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罢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我颇受启发:维纳斯之所以秀丽迷人,就是因为她失去了双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缺憾之美”,从而激起人们丰富美  相似文献   

2.
提起断臂的维纳斯,有些人认为她是“残缺美”的代表。《断臂的维纳斯》一文(作者李钟淮)讲:“在当时众多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中,大都首先强调的是感官上的美,而米洛斯的维纳斯,却把她提高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使形象具有一种崇高的内在精神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作者清冈卓行)言:“她是  相似文献   

3.
厉佳旭先生说他看了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之后“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而我在看了他的《维纳斯真的必须失去双臂吗?》(载《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2期),也同样是“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厉先生误读了《米洛斯的维纳斯》,因而也误解了清冈卓行。他的质疑精神是好的,但对别人文本的误读则是令人遗憾的。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眼中,维纳斯因偶然“遗忘”双臂而意外获得了非凡的美学价值。清冈卓行是从雕塑艺术角度欣赏维纳斯,还是从人生角度来探讨人生的残缺与完美,让人浮想联翩。于是,读过清冈卓行的散文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读者对其及其文章的赞美与批评也就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5.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是一尊将古典理想美和崇高精神美完美结合的惊世之作,人们在由衷赞叹的同时,也会为她没有双臂形成的不完整而感慨万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应该是赞叹和遗憾的千万欣赏者之一,可是他为什么偏偏又说"她必须失去双臂",如果有真正的原形他也会毫不留情地否定掉吗?什么是美,什么是清冈卓行眼中的美,清冈卓行的美学观能被众人认同吗?  相似文献   

6.
方克明 《语文知识》2003,(10):31-31
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作为自读课文编入高中《语文》第二册的。它的观点是: “维纳斯双臂残缺,反倒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可以想象成这样,也可以想象成那样,有无穷无尽的美感。”由于文章在表述上带有一定的理论性,因而显得有些深奥难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文章难点,把理论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说清楚。  相似文献   

7.
尹薇 《教育文汇》2003,(10):37-37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幅著名的石雕像,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在文章中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对此感到遗憾,相反,认为它‘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我先布置了以下几个思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散文《米洛斯的维纳斯》,对美学原理给出了一个饶有趣味而又富于启发的解释。文章或追溯雕像重现人间的往事,或描述雕像优美无比的造型,或否定复原双臂的种种设想……似乎千头万绪,内容纷杂,其实,文章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在展开。这个中心观点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正因为失去双臂,才如此秀丽迷人。文章重点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提起断臂的维纳斯,有些人认为是“残缺美”的代表。《断臂的维纳斯》一文的作者李钟淮讲:“在当时众多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中,大都首先强调的是感观上的美,而米洛斯的维纳斯,却把它提高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使形象具有一种崇高的内在精神美。”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言:“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说实在的,这些言论总让人感到有点玄。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源泉     
"她为了如此美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是清冈卓行在欣赏维纳斯像时的所叹所感。维纳斯是美丽的,她的美丽绝非完全来自她标致迷人的外貌、优美匀称的体态,而是来自她的双臂,上天似乎对世人开了一个玩笑,悄悄地藏起了她的玉臂,却换来了世人对她  相似文献   

11.
课文导读     
1820年在米洛斯岛发现的维纳斯雕像,出于公元2世纪前后古希腊雕塑家之手,曾一度湮埋于历史的废墟之中。当她再次降临尘世之时,虽然已经遗失了双臂,但仍以其元与伦比的美征服了整个世界。清冈卓行认为:“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孕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有一种"召唤结构",它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它含有许多"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有待于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充、丰富甚至重建。维纳斯雕像之所以伟大迷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她"残缺",因她失去双臂而变得"意义不确定",因失去双臂而给人留下思维的"空白"和无限想象的"空间"。几百年来,不少艺术家对这双残臂作出种种的猜测和估计,他们提出许多修复方案,为她补上各种姿势,"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日本作家清冈卓行语)作为一门艺术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一种"未完成"的形态,他需要学生的主动参  相似文献   

13.
阅读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可以一气呵成,但思考的目光却可以一直驻留于作者用情感挥洒成的文字中;驻留于作者留给我们二度创作的想像空间中;驻留于作者对断臂维纳斯缺憾思绪的旋涡中。“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应该说赏读的目光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阐述姿态时是让人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一个失去双臂的人因而残废,一件断臂的雕塑因而不完整。在作者这样抽象的叙述中去理解秀丽迷人,我们肯定会有理解的障碍,然而当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光去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时,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的美具有许多偏爱:法国的艾菲尔铁…  相似文献   

14.
一、文思导引本文围绕“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以精粹的语言,从美学审视的角度,探究有关决定“美术作品命运”而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某些东西”是什么呢?按照文中所述,那就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和“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既然要获取整体美,就自然有了某些“常人”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方案。人们也可以驰骋想象以弥补“失去双臂”的缺憾,但无论怎样挖空心思,却根本不能超越“丧失”的美感。甚至假设“真正的原形”出现,且是“真的事实”,作者也终究会“否定掉那个…  相似文献   

15.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一出土,它的残缺式的完美便震惊了艺术界。艺术家们一方面对它的美不遗余力地推崇着,另一方面也为它的断臂进行着元休止的猜测和努力而无助的补救假设,但最终所有的复原企图都成了画蛇添足。日本的清冈卓行就对这些复原企图表示了愤怒,并且用的是艺术的名义。细读《米洛斯的维纳斯》,不难发觉清冈卓行只不过是借之阐释自己的美学观念罢了,他对维纳斯雕像断臂不可复原的理由并不足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6.
【选段】毋庸赘言 ,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 ,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 ,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 ,或是她的脊背 ,不管你欣赏哪儿 ,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 ,使人百看不厌。而且 ,和这些部分相比较 ,人们会突然觉察到 ,那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 ,或者可以说 ,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 ,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 ,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以下简称《米》)选入高中课本第二册,大家对断臂女神缺憾美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细细品读《米》作,反复斟酌众人的解说、举证,发现了一些让人糊涂的地方。缺憾而生出美,人们称之为“缺憾美”。断臂的缺憾如何生出美?生出什么样的美?在《米》篇中说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原来这种美是由“想象”产生的,生出的是“想象中的完整美”。很多人用“美人脸上痣一点”或“环…  相似文献   

18.
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在巴黎卢浮宫有"镇宫三宝",这三宝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失去部分头颅的胜利女神雕像,再就是我们课文中提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对于米洛斯的维纳斯,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这是神品中的神品。翻开彩页,欣赏一下米洛斯的维纳斯,大家觉得她有何特点?生:面容俊秀,身材匀称,端庄妩媚,双臂残缺。  相似文献   

19.
自古红颜多薄命。两千四百多年前,当爱神维纳斯大理石石雕落成之后,不知经历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坎坷遭遇,终竟流落至希腊米洛斯岛,埋没土中;而直到1820年,当爱神重见天日,尚未来得及感谢那位翻地农民时,随即更大的厄运又一次降临到她的头上:双方的争夺战,使她不情愿地失去了双臂。然而,历经无数劫难的维纳斯石雕,却是出乎意料地因祸得福,我们只要认真地去品读《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就会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然而,透过该文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面纱,我们才似乎发现清冈卓行真正想告诉读者的东西———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相似文献   

20.
清冈卓行的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对一个举世闻名的审美之谜,提供了一种有趣而又富于启发性的解释。其独特的见解,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就一般而言,美是讲究整体性和有序性的。可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