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抗纸问题的几何计算题.由于这类题的题型新颖,条件隐蔽,许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折纸问题就是轴对称问题,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对称轴.解题时应充分应用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油似三角形等知识.现以中考题为例,分析折叠问题的解题思路.例1如图1,在矩形ABCH中,AB一6cm,BC—scm,若将矩形折叠,使B点与D点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_cm.(1996年济南市中考题)分析欲求EF的长,必须添加辅助线,构成以EF为一边的直角三角形,为此,过F作FG入AH于G,易知FG一CD一AB—6cm.由勾股定理知BH一10cm…  相似文献   

2.
折叠问题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题中时有出现。由于这类命题具有实物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特点,对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不少人对此感到无从下手,本文结合几道题着重谈谈这类题的解题策略。1.折叠问题的解题策略 (1)折纸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轴对称问题。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对称轴。所以在解决折叠问题时,可利用轴对称的一系列性质。 (2)折叠后,原图形的一些几何关系保持不变。 (3)在解答折叠问题时,如果从直观的几何图形中找不出问题的突破口,可用折纸的方式实际操作一下,往往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2…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类关于矩形折纸的新题型.由于这类问题知识面广、灵活性强、解法多样,因而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让学生认清折纸问题是一类轴对称问题,掌握折痕是对称轴,两个对称点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这一关键,那么解这类问题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现对两次折叠纸片问题的解法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矩形的折叠问题频频见于中考试卷中,这类问题普遍有一定的难度,使很多考生无从下手.其实,矩形折叠问题的实质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应用.解矩形的折叠问题关键要把握住以下两点:1.翻折过去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因此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折叠前后对应点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这是确定折痕的方法.另外,还应熟悉轴对称图形的两个性质:1.两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2.两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寻找图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从而在解题时化难为易.现举例说明.例1如图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  相似文献   

5.
“折纸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常考的新题型.虽然同学们对“折纸”活动并不陌生,但“折纸问题”还是难倒了一批考生.究其原因,是未能掌握好和运用好“折纸”活动过程中图形变换的性质、特点与规律.本文以中考试题为例,和同学们一起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总结“折纸活动”中的数学特征和解题策略,提高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将一张矩形纸片A BCD如图那样折起,使顶点C落在C'处,其中A B=4.若∠C'E D=30°,则折痕E D的长为().(A)4(B)43(C)8(D)53(2005,长春市中考)解:∵∠C'=∠C=90°,C'D'=CD=A B=4,∠C'ED=30°,∴ED=…  相似文献   

6.
专题说明对于一页普通的纸,我们可以把它折叠、剪拼成各种图案.折纸与剪纸是富有自然情趣和生动想象能力的实验操作,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图形折叠、剪拼等实验操作问题就是由民间折纸与剪纸发展而来的一类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实验操作性和运动变化性,  相似文献   

7.
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 解决图形折叠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关于折痕所在直线成轴对称,即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折叠前后对应的边相等,对应的角相等;折叠前后对应点之间的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解决这类问题有如下比较典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折纸成为中考的热点,难点.它不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考查了学生看图、识图、动手操作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握折纸实质上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充分利用翻折前后的俩图形全等.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下面我将谈谈矩形折纸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折纸——动手操作性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常有出现.虽然是简单的操作,但受到考试环境的限制,同学们缺少了操作工具,往往就找不到解题的办法.本文以2005年的中考折纸问题为例,用“镜头回放”的方法,揭示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例1(2005,常德市)同学们,给你一张矩形纸片,请按照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0.
图形的折叠问题是图形变换的一种,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有关折叠问题在近几年各地中考中也频频出现,有利用折叠寻找折痕条数规律的、有图形折叠后求折痕长度的、有图形几次折叠后再剪裁并判断剪裁后图形形状的等等,解决折叠问题,首先要对图形折叠有一准确定位,把握折叠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在中考试题中,以折叠为背景的题目屡见不鲜.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必须明白,折叠变换的实质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变换.因此,折叠前与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的线段相等,能够互相重合的角相等,能够互相重合的  相似文献   

12.
<正>"图形的轴对称"是"图形的变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知道,对图形进行"折叠"操作,能得到轴对称图形中的一系列定理和性质.因此,"折叠问题"往往也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类问题是一个难点.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给学生解题带来一些灵感.例1(2009年南京中考题)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  相似文献   

13.
支莉娅 《中学教研》2009,(11):41-44
近几年来,折叠型问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通过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关系,考查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解决折叠问题,首先要把握折叠的实质——折叠后的图形具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其次,折痕就是对称轴,并观察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元素,把握折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矩形纸片折叠问题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折叠前后的图形及数量上的对应关系,即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关于折痕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折叠前后对应点之间的线段被折痕所在直线垂直平分.对折纸问题的探究,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形成空间观念,较好地揭示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启迪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历年来中考中矩形折叠类计算,形式多样,新颖独特.解决这类问题应把握两点:①折叠前后折痕(即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全等图形;②折叠前后对应点的连线被折痕((即对称轴)垂直平分.现举例说明.一、折叠后一个顶点落在对边上例1如图1,矩形ABCD中,点E在边AB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DE折叠,点4恰好落在边BC上的点F处,若AE=5,BF=3,则CD的长是  相似文献   

16.
图形折叠问题是指将某一几何图形沿着某直线对折后得到新的几何图形 ,然后求解新图形中 ,几何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问题 .由于图形折叠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所以是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热点题型 .图形折叠问题实际是对称问题的应用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对称的性质 :( 1)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对应元素(边、角 )是相等的 (折痕两边折叠部分是全等的 ) ;( 2 )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折叠时某点与所落位置点之间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 ) .掌握以上两点性质 ,再结合勾股定理、相似形、方程思想便…  相似文献   

17.
<正>模块:创新之城时长:90分钟项目任务1.由自己动手折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与艺术家的折纸作品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求知欲;2.了解数学学科知识在折纸艺术中广泛的应用;3.通过动手折纸,体验知识带来的美感与实用价值。项目要求1.学生能够做出正方形的三、五、七等分点;2.学生能够画出5×5规格的25宫格;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折痕图的画法;4.可以将同样大小的平面正方形纸折叠成足够小的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18.
图形的折叠     
有关图形的折叠试题遍布于2012年各省市中考试卷中.因为这些题目可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解这类题时要找准折痕线,要弄清图形中的点、线段、角在折叠前后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三角形的折叠问题作为中考的新题型,在近年中考中频频出现。为提醒同学注意,现以2001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略作分析,以供参考。1.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6,BC=8,将直角边AB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C上,折痕为AD,则BD=________。  相似文献   

20.
“折纸问题”将数学蕴含于动手操作之中,直观又有情境,因此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热点.然而,许多学生见到折纸问题就害怕,不知道如何下手解题而造成失分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全面复习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折纸问题”专题复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中考成绩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