮南子·氾论》: 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從也. 高诱注: 從,犹牵也. 《文子·上礼》有类似的语句,作: 飞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系而從也.今按:"從"、"牵"义不相近,不得训"從"为"牵".高注当作: 羁,犹牵也. 《吕氏春秋·诬徒》"羁神于世",又《决胜》"而有以羁诱之也",高诱注并曰:"羁,牵也."是其证.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有度》有"绌羡齐非"一词,向来研究《韩非子》的学者没有确切合理的解释。本文通过对比《淮南子·泰族》《韩诗外传》等书中与之相类似的文句,认为"绌羡齐非"应读为"绌羡济非"。其义为削减过度(或多余)、遏止过失(或错误)。同时本文还顺便解释了"黜淫济非"及"绌羡齐(济)非"中的"淫"和"羡"二字的字义。  相似文献   

12.
诗风日下     
大作家班固的《两都赋》在昭明太子编的《文选》中位列首篇,说的是迁都的事情,起兴第一句却是对"赋"的解释——"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古之"诗"被总括为"颂",作为"古诗之流"的"赋"是"颂声寝"的结果。这是在说如今所谓的文体流变?的确,李善征引典实的注释称:"毛诗序曰:诗有六义焉,二日赋。故赋为古诗之流也。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后,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可  相似文献   

13.
正中粮集团下属的忠良博物馆陈列的众多"红色典藏"中,有一些上世纪30年代涉及妇女问题的历史文献十分吸引观众。这些历史文献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苏维埃政府颁发的"婚姻证"。从这些"苏区婚证"背后,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劳动妇女婚姻自由、翻身解放的前进足迹。1928年7月,中共六大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案》中,首次在党内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大家熟悉的句子,但"扑朔"究为何义?旧注曰:"足不前也"(《中文大字典》)、"兔走貌"(《古诗笺》)、"跳跃貌"(余冠英《乐府诗选》);就是没有解为"短小貌"的。我以为就是短小义。《诗·召南·野有死(?)》:"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陈奂《诗毛氏传疏》云:"朴樕为小木,犹扶苏为大木,皆叠韵联绵字。"而朴樕之义,又非专指小木。《尔雅·释木》:"朴樕、心."王引之《尔雅述闻》云:"朴樕与心,皆小貌也,因以为木名耳。古者谓小为朴樕。"并引证《汉书·息躬夫传》: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发现天启四年(1624)序刊的《福寿丹书》中有《自乐词》四首,与万历丁巳年(1617)序刊的《金瓶梅词话》卷首的四首词基本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自乐词》是"直接抄录自《金瓶梅词话》刊本",但也有学者"新证"为《金瓶梅词话》抄了《自乐词》,因而《金瓶梅词话》刻印于"1625—1644年之间"(亦即天启五年至明末间)。本文认为,两书之间可能不存在着谁抄谁的问题;假如是一书抄自另一书的话,那也只能是《福寿丹书》抄了《金瓶梅词话》,后者的"新证"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6.
清代钱大昕《恒言录》是一部俗语辞书,经阮常生、张鉴补注;陈鳣《恒言广证》专为补《恒言录》而作。《恒言录》、"补注"及《恒言广证》有共同的内容,所取得的成绩则表现在不同的角度,亦各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7.
《水经注》"自非亭午夜分"中的"亭午"是正午义,该词是由表示"停留于午时"义的"亭午"动宾短语词化而来",亭午"中的"亭"本是"停止"义。  相似文献   

18.
专门将《左传》礼文与"三礼"比较者:陈汉章先生《〈周礼〉行于春秋时证》辑证52例,刘师培先生《〈周礼〉〈左传〉相通考》辑证19例,许子滨先生《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年代》辑证35例关于《左传》与《仪礼》聘礼相合的例子。而关于《左传》礼制与《礼记》的比较,目前还未见到。"三礼"有合有不合,《左传》礼文与"三礼"皆合者24例,皆不合者9例;《左传》礼文与《周礼》相合者78例,与《仪礼》相合者40例,与《礼记》相合者42例;且《礼记》所记,为《周礼》《仪礼》二礼所阙者,恰与《左传》礼制相符。以甲骨文、金文相参证,可知所合者,盖《周官》典章;所不合者,盖诸侯国百年之变革。  相似文献   

19.
梵呗三释     
释“契”自《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支谦“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始,梵呗即称“契”。此处“契”字何义?或解释为“犹部或篇”(如《汉语大词典》),或解释为“章”(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这种解释在语意语法上固然不错,但考察“契”字的词义,除了佛教史籍在谈到“梵呗”时用“契”作量词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没有相似的用例。《汉语大字典》未收量词的义项似乎不无道理。契字的本义可能是“刻”;又释为券证、文书,此后又有引申义“要约”“相合”等。虽然“文书”之义可能派生出“篇”“章”的量词之义,但缺乏其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字书源远流长。举其要者不外三种类型,有讲文字形体的字典,如秦代的《三苍》、汉代的《说文解字》、南朝·梁的《玉篇》、宋代的《类篇》、清代的《康熙字典》,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华字典》。有讲音韵的韵书,如隋代的《切韵》、宋代的《广韵》、《集韵》、元代的《中原音韵》、清代的《音韵阐微》等等。至于讲训诂的词典,从《尔雅》起,代有专书,如旧题汉·孔鲋的《小尔雅》、三国·魏·张揖的《广雅》、宋代的《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