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应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协同育人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还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思政课程不被重视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普遍偏低,支持体制不完善和评价标准缺乏等。推进二者的同向同行,必须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同向同行中的地位与作用精准定位,以重点突破和分类推进为原则推进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构建教育共同体,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就业工作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校就业工作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课堂”,又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主战场”。新时代,教师要创新就业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挖掘思政元素。本文对高校就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日常工作和党团学工作为代表的“思政课程”直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以其它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代表的“课程思政”也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者在协同育人上具有传递知识、树立道德、砥砺实践的相同逻辑起点。不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也存在着阻碍协同育人实际效果的差异因素,主要体现为知识教育方面的重合、道德教育方面的区别、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冲突。因此,需要在逻辑进路和实践指向上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求同存异”“平等交往”的合理沟通方式,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进行知识教育的分工、道德教育的联动、实践教育资源的协调,促进显性思政与隐形思政的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着我国未来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人才,其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能力培养和知识教育同德育之间割裂的情况,导致思政课程“孤岛化”严重。课程思政的提出为解决思政课程“孤岛化”问题提供了支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能够与思政课程内容相互交融,因此,若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必须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文章主要从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协同关系着手,对两者的耦合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实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党建工作重点是抓好教师党支部建设,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责任重大,总体上分析,主要有三大责任:政治责任、主体责任、阵地责任.高校党建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使这些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两张皮"问题、"雷声大雨点小"问题、党组织"缺位"问题.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可从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这些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核心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学科.语文学科理应肩负起思政教育的重大使命.本文结合一堂以"诵读红色家书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课堂出发,结合语文教育教学突出优势,提出了中学语文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活动设计,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渗透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可操作、可实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推进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思政作用,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新大学日语综合教程1》为教材依托,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为问题导向,从“以学生成长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显隐结合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中,积极探索价值、知识与能力三者有机统一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堂教学。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和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出现的“贴标签”问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遵循统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独特性原则,将育才和育人有机统一,对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性重构,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化发展,才能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育人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发挥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好三全育人大格局,提高第一、第二课堂的协力,架构起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路径,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合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水平,以思政课为基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改革创新精神,增加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找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向,探索二者协同育人路径,以提高教育成效。一是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于“三农”情怀,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实际行动中;二是建立教材交叉体系,多元开发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渗透,培养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农业人才;三是搭建教学主体交流平台,使思政课教师和任课教师充分沟通、相互协调,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有较高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11.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校级通识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在外语课程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入开展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实践中,提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1个宗旨、2个板块、3个结合、4个方向、5个环节”。这种模式以优化课程思政设计、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改进思政教学方法、评价思政教学效果为改革路径,旨在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培养和塑造有理想、能力强、敢担当的新时代演讲与辩论人才。  相似文献   

12.
落实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任务。围绕高职院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问题,在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从加强品格修养、提升专业素养、构建良性沟通和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能力提升路径的探讨,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党的历史教育与思政课堂融合,就必须构建相应的高校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夯实党史教育的思政之基.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唯物史观、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而且有助于把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对思政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推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方针,各个学科不断优化、重建课程教学体系,致力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鼓励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不同途径对声乐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声乐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将思政工作全方位渗透到日常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同时,德育水平也得到相应提升,从而在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培养有斗志、有担当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具有引导作用。文章以《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为例,分析总结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缺少体系化的思政元素库、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无法有效穿插、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改进机制缺乏这三个现状。由此提出了生物质能课程思政“SEE”教学体系,建立以构建课程思政为出发点的元素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及引导方式、完善课程思政考核及评价体系这三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元素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高职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目前课程思政存在教师认知不到位、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课程思政教学的本领不高超、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从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合理挖掘思政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和根本的一致性,开展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法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建立协调有力的制度体系,特别是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制度,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不断的发展和革新,在一些高校的课程中相关教育部门指出思政机制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在所有高校的课程中融入思政机制,在学科中将思政机制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根据对高校课程的实际情况了解,思政机制是大学生办学的主要方向以及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环节。本文以高校课程思政机制创新与路径开始分析,并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是高等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外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调研,发现“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提出确立同向同行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提高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将一流专业建设中课程思政元素作为研究重点,提出新时代一流课程建设路径。以国家一流课程“投资学”为例,梳理出三种课程思政育人思路,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实证研究发现: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结合程度在爱国情怀培养、价值观树立和责任感强化等教学过程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新型教学技术运用预期效果相对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