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四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三日在成都市举行全国举重锦标赛后,各省、市队留领队、教练员和几名运动员代表参加了为期二天半的教练员会议。会上首先安排了陈冠湖同志谈苏联和匈牙利之行在举重方面的所见所闻;随之焦殿英同志汇报了保加利亚教练员贝科夫在成都市训练我  相似文献   

2.
1983年11月24日~30日,由国际奥委会团结委员会资助的亚洲举重教练员、裁判员训练班在广州举行。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体育系副教授、举重专家斯巴索夫·安吉尔先生从训练、选材等几个方面谈了举重运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介绍了举重运动在保加利亚发展的情况,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下面针对我国举重运动的现状,谈谈参加此次训练班的感想。一、我国举重运动发展简况举重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下,我国举重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曾先后有十人在五个级别内打破了三十项世界记录,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文革”动乱中,举重运动被迫中断。七三年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保加利亚是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的小国,1972年前在举坛尚默默无闻,却一跃而为世界举坛上的强国,至今仍保持着近一半的世界纪录。保加利亚在举重项目上之所以能崛起,要归功于它们创造了一整套较系统的训练方法,这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国家体委举重处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在1983年11月24日至12月2日在广州组织各省市教练员参加了由保加利亚举重专家斯巴索夫主持的亚洲举重教练员学习班;又于1984年2月中至4月初,在成都,请保  相似文献   

4.
如何尽快消除举重训练后的疲劳,是举重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间题.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明了。下面我们试就国内外特别是苏联和保加利亚举重训练中采用的恢复措施及其主要消除疲劳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1958年3月,在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上,我和陈镜开分别战胜各国大力士,夺得了轻量级和最轻量级两个冠军,使我国运动员首次在国际举坛扬威称雄,那激动人心的情景现在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是195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读一年级时改练举重的。当时我国的举重水平很低,每个级别的总成绩距世界纪录都要差100公斤以上。1955年国家体委选送我和陈镜开等八名青年到具有世界一流举重水平的苏联学习,使我们在技术上、训练水平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56年6月7日在最轻量级挺举中,陈镜开以133公斤的优异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  相似文献   

6.
保加利亚混合队的主教练,伊万·阿巴德日耶夫在莫斯科曾向《国外体育》杂志发表谈话,指出:莫斯科世界锦标赛以后,我曾提出,更加完善的训练方法是80年代举重运动员与其前辈的主要区别之一,今天我还想重申,现代举重的特点是不断改进高级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为了创造出一套训练举重运动员的保加利亚方法,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其中包括拿自身做试验,直至方法定形为止,训练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赶明儿个我就不再愿意当这个总教练了。你们中国的举重运动让我胆怵!”这是中国体育记者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时,在索非亚的“迪亚那”训练中心,阿巴杰夫脸上笑模滋滋儿地说出的一句玩笑话。说起阿巴杰夫这个人的举重运动史,很有点儿意思。他的身架粗壮、矮小,性格豪爽,待人真诚。可是,他当运动员那会儿,却总是  相似文献   

8.
保加利亚人口虽然仪有八百五十万人,是一个较小的国家,但是它在举重方面的成绩竟超过苏联和美国。保加利亚的举重取得重大的成就同它的整套训练体制和科学训练方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举重运动从七十年代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推举被取消、所要求的速度和爆发力更为明显,到了八十年代,世界上举重运动可以说是腾飞的时代,绝对优势集中在苏联和保加利亚。苏、保长期称雄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所在,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一千万人口的保加利亚,参加举重训练的人数大大超过我们十亿人口的大国),而且还建立了整套科学训练的方法和段手。从小抓起、从少儿开始进行举重训练,直至高水平的训练,已经形成完整的宝塔式的科学体系。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攀登举重运动的高峰、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启蒙教练,更有不可推卸的  相似文献   

10.
前言当前,世界举重运动发展迅猛,纪录日益更新,人才不断涌现。1980年十个级别世界纪录总成绩平均为359.25公斤,1984年提高到380公斤。但相比之下,我国成绩提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即从307公斤提高到319公斤)。那么影响我国举重运动成绩提高的原因何在呢? 1984年2月,保加利亚举重专家比科夫在成都训练我国青年运动员30人。按他的训练计划,负荷量和强度都是很大的。从集训队调研组对20运动员训练负荷量(上举次数)的统计看,都未完成训练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举重队一行九人,于一九八四年二月五日至三月十二日,访问了苏联和匈牙利。在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和苏联国家举重队共同训练,在匈牙利主要是参加由匈牙利举办的第十一届“维诺尼亚”杯国际举重邀请赛。在苏联期间,我队与苏联国家一、二队同练,同吃,同住,对他们的训练体制、训练安排和技术情况、营养、减轻体重、恢复措施等问题,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匈牙利参加比赛期间,我们和保加利亚著名举重教练阿巴捷耶夫有过多次接触与交谈。现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仅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欧洲和世界锦标赛中获得很多金牌、银牌和铜牌。每次比赛后我们都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分析。本文着重谈1980年奥运会前保加利亚主力队员训练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下面是保加利亚队一周的训练安排。星期1、3、59:00—10:00 抓举10:00—10:30 休息10:30—11:30 挺举11:30—12:30 窄拉17:00—18:00 挺举18:00—18:30 休息18:30—19:30 抓举  相似文献   

13.
这本最新(1983年出版)的参考书是供“格·季米特洛夫”高等体育学院举重专业的学生、举重专家以及进修班学员使用的。亦可供水平不同的举重运动员、教练员使用。对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问题,作者在综合了苏联的丰富经验,保加利亚专家和其他国家专家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举重运动员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笔者以他多年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他创立的教学方法和确定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程度的客观标准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本书对欧洲、世界和奥林匹克冠军,对1952年至1982年期间参加过重大比赛的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的战术训练做了回顾性的分析。本书对改进举重运动员的力量、战术和意志的训练,指出了恰当的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本书首次制定了参加重大比赛的各种战术方案,以及依照客观的标准对参加象欧洲、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重大比赛的举重运动员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状态进行客观评定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目前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已经逐渐显示了他的实力,形成了苏保两国鼎立举坛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保队新手成长迅速,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手取代成年的世界纪录,把举重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保加利亚举重运动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由於科学地训练与训练结构的不断改革相联系的。因此分析研究保国的训练经验,对我国目前进行的训练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月中国举重队部分成员前往保加利亚进行了为期半局的访问,笔者与保举重队总教练进行了两次长时间的交谈。本文着重介绍了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得之迅猛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指出了中国举重运动要想得以飞速发展有待于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当您深入了解了保加利亚举重训练的独特见解之后,将会使您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尽快消除举重训练后的疲劳,是举重训练的重要内容。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和明了。下面我们试就近年来国内外,特别是苏联和保加利亚举重训练中采用的恢复措施及其主要消除疲劳的手段、方法和原理作一概述,以期同行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一、物理手段物理手段的恢复措施主要有以下10种: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您好,首先祝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我是一名举重爱好者,很崇敬我国举坛名将。原国家举重队总教练赵庆奎,在举重事业上拼搏了近四十个春秋,为祖国培养人材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很钦佩他。赵庆奎自1993年退下总教练职位后,很少听说他了。请编辑同志写篇文章,介绍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28日,苏来曼诺尔古以较大优势夺得第25届奥运会60公斤级举重冠军。望着在颁奖仪式中冉冉升起的土耳其国旗,耳听着奏响的土耳其国歌,知情人不禁想起6年半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夜幕掩盖下所发生的令世界举重界震惊的一件往事。 1986年12月,举重世界杯赛在墨尔本举行。保加利亚运动员沙拉曼诺夫以无人可与之匹敌的成绩取得冠军。在保加利亚驻澳大使馆举行的祝捷会上,沙拉曼诺夫以其小巧的身材,乘着别人不注意,偷偷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举重运动员的水平越来越高,举重训练后的恢复就变成了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每周循环计划里,增加了更多的训练日,尤其是在准备期更是如此。对于一个初学的举重运动员,或者甚至对于一个具有中等训练程度的举重运动员来说,在一周通常没有休息日。一次训练课后的不充分的恢复,将严重地限制着下一堂训练课的进行。训练计划中,应安排一些通过增加局部疲劳肌肉群血液循环的手段来促进恢复。大腿、臀部,特别是腰部,在训练的多数项目中,它们的负担是很重的,因此是极度疲劳的。在那些训练日里,在课的结尾部分,特别强调对这些肌群做一些促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初,保加利亚国家举重队设计、运用的“一天两次”法,随着世界举重运动水平的迅速发展,目前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训练实践证明,它是加大专项训练量、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这篇文章介绍了国外一些高水平的举重国家运用“一天两次”法的情况,并对我国试用该训练法提出了具体建议。我们认为是可取的。但鉴于我国举重运动员一般身体训练基础较差,在试用此法时,不宜全面铺开,应采取大胆谨慎的态度,创造条件,逐步试点,特别要加强医务监督和营养保证。对于条件较差的队或运动员暂不宣采用。我们希望,我国广大举重教练员、运动员努力吸收外国的长处,并结合自己的特点,通过多方面的实践,认真探索我国举重大运动量训练的客观规律,力争在近几年内把举重运动水平搞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