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建兰 《考试周刊》2009,(13):58-59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的和谐,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就是指师生关系融洽,和睦相处。正如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纯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体育创新也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创新教育,本身是教育技术创新、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邓远 《成才之路》2009,(25):22-22
法国教育家朗格说得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它正是一个人格心灵上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可以适时地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但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特别是轻“听知”能力的现象,造成学生不善“听”,“听不出名堂”。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超过了说、读、写。这一点,引起了语文界的重视,制订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听知能力训练的计划和目标。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们本着“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思想,结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记’而‘听’、为‘说’而‘听’、为‘读,而‘听,、为‘述’而‘听’、为‘问’而‘听’”的课堂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社报道 ,“从本质上说 ,每个学生都是人才 ,都有极大的潜能 ,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和培养。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 ,永远不要挫伤他的自信心 ,永远不要让他产生失败感 ,即使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我国IT行业的首席科学家顾钧教授谈起教育和创造力这一问题时饱含哲思和激情。顾钧指出 ,“人的智慧有两种 ,一种是‘课堂智慧’ ,就是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另一种是‘第二智慧’ ,包括‘研究智慧’和‘街头智慧’ ,前者是消化知识、发明创新的能力 ,后者是一个人与社会打交道、与人交流、推销和开发市场的能力。如果只承认‘课堂智慧…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真是一语中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1.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教育主管部门也不要以应试教育中的好坏论英雄。一个人是否大有作为,只有走上社会,投身实践才见分晓。因此,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老…  相似文献   

8.
丁浩 《广西教育》2012,(14):81-81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克服对创新的认识偏差,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最早提出“创新教育”的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该所于1998年开始筹备了一个有20个单位参加的全国性的课题研究,把该课题取名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后来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创新教育”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了。关于什么是创新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提出:“目前我们对‘创新教育’下的定义是: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及’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  相似文献   

10.
唤醒教育是解放学生内部力量,促使其生命意识觉醒,进而实现个体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育过程。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在于唤醒与建构。语文教育中的解读活动,与唤醒教育有着深层的  相似文献   

11.
熊妹 《湖南教育》2014,(1):25-27
前不久,与长沙市北雅中学、长雅中学校长许春阳交流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他说:“细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精神,我有很多很多的感受,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担当’。无论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立德树人’,还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公平’等,体现的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2.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国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型教育。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新型的创造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任务。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各学科的教学自身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应努力作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科学研究的起点往往不是已有的问题 ,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 ,我们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在一次教育创新研讨会上 ,一位大学教授不无忧虑地说 :“现在 ,最使我感到无奈的是学生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不少学生在做论文前请教我 :‘老师您看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这真让我无言以对。因为 ,虽然我可以指导他‘研究’问题 ,但我无法替他‘产生’问题。的确 ,学生“问题意识”缺少 ,是我们教育…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去推广、去发展。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在本学科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经常思索的问题,通过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校教育中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的创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学校管理如何创新,是当前中小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一个难题。管理创新是管理思想的一种解放,是管理理论的一种突破,是对旧有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管理实践表明,没有管理的创新,也就没有上述管理目标的实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只有倡导创新活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是‘企业家’,否则只是‘老板’。”因此,寻求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强调了高职师资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分析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特色”、“具备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等新要求,提出了通过“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变‘知识型’常规培训为‘能力型’的创新培训,培养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和“借鉴国外经验,使培训途径多样化”等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它所有目标都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面对新课程,教师应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更新教育观念,实现角色转变。一、小学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规范将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教学模式将从‘人──人’(教师──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应答性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20.
高职师资培训——人力资源在高职教育上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强调了高职师资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分析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特色”、“具备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等新要求。提出了通过“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变‘知识型’常规培训为‘能力型’的创新培训培养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和“借鉴国外经验,使培训途径多样化”等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