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学生学习是一个不断经历尝试、失败、再经历、再发展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错误”,教师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做到以“错”激趣、以“错”克难、以“错”引疑、以“错”生成,那么这些“错误”也会成为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会成为课堂的一种精彩。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表述准确科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有意地“错”说、“错”引、“错”辩,不仅不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能产生一种神奇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日,进教室随堂听了一节高三语文复习课,上课教师精选了一段文言文《范滂别母》作为范文来进行赏析,并择其中四句“乃以滂为清诏使”、“中常待唐衡以颂请资”、“滂以非其人”、“犹以利刃齿腐朽”要求同学们思考其中虚词“以”在各句中的意义。尔后,请四位同学来谈谈各自的理解,并郑重地对其他同学说:“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他们哪里错了”尽管这是一节很不错的课,但听者出了教室后总感到有点不对头。难道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都会“错”吗?我们应注意的又都是学生的“错”吗?我们就只能是在注意“错”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吗? “哪里错了”,…  相似文献   

4.
“化错教育”是道法自然的教育,是雪中送炭的教育,是长善救失的教育,是春风化雨的教育。教育的转化不只是“化错”,但“化错教育”可以让人们确确实实地享受到“善解人意”的美好,“化错”也是善解人意。大成若缺,坚持“化错”,是可以“养正”的。  相似文献   

5.
对错误的展示,容易引起注意和警觉;对错误的剖析,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实质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学会利用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是不犯或少犯错误的最好途径。语文教学中可相机运用“示错”法。一、教师有意“示”自己之“错”。对有些看似简单,但学生常常出错的问题,教师可有意示错,并要求学生去发现是否有错和错在哪里,引起学生的警觉。二、教师有意“示”学生之“错”。课文中的有些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似是而非,也不深究便轻率下结论。对这类问题要启发学生深思,将其提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出错的原因,以求透彻理解。三、教师有意“示”教材之“错”。课文大都是名家  相似文献   

6.
学生不可避免做错题目,教师少不得为学生纠正学习上的错误。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抱怨学生:以前纠正了的错误为什么重犯了!?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学生方面的原因外,一个来自教师的重要原因是:纠错时未引导学生深入一步“究错”——产生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究错”的意义是明显的。当导致错误的原因被发现以后,它必然会刺激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错误留下有痕迹的记忆,同时便于学生“对症下药”,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今后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究错”不仅是成绩较差学生进步的好方法,也是基础较好学生培养思维周密性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因受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运用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错误,这是课堂教学中常有的事。教学中,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因为在错例中往往蕴含积极的因素。教师应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使他们初步理解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课堂中,教师要因“错”利导。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武断地否定,而应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系列训练题,将学生引向正确方向,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新知。如学习“小数乘以小数”,在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在讲评时,我…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很多突发事件会引发一些消极因素,造成不良后果,笔者称之为“负性”突发事件。“负性”突发事件往往难以预料,防不胜防,出事后需要教师立即作出回应或判断,不能耽搁或延迟。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看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闪现出人文性的火花。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体验过程中的奇特思维,教师不要轻易加以否定,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和“天无边无际,大得很”两个关键句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产生了超越文本的不同见解,出现了思维的偏差。是及时刹车,把他们尽早引入“正轨”还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处,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我将错就错,巧设错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辩论,拓展体验,超越文本,又回归文本,领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示错法”就是在教学中,有意出现学生易错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以纠正。恰当地运用“示错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字音示错法。学生在识字中往往只凭某字的声旁取音,出现错误读音的习惯。如不少学生常将“诱”读成xiù,别墅的“墅”读成yè。还有不少学生对一些多音  相似文献   

11.
张伟兴同学问:《错字小议》一文里在谈到“正和误和平共处”的错字时,举了“一个不大容易遇到”的例子,即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上的一篇小文章《“启示”的变化》。作者认为这篇小文章“连标题带正文,两个‘启示’,四个‘启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校者?)还拿不定主意呢?”但就是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错”在哪里。究竟“错”在哪里呢? 《“启示”的变化》中两个“启示”和四个“启事”是“正和误和平共处”了。将两个“启示”都改为“启事”可不可以?可以,但完全没有必要改,改了反而会削减这篇文章的艺术魅力。我认为文中两个“启示”是作者有意写的两处错,并不是“拿不定主意”而出现的错字。其一,正文中“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遗失启示’被‘招领启事’代替了”这句话里的“启示”,是“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是作者有意展示的贴“启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屡错屡犯”的现象。常常是教师刚刚订正完同类习题,学生再做时还会出错;教师反复叮嘱的答题注意点,学生在试卷上又会“故伎重演”。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哪些学生、哪些学习内容易发生这样的现象,又该如何有效避免和矫正这一现象?值得教师冷静思考、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面对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解,教师不宜采取简单否定,一棍子打死的态度,而要将错解剖析与正解示范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把错解的辨别、修正作为思维训练的极佳材料,来体现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故错”艺术是众多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是一项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一种产物。它是教师模仿学生心态、稚化自身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在“不知不觉”中制造错误的艺术。“故错”艺术在教学中的适度和恰当运用,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和活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多项思维能力,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探索情境。同时还可以现场测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获取一定的有价值信息。 一、“故错”艺术的几种常见类型 1、概念“故错” 化学概念的教学要求有鲜明的逻辑,准确精练的语言,不仅要防止出现错误,而且连概念中的某些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职责。假如在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就有了良好的开始,后续的教学过程也会更加顺利。在教学中,对于教学情境进行精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示错情境”就属于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示错情境”中的“示错”往往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一些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还可将这些易错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找出这些题目存在的误区,引导学生正确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这就是错误乃是一种教训,能从反面给人以启发,每经历一次错误,也就聪明了一点,这便是“错”字带“金”的道理。我们所说的“失败乃成之母”和“吃一堑长一智”,是说“错误”有用,它能使人猛醒。从这一点上,也的确其价如金。让我们再看读书的“读”字。“读”这个字左侧为“言”,这好懂———书中的确有“言”。人们读书时,的确能读到不少“至理名言”。那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一般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往往具有多发、好发、阵发与聚发的特点,这就提示我们:在思维及运算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性的东西,它们可能左右着错误的发生与发展,若能把错误中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来,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的数学教学。另外,从教育心理来看,“错”中学,即人从自身错误中获得的学习反思往往更强烈,记忆更深刻,自纠后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几年来,我们一赢在研究“错”中学,我们力图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查错、纠错、防错的学习机制,构建一种鼓励学生在“错”中思、“错”中说、“错”中学的教学环境,以更好地改变我们的教学,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开启了数学教学设计提质、定位进阶、活动、过程增效的大幕,教师自觉为数学教学融入新方法与新模式,努力以人文启迪实现深度学习。为了优化数学教学,深度研究了“化错化人”的必然性,全面论证“化错化人”的可行性,精准归纳“化错化人”的价值性,系统掌握“化错化人”的方法性,着力凸显“化错化人”的人文性。因此,数学教学逐渐成为教师智慧推进小学生能力提升与课程发展的生命互助空间,助力打造能动性、素养型、人性化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碰到偶发事件,虽然处理方式多种多样,但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思考的问题。案例中孩子从"不知道"到主"认"错,成为了一个"体面成功者",这说明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由此可见,获取教育的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的表率作用,更取决于对学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不仅是师生对战的“战场”,也是师生出错误的场所,更是纠正错误的阵地,作为教师,教学中难免有错误出现,要允许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师生情感发展、斜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把课堂上的错溟资源化为教学的巨大财富,把错误融入教学,化腐朽为神奇,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融错”的课堂上 ,善用、巧用错误资源,会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并散发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